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志愿者一日

2016年7月2日,在南博做志愿者,独自出任务的第一次。

上午9点20报道后,被告知今天小剧场有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的一场关于《茶酒文化》的讲座,而当天的志愿者可以去参加并计入服务时间。突如其来的小惊喜让我开心不已,因为听完讲座就是午饭时间,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场自己没有约上却很有兴趣的讲座。

徐教授的内容可谓是引用典故,有理有据却又不失幽默,从茶和酒的争论开始,说到茶酒文化所代表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接着由水的调解上升到三教融合的高度。茶酒的相处之道,共同影响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更映射出了中国文化的交流与冲突。这中间的故事里,还穿插着博物馆的各种文献和宝藏对茶酒文化的印证和记录,听完文化故事,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博物馆之旅应该是再好不过了吧。当然,这期间满腹经纶,小诗小句信手拈来的徐教授也让我对初看到排版不太佳PPT的南大院长刮目相看。这也是我心中对自己的某个方面的期许吧,也应该正是这份对自己的期许领着我来到南京博物院成为一名志愿者的。

午饭后,在志办稍作休息,拿起一本国家博物院刊物随意打发时间。看到一篇研究《清明上河图》是否描述早春的争论文章,通过在画中某处马厩里,有一堆颜色稍微深点,看似是刚割下的草堆来推测,这应该是早春时节的某种植物。不禁内心带着无知的耻笑,张择端当时可能就是换了个新颜料还没适应过来,有朝一日看见被你们这么解读,会不会笑抽。

下午,自告奋勇去历史馆服务,为了是去听一听肖同志的讲解。周六的历史馆总是热闹非凡,游客尤其是孩子络绎不绝。暑假期间,学校们把带孩子去博物馆作为一个即可学习又可以社会实践的好去处。但是显然,这些抱团而来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在公共场所的规则,在馆内大声喧哗,肆意跑动,追逐打闹,老师们管不住也管不了,父母更是无意识无觉悟。其中一次,我走上前去跟一个在嬉戏的小男孩温柔的说,在博物馆你要保持安静哦。他似懂非懂的嗯了一声之后回过神来回了我一句,那你怎么不管管其他人。当场石化。而在肖同志讲解期间,有一群孩子也跟在其中,起初还听的津津有味,渐渐的只剩下三四个孩子,其中的一个还一直在摆弄讲解员的麦,旁边寸步不离的母亲则是一边带着歉意一边略带骄傲的和周围的其他游客说这孩子不认生。

关于孩子,我们不能过于苛责,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来自于父母,老师,周围的影响当然也包括网络。而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在去博物馆之前告诉大家这是一件圣神而光荣的事情,因为你是去见证这些历史古迹的,去了解他们留给你的故事的,所以你不能声音太大去惊扰他们,当然以身作则很重要。如果,我是那位母亲,我会比孩子更认真的去听讲解,而不是帮孩子拿包拿衣服,只是做个跟班,因为比孩子懂的更多他才愿意去效仿你和听从你。当然我还是我,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志愿者,不是老师也还没有成为母亲。

中间还被一位南航大三的小姑娘询问如何成为一位像我这样的志愿者,她说她有西安博物馆志愿者的经验。在详细告诉完她如何报名如何面试之后,她又很严肃认真的向我确认了一遍这是不给工资的那种志愿者,得到肯定答案后满意的离开了。多么可爱的姑娘。

最后,分享早上一入馆看到的一则景象,一个外国父亲一人带着一个2,3岁左右的孩子,下楼梯。父亲双手拿着手推车,孩子自己拉着父亲的裤腿,一步一步的慢慢走到楼下。而我眼中出现的另外一幅景象是,下午的历史馆里,一个手推车旁边围着四位大人在给小孩子移动到舒适的位置。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博志愿者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