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要求能够按照第一张PPT的提示将相关内容串起来,受过讲课训练的中级研修生学员可以使范围;(2)什么是气质?您觉得一个人所讲的课与其气质类型有关吗?(3)谈谈您对这句鸡汤的理解:在一个人的气质里隐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今天上午忙忙活活,把昨天的作业写完,就九点多了,上周就跟牙医约定了时间,一直没有去。明天没时间,后天没时间,今天上午去吧。还有一位朋友跟我借书,也一直没有给他去送,所以今天上午顺便把这件事也搞定吧。
于是先去了牙医那里,进门我先跟牙医诉苦,上次你给我修牙的时候,牙龈出血了,结果这十几天,一直牙疼。直到今天不疼了,我才来的。
牙医很温和的笑笑,并没有回应。
很认真的给我试牙套,刚开始牙套有点紧,一安上,牙齿就疼。牙医反复多次试带,打磨,直到最后带上不疼,不紧,不高,不低,完全正好为止。动作轻柔,温和,这是很久以来,在一位男性牙医面前如此放松,安心。
我想我之所以觉得如此的舒适,放松,除了牙医严谨的医学态度,熟练的技巧,真诚的人文情怀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印象中,做为医生,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生都是冷冰冰的,不苟言笑的。我们去医院看个病,尤其是做手术,都得需要找个熟人,甚至是送个红包,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服务。这不仅仅是传说,也是非常现实的。
我就记得我爸14年末做心梗手术的时候,医生说从北京请了专家作指导,每个病号都需要交纳2000元的专家费用,而且那个费用是不在住院处交的,需要单独交给医生,而且没有任何单据。我记得非常清楚,从早上八点开始,我爸是第七个病号,我爸后边还有一个大爷,一天八个病号,每人2000元,一个专家一天就16000块。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灰色收入。但是我很确定的是,跟我们沟通的是医院的医生。我跟专家没有见过面,不知道所谓的专家是不是存在。
医院作为科学的代表,那个时候给我们的印象是高冷,疏远,离我们普通人很远,我们虽然去医院看病,打交道的虽然是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但是作为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我们跟医生之间是有距离的。医生让干啥就干啥,必须得听话,不听话,人家就可能行使医生的权利,不给你治疗。
但是现在感觉好多了。16年我妈脑血栓住院,医生会很详细的跟家属交流,病人的病情是如何的?我们的方案是怎样的?预后的效果大概是怎样的?家属需要做些什么?态度非常的温和,亲近。让人感觉医生是为我们病人服务的,是可以让我们了解病人的一切情况的。医生和病人以及家属之间是可以亲近的,距离并不遥远。
再到现在,自己去看牙医,前前后后,反复大概五六次之多,才把这个牙齿真正的修补好。没有听到过一句来自医生的抱怨,而更多的是亲切的询问,让我自己有更多选择。
科学是为我们服务的,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在科学和我们之间有人文情怀。而且科学为我们服务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作为一门艺术,因为单纯的科学太冷,人文让科学有了温度,而科学和人文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艺术,让人更加的温暖,容易接受,入心入肺,治疗效果更加完美。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同样需要把科学和人文嫁接在一起,变成艺术,说人话,办人事。求助者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太过于讲科学,讲理性,讲道理,结果人成了冷冰冰的人。道理谁都懂,就是因为懂得太多,讲的太多,所以谁也不喜欢听,谁也不想听。所以关系才有了距离,而且越来越远。
如果我们过多的讲我们的感性反应,讲我们的情绪,我们就有可能掉在情绪中,或者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样关系也会疏远。钱钟书先生是伟大的作家,可是当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的时候,他的国文,英文水平(语言是艺术)却高到了让同学们拜服的地步,他的数学(数学是科学)却只考了15分。据说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幸亏他遇到的是杨绛先生。若不然,他们的生活必定鸡飞狗跳,一位伟大的作家,说不定就此早早陨落。
好像有点扯远了。总之,作为一个人,我们不能只讲科学,只讲理智。也不能只讲感性,只讲美,只讲激情。也不能仅仅只有觉悟,悟性。这三者我们要结合成一体。科学史家萨顿说过——科学是生活的理智,艺术是生活的欢乐,而宗教则是生活的和谐,缺少其他方面任何一方都不完全。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郭念锋老先生说过——人的一生应该左手握住理性,右手握住感性,提高心身悟性,就可以拥有平衡快乐的人生。
科学是理智,是理性反应,艺术是激情,是感性反应,人文是虔诚,是悟性反应。这三者要合适的调配比例,让我们的人生因此更加的快乐!健康!平衡!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和性情。
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四种典型气质类型分别为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气质作为一种人格的特征是表现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所以一个人讲的课和其气质类型是有相关的。比如老王我自己觉得自己是属于安静型的,所以有一段时间有人请我跟他一起做销售,销售需要主动出击,所以老王就觉得这不是要人命的事吗?鼓捣了几个月一点业绩也没有。自信心被打磨没了,觉得自己好无用。
所谓的一个锅配一个盖,老师在今天的文章里说——我的气质里有愁肠百结,也有忧心忡忡,有悲天,也有悯人……俺也觉得俺的气质里有愁肠百结,也有忧心忡忡,有悲天,也有悯人……今天老师说的那张PPT,俺也听过一次,当时觉得听的还挺明白的,在那不久之后还给别人讲过一次,觉得讲的也挺明白的。但是今天对着那张PPT怎么就说不明白了呢?
这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差距吧。老师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但是我们缺乏锻炼。要追上老师还需要时间,但是老王我相信,总有一天俺会追上老师滴。前提是得练,不断的练。
在一个人的气质里隐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我认为这句话是说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和他的经历是有关的。相由心生,境由心造。这话的确不错。
有一个人,长着一张苦瓜脸,看着也挺吓人的。我想她刚生下来的时候,她十几岁的时候,这张脸不见得就是现在这张脸,这个照片可以验证。在她讲谈话的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她的讲话。因为她的讲话中有太多的可是但是,也就是说一句话前半句挺好听的。可是但是之后的后半句就会让人听了非常的不舒服,不喜欢。用咱们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她的话语中传递的更多的是负能量。一个人如果长期是这样的讲话模式,估计她的生活模式也是这样的。不长成苦瓜脸才怪呢?
也有这样一个人,大家在一年之前见她的时候,还觉得她的脸黑乎乎的,像个小苦瓜。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改变。大家都说现在她的脸已经像慢慢要开的花一样,滋润了许多,白净了许多。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老王我哦。这一年看了好多书,见了好多人,学了好多知识。也试着改变自己原来的语言模式,做事模式。
总之,由原来的生活就是受苦的——到现在的生活是需要享受的,生活是由我们自己来创造的。信仰不同了,心态不同了,人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下面分别是17年3月和18年5月的照片,没有美颜哦!有差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