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的时代,写文如做菜

原创 发愤的草莓

体验的时代,写文如做菜_第1张图片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说,“写文,如做菜”。

大厨手麻脚利,一手绝活,煎煮炖焖,三下五除二就变出一道精致的菜肴。

写手是则是料理文字的达人,也像做饭做菜那样把文章呈现最美一面。

写文和做菜哪里像?

我总结了四句——

文字,即食材
行文,是烹饪
技巧,作调料
形式,为摆盘

体验的时代,写文如做菜_第2张图片

一、文字,即食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首先需要材料。而这些材料,大厨怎么搭配最出味。

写文章也有材料,这些最最基本的材料是文字。

小时候,我常对着那些美文发呆,同样都是常用500个汉字组合起来的作品,为啥我写出来就干巴巴,写作高手就能把它们以各种排列组合一起,打造成让人竖起拇指的巨作来?

现在想想,是啊,要不他们怎么叫写作高手呢?

单是个题目就能看出点门道。

一个简简单单的《如何想到又做到》,高手把它变成《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活需要发现美》,高手把它写成《你的无趣只是生活中少了一点仪式感》。

同样都是文字,零零散散握在他们手里,就像穿过魔术师的手一样,立刻像仙女撒花一样楚楚动人起来,赢得场下雷鸣掌声。

体验的时代,写文如做菜_第3张图片

二、行文,是烹饪

做菜是分步骤的,有先后顺序,先下什么后下什么,清清楚楚,厨师在这方面马虎不得,一旦错了步骤,这口感就走样了。

作者安排哪段文字在什么时候出场,什么时候对这些文字喊NG,也像烹饪的过程。

越是高手越有讲究,知道怎么给文章谋篇布局,搭好框架,并且能让文章呈现“行云流水”的顺畅感。

行云流水,让文章读出来不费力,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不烧脑,中间好像没有任何阻碍,通畅无比。

殊不知,凡是看起来毫不费力的,写起来都特别的费力。正像好菜是设计出来的,从寓意到色泽到口感,好的行文也是设计出来的,从意境到词汇到感觉。

聪明的作家,懂巧妙地设置场景、冲突、疑问,从而让读者顺着他的牵引,一步一步走到他的花园前。

最后把花园的门一推!庭院深深深几许,姹紫嫣红满眼来!在文章的最后给出“解答方案”或者“解决办法”。

哪一步都不可错乱。一旦错乱,读者就容易迷糊,像走进迷宫,转了几圈走不出去,读不懂文意,遂不愿往下走,更别说走到花园门口了。

我喜欢而佩服的是,那些把说理文写得跟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高手,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之中普及知识,寓教于文,寓乐于文,这不是一般功力所能达到。

体验的时代,写文如做菜_第4张图片

三、技巧,作调料

现代美食界,眼花缭乱的调味品甚至有出乎意料的作用,能够把一份猪肉调出牛肉味来,把人的舌头骗过去,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这虽是不宜的做法,但也说明,调味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写文章也需要调味。除了上面讲的,把文字以一定的行文形式组合在一起外,写文章还要“耍”点技巧,给点“味道”,才更出彩

最基本的调料是那些修辞手法:拟人,夸张,排比等等,让文章看起来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是初级的。

高手更懂得用高级的调料

与其讲“因势利导”,他们更喜欢讲“台风口,猪也会飞”。

与其讲“幸福到老,恩爱白头”,他们更喜欢讲“当暮年已至,依旧散步海边,在夕阳下亲吻彼此的额头”。

与其讲“知识点要融入自己的知识网络才容易记得住”,他们更喜欢说“知识点像水滴,滴在地板上,就蒸发了,只有流进你的知识河里,才不会枯竭,奔流不息”。

是的,他们善于抓住心理学的原理以及人脑的特点,把文章变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丢掉那些阻碍阅读的内容,放大那些能引起兴趣的经典,让读者看得开心,读得舒心。

体验的时代,写文如做菜_第5张图片

四、形式,为摆盘

做菜讲究“色香味意形养”,其中的“形”点出了佳肴在视觉上的效果需要的,而不仅是入口这一瞬间带给食客的享受。

写文章亦是如此,巧妙的作家会对段落“摆摆盘”。他们知道,有时候“怎么呈现”比“写什么”还来得重要

在这种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如果没有形式美,或者说没有最起码的形式的一目了然,读者是很难静下心来把文章看到末尾。

据我所观察,这些“摆盘”的方式包括:

1 .空行

——在段落与段落之间空一行。

如果一眼扫过去是一片文字堆砌在一起,密密麻麻的,读者心里肯定打退堂鼓。

如果能在段落与段落之间空一行,则会显得疏密得当,读者的目光不会因为密集恐惧症而找不到落脚点。

然而,如果不得已得把密密麻麻一大段文字堆在一起,那怎么办?

那可以——

2. 标识
——将重要的词汇或句子进行醒目标识。

用荧光笔效果或加色加粗,把想要大声告诉读者的内容浓妆艳抹,让它们鹤立鸡群,才不会丢进”路人“里找不出来。

除了重点标识以外,还可以——

3. 加图

——在重要的段落附近添加图片。

人,爱文字更爱美图。文章里有图片的地方,视觉停留的时间会长一些,有时候甚至全文扫下来,只关注到有图片之处。

你是这样吗?

所以,那些是作者想要重点传达给读者的重中之重、精华之精华,甚至是集毕生经验写出的干货段落,如果从读者眼皮下溜走,实为可惜。

有的高手就会在重要段落前后铺设一张图片,巧妙布置,表现意境,让图片在读者脑里印下烙印。有些图片还是作者自己设计制作的示意图,更是饱含心意,别出心裁。

食材,烹饪,调料,摆盘,

都需要写者的匠心独运。

最后,

还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体验的时代,写文如做菜_第6张图片

那就是——口味。

一道菜,做给南方人吃要清淡些,做给北方人吃要下多点盐;

做给年轻人吃要多点年轻化气息,做给老年人吃不妨有点怀旧的要素。

厨师面对的是食客的口味,作者面对的是读者的口味。

除非目前这道“菜”还只是对内,不需要面向许许多多人,不需要追求流行的可能,那便不需要考虑服务对象的口味。

一旦要“是驴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时候,就得考虑到读者喜欢看什么样的主题。

是热辣话题的?
比如《晚年陆小曼,被迫揭发挚友

是普及知识的?
比如《未来20年科技的必然走向

是代言心声的?
比如《去你的“她能你也能”,这些“时间管理法”我们都懂,那又怎样

是解决困惑的?
比如《世界上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是互相对比的?
比如《敢晒晒你的淘宝账单吗

是彰显形象的?
比如《全世界最危险的职业——全职太太!
......

摸准了读者喜欢啥,自然有人鼓掌,点赞,转发。这正是能抓住读者口味的作者。

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呢?

那些让你一读下去,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到最后的好文,是不是像量身打造一样。

不要笑。

体验时代,写文章也讲求优质体验。

写文如做菜,而众口难调,能做好一盘大众喜欢的“菜”,实属不易。

不累吗?累可能已经忘记了。

因为给读者最好的体验,是写者的一大追求。为了1%的细节通宵达旦,在让读者满意之前不放弃任何最后一点改进。

如果你赞成、你同意,请点头、请分享,这是给写者一个行动上最好的褒奖!么么哒!

体验的时代,写文如做菜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体验的时代,写文如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