糖尿病血糖监测篇之 1. 测血糖的正确“姿势”

今天给大家讲下自我血糖监测。改变都是从了解自身开始的,自我血糖监测是了解自身血糖最重要的方式,掌握了监测血糖的正确姿势,让你变得更有信心管理自己的糖尿病。

测定血糖的步骤

准备好物品:酒精棉片、采血针和采血装置、血糖仪、测试试纸

首先用肥皂和温水洗手,把手晾干。避免脏手影响血糖仪的监测结果。

用酒精棉球或棉片擦拭指尖,晾干后就可以进行检测。

检测前如果把手指下垂片刻则血更容易挤出来。

将采血针插入采血装置,每次都需要更换采血针,因为多次使用后针头会不锋利,采血时痛感增加。

准备好血糖仪和试纸,需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另外还需要注意试纸的有效期,由于很多患者测血糖的频率太低,导致试纸过期都没用完,这样测试的结果偏差很大。

使用采血笔从指间两侧,有些血糖仪支持从前臂皮肤获得一小滴血液,将血滴于或吸到测试条中。几秒钟后,结果将显示在仪器上。要注意的是,前臂采血虽然通常没有指间痛苦,但在血糖上升或者下降迅速时,没有指间血糖准确。

测完血糖后,要把用过的采血针放在放刺破的锐器盒中,比如矿泉水瓶,集满以后拿到医院丢弃。千万不能放置在家里的垃圾堆中,以免垃圾处理的工人扎伤手。

怀疑血糖测试结果不准确怎么办

如果怀疑血糖测试不准确,比如显示低血糖但自己没有任何症状,明明服药、进餐运动规律却显示高血糖该怎么办?首先可以重复检测,如果重复测定的值在预期范围内则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重复测定依旧是低血糖,那么马上进食高糖食物,15分钟以后再次检测,如果依然低,继续口服高糖,15分钟再测,直至血糖上升到3.9mmol/L以上(以后关于低血糖的处理我们会单独再讲)。如果重复测定依旧是高血糖,提示需要平时增加血糖监测次数,如果普遍高就需要就诊。

血糖仪测试不准偶有发生,通常是试纸过期、保管不当比如盖子没有盖紧受潮,更换试纸批号没有更换校正码等,还有可能就是测试方法不对,比如血样不够,使劲挤压局部等原因。部分血糖仪自己带有校正液,如果用校正液测定的血糖值在规定的范围内,表明测定结果是准确的。我比较反对患者同时购买两个不同品牌血糖仪同时测量,因为血糖仪之间本身存在误差,只会让我们测定后更加困惑。很多患者希望我推荐准确度和精确度高的血糖仪,现在血糖仪的技术以及相当成熟,对于平原生活的人群,绝大多数进口和国产血糖仪都能满足要求,比如强生、罗氏、三诺、艾科等,如果你特别怕痛,罗氏的采血装置相对较好,痛感更小。

我也会经常遇到自我血糖测定结果很高,但糖化水平不高的患者,这时候就需要仔细甄别患者真实的血糖水平,可以参考音频文章“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我到底相信谁”。如果希望了解更多血糖监测频率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参考音频文章“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我到底相信谁”

在家中血糖监测频率

糖尿病患者总是很困惑到底一周监测多少次血糖,大的原则是,如果对自己血糖充满信心,早期密集测定血糖均控制良好且稳定,就可以减少测定次数,如果测得血糖忽高忽低波动太大,那么次数就需要增加,而且还要分析原因,找医生帮忙。

非要给个次数的建议,只能说每周血糖监测的次数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而不同。如果没有用任何药物,只是控制饮食运动降糖,而且血糖控制达标的前提下,比如空腹达到6.5mmol/L以内,餐后在9mmol/L以下,每周检测1-2次。 使用口服降糖药者每周需监测 2~ 4 次空腹或餐后2 h 血糖, 或在就诊前一周内连续监测 3天。对于注射多次胰岛素的患者,最好每日监测血糖2次以上。

虽然测定血糖的次数越多越好,但由于疼痛和费用,往往难以坚持。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个顺口溜:空腹餐后要兼顾,三餐测定要轮流,方案变更要加强,高低血糖看医生。

特殊的血糖检测时点

虽然我们通常会轮番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加强特定时点的血糖会提供额外的信息。当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是糖化却没有达标时,需要增加餐后血糖的检测;注射胰岛素时检测睡前可以预测凌晨低血糖发生,当然我们也可以设定闹钟半夜爬起来测定血糖。 我比较推荐配对的血糖检测,比如餐前餐后配对,运动前后配对,能帮助我们更好了解食物或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您越了解血糖的规律,您越能活得游刃有余。

记录血糖值的正确“姿势”

监测的血糖值,最好专门用本子把它记录下来,虽然血糖仪都可以储存数据,但需要一个个调阅并不是很直观。现在买血糖仪的时候经常会附带赠送本子,如果没有赠送,你也可以用带格子的笔记本自己画1个。表格的表头,要标明空腹,餐前还是餐后状态,表格最左列需要写明日期,每一行代表一天,将血糖值对应的写到某月某天的空腹或者餐后。这样日积月累,我们就能了解血糖波动的规律,早中晚餐前和餐后血糖大概是怎样的水平。全天的血糖大概是怎样的波动,是不是总是全天空腹餐后都没有达标,还是空腹、早午餐后达标了但晚餐后却很高。本子上不仅记录血糖,细心的病友还会把活动、睡眠、进食情况、是否生病,药物应用等等都写在上面,帮助自己了解影响自身血糖波动的因素,从而进行生活方面的调整。

最后,每次到内分泌就诊开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把血糖监测的结果带给医师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糖尿病血糖监测篇之 1. 测血糖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