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是个技术活,得从小抓起

玩泥巴是个技术活,得从小抓起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已经到了周日凌晨两点多,“咨询狮”群里还在斗嘴。风车骑士为了他的生物分子理论,已经跟提出质疑的各路大神漫天刷屏一整天了。一位自称是重点理科院校的物理女强人,仍然在不眠不休地跟他俩人互扔泥巴……她不屑地以为我是来和稀泥的,殊不知我根本就是来看热闹的,顺便当会儿清道夫……

不过想想也有道理。我从小就是泥巴玩的少,没学会怎么打泥巴仗,以至不能好好地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所以有机会看人吵架就来劲儿,一般都会好奇地在旁观察,权当补课甚至兴奋得有点心跳加速。心里巴不得也能那样儿痛快地吵一场,主要目的是想知道怎么才能把泥巴扔出无影(fa)无形(tian)的至高境界。

问题在于,小伙伴扔泥巴可以没章法,成年人之间的交流,事关怎么投射得优雅准确,游戏规则和社交礼仪我还是十分重视的,这关系到双方是不是对手、玩的质量和乐趣。

一直很难理解,观点讨论当中有碰撞原本十分正常,无疑也充满挑战乐趣。为什么多数人无法专注于教学相长,反而总是落入攻击模式,最终还是会莫名其妙地被对手拉低品位。

一夜无话。早上去聚会,刚出地铁口就发现,已经堵了一拨被大雨挡住的人。今天不巧带了把小花伞,对付这样的雨显然只好聊胜于无。

眼看快迟到了,正斟酌着走不走,跟前儿一位老先生拖着买菜的行李车,手里撑把大伞在问一个胖嘟嘟的十岁左右小男孩:“你去哪?”男孩回答少年宫。可能不顺道,老先生啥也没说啥表情没有,默默掉头拖着买菜车走进了雨中。

我看他离去的背影,男孩看着天空。走上前搂着他的肩膀问:“一起?”他点点头也不吱声,两人就一起踏入雨中。

我个头本来不小,男孩也真够胖啊,肩膀儿肉肉的。两人在巴掌大的小花伞下簇拥同行,瓢泼大雨很快就把肩膀后背和包包全打湿了。我说咱俩尽量同步啊,这样配合得默契也能走得快。他说刚好赶得及上课时间,我边走心里还挺欢乐不是。可等送到少年宫门口,告别时小家伙又是啥也没说啥表情没有,一脸的严肃。

一老一小几乎一个样儿。

早堂上台时,衣服还是湿的,冷得打哆嗦。我心里又在想,他俩为什么都没有笑容呢。想来还是泥巴玩得少。

玩泥巴是个技术活,得从小抓起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玩泥巴是个技术活,得从小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