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战后的帝国地位和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产生了冲突。为了重新适应二战后的世界新秩序,英国开始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改革与蜕变。而对于建筑界而言,这是一个开启新时代的好时机。伦敦作为这个工业帝国的中心,正是这场改革的起点。
深受早期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和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和欧洲大陆的流派影响,英国建筑师和世界其他各地的设计师一样把现代主义作为构建一个有前瞻性的国家的有效手段。他们雄心勃勃,自主学习来自世界各地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渴望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野兽派建筑
Brutalist Architecture
野兽派建筑的特点是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毛糙、沉重、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在二战结束后,英国迫切希望通过新建筑、设计和大胆的工程壮举让疲惫的英国人看见一个更好的未来。该时期一系列野兽派建筑的出现,为整个伦敦注入了新的活力。
罗宾伍德花园建筑
Robin Hood Gardens Estate
罗宾伍德花园建筑是东伦敦波普勒住宅区的一个公寓建筑群。该项目的设计者正是提出“野兽主义”这一名词的英国建筑师夫妇——史密森夫妇(Alison & Peter Smithson)该项目于1972年落成。
罗宾伍德花园是由预制混凝土板建成的两栋公寓楼。两栋楼里都有单层和双层楼的公寓,向内微微弯曲,围抱着两栋楼之间的城市花园。
“空中步道”概念作为史密森夫妇的另一社会意向融入到了该建筑中。建筑里每三层就有一条宽敞的混凝土阳台,向着场地中心突出,俯瞰着花园。阳台宽度足以供多人散步和儿童玩耍,这是史密森夫妇提出为这些住宅单元而设的一种新型社区街道。
由于严重疏于维修保养,公寓的居住条件不太理想,英国政府在2009年宣布将拆除罗宾伍德花园。2017年,伦敦 V&A 博物馆宣布他们将购罗宾伍德花园的一部分,让这座作为粗野主义代表的集合住宅免于被完全拆毁。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罗宾伍德花园体现了史密森夫妇对于新型社会住房的展望。他们非同凡响的视野将一直存在于罗宾伍德花园里。它是大不列颠建筑史上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部分,也是英国现代主义的一面丰碑。
巴弗朗大楼
Balfron Tower
位于罗宾伍德花园附近的巴弗朗大楼,建成于1967年。匈牙利籍建筑师金手指(Ernö Goldfinger)通过这座大型公共住宅实现了他关于集体居住的乌托邦理想。
1968年,在大楼投入使用前两个月,建筑师携同他的妻子搬进了这座大楼的最顶层。他展开了一项类似于行为艺术的活动,称为sociological experiment,主要是邀请各楼层的住户来顶楼参加香槟派对,记录居民们对这栋建筑意见和看法。并在总结设计经验之后,设计了Balfron Tower的姊妹楼:Trellick Tower
Balfron大楼作为英国战后重建的重要地标类建筑之一,如今已被列为保护建筑。
崔力克大楼
Trellick Tower
Balfron Tower的姊妹楼——Trellick Tower
作为Balfron Tower的升级版,Trellick Tower自建成后就饱受争议,一些建筑师觉得这是野兽派建筑在英国的里程碑,而批评者们则把在该建筑里频繁发生的犯罪案件归咎于设计者身上。然而当时这些状况是由诸多问题共同导致的。
Trellick Tower作为金手指生前完成的最后一件作品,却为他引来了不少的争议甚至骂名,用他的话说:“我为他们建了一个现代派的摩天大楼,却被这些人搞得乱七八糟,这太令人恶心了。”
巴比肯建筑群
The Barbican Estate
同样作为当时英国战后重建的重要项目, Barbican由当时名声鹊起的英国建筑事务所Fulham Studio受伦敦市政府的邀请参与设计。设计师希望Barbican能够成为一个多功能社区。私人空间、社区以及公共空间划分明确。同时,他们着重强调,人行道的重要性绝不低于汽车。
最终,这个建筑群落包括了艺术中心、博物馆、学校和住宅等多种功能的空间。在建筑外墙粗糙的混凝土表面上刻意使用了凿锤,以便暴露出其内部粗糙的质感。而一个围绕花园和湖泊的平台则建造在低层建筑的楼顶——在繁华的城市上空,人们可以步行于砖砌的错综复杂的道路中。
建筑群当中的巴比肯艺术中心(Barbican Centre)是伦敦的三大音乐表演场所之一。伊丽莎白女王曾赞誉其为“现代世界的奇迹”,但其外形一直受备受争议。在2003年的一项名为“灰色伦敦”的投票中,它成为“伦敦最丑建筑物”的代表。
如今Barbican地处金融中心,而1990年代Barbican艺术中心不断地被重新设计,并成为中产们的娱乐场所后,许多中上层阶级搬进Barbican,这里逐渐成为了“绅士化(Gentrification)”的代表区域。
太空之家
Space House
同样作为伦敦野兽派建筑地标之一的太空之家,坐落于Kemble大街。这座16层圆柱形塔楼办公建筑,是由建筑师George Marsh和Richard Seifert设计。清晰地展现了所有的特点,在1968年完工。
密集的Y形柱子将建筑整体抬高,在其形成的圆形的平面周围创建了一个欢迎性的公共入口。这些柱子支撑了一个模块化的建筑结构。外部骨架的深度使得阴影投射在建筑立面本身,通过不同黑白灰色调强调了建筑立面的曲折起伏。
尽管这个地标性建筑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了美的表达,而是减少侧向力和建造成本。但它的每一项决定都是旨在于推动20世纪60年代伦敦商业地产繁荣做最大化的努力。
