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旺:在母亲节致终将远去的孩子

2016-05-08 杨仁旺

今天是母亲节,巧合的是西方流行最广的母亲节与中国民间设立的母亲节在今天出现了惊人的重合。母亲节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时间定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的安娜女士为实现她母亲的愿望而发起设立的,并在1914年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发布宣言确立为全国性节日。中国尚没有官方认定的母亲节,民间机构“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倡议将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一天定为中华母亲节,以表达对“孟母三迁”的嘉许和对伟大母亲的敬爱。今天既是农历四月初二,又是公历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西方的母亲节重合在了一天。如此一来,不论是坚守传统的,还是倡导西化的,在今天,可以短暂的握手言和了。

孟子的生日是否确切,恐难以考证,而把中国母亲节定在孟子出生这一天,主要是为了讴歌“孟母三迁”的伟大,然而“昔孟母,择邻处”是否过于夸大了环境的作用,是否贬低了孟母所不齿的一些职业,都不是本文想深究的。今天我更想借着母亲节来反思一下中华传统孝道。

“十三经”中专门有一部《孝经》,以孝为中心,集中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因此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孝经》认为,国君可以用孝来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来修身齐家。《孝经》首次将“忠”与“孝”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可见《孝经》不过是统治者用于维护统治秩序的思想工具罢了。

中国的传统社会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家国同构”的形态,所谓“国家”,既是“国”,又是“家”。普通人的家,就是微缩版的国,而国就是帝王之家。为了维持“家国同构”格局的稳定,便有必要将家庭伦理与国家伦理进行统一,因此有了所谓的“纲常伦理”,在朝廷,“君为臣纲”,在家庭,“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只有确立一套等级分明的秩序,才能保证专制统治的长期维系。

在这种伦理秩序之下,人与人的关系并非独立而平等的关系,而是一层层的人身依附关系。臣子依附于君王,妻子依附于夫君(以夫为君),子女依附于父母。因此“忠”所维系的不过是君臣之间的等级秩序,而“孝”所维系的也并非全都是子女对父母的自然情感,而更多在于强化子女是父母从属的等级秩序。

看看为孝道树立标杆和楷模的《二十四孝图》,便知这种等级秩序有多么严酷了。以“埋儿奉母”为例,郭巨家贫,不足以同时养活老母和幼子,此时他不是想方设法去开源节流以改善生活,而是打起了这样的算盘:“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放在今日,这种行为绝对触犯了《刑法》,构成故意杀人罪。然而在彼时,人们不但对此行径大加称颂,还要虚构出一个美满结局来奖励“孝子”。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抚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从中不难看出,《二十四孝图》分明是在愚民和洗脑,只要认同并践行“孝道”,就会有超自然的力量赐予你幸福美满的人生。类似的逻辑在《二十四孝图》中的“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虚构故事中随处可见。

时至今日,《二十四孝图》依然在很多地方的宣传栏中展示,还有不少学校将这些“千古流芳”的故事张贴在走廊上用以“教化”学生。如果不把传统孝道中为等级秩序张目的糟粕除去,就难以还亲子关系本应有的自然纯真。

而如何才能回归亲子关系的自然纯真,我们可以从纪伯伦的这首《致孩子》中找到非常完美的答案。

On Children ——Kahlil Gibran

致孩子——纪伯伦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乃是生命为自己渴望的儿女。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荫蔽他们的身体,却不可以荫蔽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为他们的灵魂驻于明日之宅中,那是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尽全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为生命不会倒流,也不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坚定的弓。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仁旺:在母亲节致终将远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