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1)

文如其人(1)


文如其人(1)_第1张图片

文如其人的意思是观其文即知其人。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艺术风格应该和作者的思想意识、写作习惯、精神风貌、道德修养、个人品质息息相关,因为“言为心声”而“文如其人”。

文如其人语出苏轼的《答张文潜书》:“子由(苏辙)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都说男人的第二张脸是皮带或手表,女人的第二张脸是头发或手,那么,作者的第二张脸则是通过自己的文章表现自己的心态、思想、性格、阅历和看法等等,就会让那些读到自己文章的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对作者其人也就有了几分敬慕之意。

李大钊说的极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如果没有道义,没有敢于承担,何以家国天下?而没有倾力而为,文章就不能有血有肉,更不能打动读者。去年写过一篇《浮光掠影织布街》,其中有一读者留言批评我“切入了一些个人主观看法”,就有些叫人不解,自认为在文学创作中,作者的文学造诣、道德修养、思想境界就是通过其发表的文章进行传播的,而一路读着文章中的文字,就能和作者有一神交,就能通过文章的发展,揣摩到他的思想与情怀。

比如读到诸葛亮的《出师表》里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除了回顾白帝城托孤时的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的内外交困,也表明了他自己忠君爱国、鞠躬尽瘁之情。正是因为诸葛亮“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真挚情感和一如既往的以身许国,才使得这篇文章具有如此深切的感染力,才能让读者通过这样率直质朴的语言领略到那位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所带给读者的无穷魅力。

北宋时期的苏轼,人称宋词豪放派之宗师,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颇有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遗风;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能让读者充分领略他的才华与情趣,那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不过短短85个字,却把一个心情豁达、高远超然的人物形象凸显出来。

有人不赞成“文如其人”这个观点,而且用曹雪芹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进行比较,尤其是用曹雪芹晚年竟然落到“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与命运窘境的巨大反差来予以证明。殊不知,正是因为经历了锦衣纨绔、富贵风流、锦衣玉食、肉山酒池的奢侈富贵生活,晚年的曹雪芹联想起当今“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惨状,才会有感而发,才会下笔如有神,才会让读者沿着他的笔触去经历一番从鲜花似锦之盛到凋零衰败之境的沧桑变化。

这恰好证明,正因为有感而发才会文如其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如其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