英国国家剧院
National Theatre
国家大剧院由英国建筑师Denys Lasdun设计。Denys Lasdun在AA毕业后曾在英国现代建筑重要奠基人之一威尔斯·寇茨(Wells Coates)的事务所工作,并受到了很深的影响。Lasdun为英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国家剧院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由利泰尔顿剧院、奥利弗剧院和科泰斯洛剧院组成。整个建筑内外均以拆模后的混凝土为表面,不加修饰。Lasdun当时的设计意图是将建筑本身作为背景,而以活动于其中的人物作为装饰。
Lasdun曾经说过,如果当年用石灰来建造国家剧院,成本更便宜,但谁说不能在泰晤士河南岸建造一座美妙的混凝土建筑物?尽管国家剧院的设计充满争议。但是它对英国现代建筑的推动作用让其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之一。
如今英国建筑工作室haworthtompkins 完成了对剧院的翻修工作。通过翻修建筑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除了对原有建筑的修整,这项工程还包括了新增的Max rayne中心。
红砖建筑
Brick Architecture
在伦敦,红砖作为一种传统建筑材料,被应用在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建筑中。从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Cathedral)到圣詹姆斯宫(St James Palace);从巴特西电站(Battersea Power Station)到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TateModern),已然成为伦敦城的一个符号。红砖在如今玻璃和钢才的冲击之下依旧能够保留自己的位置,并出现在许多非凡的建筑当中。
威斯敏斯特教堂
Westminster Cathedral
这座始建于1895年的新拜占庭风格教堂是伦敦最富创意的砖建筑之一。约翰·贝杰曼爵士(John Betjeman)称之为“这些不同颜色的砖以错综复杂的模式相结合,证明了好的工匠不需要钢铁和混凝土。”
该教堂于1903年正式对外开放
巴特西发电站
Battersea Power Station
据说使用了6600万块砖建成的巴特西发电站,是伦敦天际线上的一个显著标识。发电站建成至今,一直是英国人心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的地标之一。作为欧洲最大的砖墙结构建筑,巴特西电站不仅是这座工业帝国时代的遗迹,还是一个代表欧洲红砖建筑艺术的文化符号。
如今巴特西电站已被改造成集商业住宅一体的综合性社区。虽然是改造项目,但是其历史原貌被完好的保存。
大英图书馆新馆
British Library
世界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由威尔森建筑事务所设计,历时36年建成。是英国建筑史上,自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建成以来,时间跨度最大的建筑项目。威尔森教授的有机设计理念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并寻找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协调统一。
图书馆室内
建筑整体造型及颜色与四周环境协调。所有阅览室均被安置在顶层,这样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然光照明,而且符合能源环境保护的观念。
国王十字车站
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
这座1852年就投入使用的火车站因为《哈利波特》而为人熟知,里面“9又3/4站台”更是吸引了全球无数粉丝前来。车站最明显的标志是玻璃与砖组成的拱形结构;巨大的砖拱结构通过连续的凹凸元素,产生了阴影与结构的微妙表现。
为迎接2012伦敦奥运会,英国政府于2006年决定将车站扩建,由JMP事务所设计的西大厅成为欧洲最大单跨车站结构。
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
Tate Modern
这座气势如虹的红砖建筑是泰晤士河南岸一道亮眼的风景。它也是伦敦最受欢迎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前身是著名的Bank Side发电厂,由英国著名建筑师Giles Gilbert Scott设计。
这座发电厂在1981年停运后,泰特美术馆在90年代决定在此兴建一个新的美术馆,以解决日益增多的现代艺术品收藏和原馆面积不足的矛盾。最终,由瑞士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德穆隆(Herzog & de Meuron)设计并改造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最大化的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形态,被称为是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典范。
扩建的新馆“开关室”同样采用红砖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看似粗糙的砖砌立面采用穿孔格子的排列方式,肌理丰富细腻。同时也便于自然光线进入室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vx公众号;FunArt艺术工坊
下篇将介绍伦敦的千禧年建筑和高技派代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