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

讨厌我的人多了:taoyanwoderenduole

产品设计生活随笔

未来的社交??

要上班了,本人反射弧太长突然想到之看到朋友圈无数的支付宝集福发红包失败等等的文章。我认为支付宝的红包没有失败,只是资源置换效率差了,投入与收获不等,成功的是用户知道了支付宝红包咻咻了,知道五福汇聚拿钱了,知道了支付宝加好友了,而重要的是支付宝让自己在支付的基础上好友关系增多了。

1用对的工具做对的事情,场景化分析

每一个好的产品都是满足用户一个强需求,百度地图是出行生活、支付宝是网络支付、微信是社交。然后每种工具都可以增加其他功能,因为还有场景化,当你用地图的出行时想看附近有什么吃的,于是有了地图的附近生活功能;当你用支付宝转账时,转给谁,于是有了“转账好友”;当微信聊天时,要结账了,于是支付,用微信玩游戏时,直接支付,微信是个黏性很强的产品因为我们时刻都在信息交流中,顺势的行为太多了。

用对的工具做对的事情,你不能让我想团购上地图,因为团购是出发点,有专业团购的;不能让我聊天上支付宝,因为聊天是出发点,有专业聊天的;不能让我支付用微信,因为支付是出发点,有专业支付的,但是这是两年前的微信。如今的微信支付已成为微信的第二大功能。

2引导用户而不是强迫用户

发红包,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个新年文化,微信推出“红包”,在新年的节日气氛下,在用户以往的习惯上引导用户促成了微信与银行卡的绑定,快速拉新支付用户,从而建立了微信支付的地位。如果微信没有用红包,只是一味的转账,转账十次可以获得优惠卷,用户也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长期的活动也培养不了用户习惯。

拿支付宝对比,用户齐聚五福获得奖励,加好友可以得大部分福,一段时间天天有支付宝申请加好友,对这是引导,只是引导的目的是完成活动,加好友是一个动作,是完成活动的一个手段,完成了活动,好友增加了在那里,只是一个联系方式,却没有真正的“联系”与“连接”。僵尸好友放到那里也没有价值,这种引导方式更像是一种另类的“强迫”,为了完成b而完成a,最终b没有完成,那么a是不是累赘了,引导用户最好是一级目标导向,从而更快的培养用户习惯。

3抓住用户的心理,同理心,同理心

微信今年的“用红包查看照片”和“拜年红包”真的是手段太高了,完全抓住了用户的好奇心理和同理心,替用户着想。

一年的发红包,发的太多受不起,发的少了没面子,各种用户纠结,微信用“拜年红包”帮你解决,不超过十块,数字的拜年语言,化解了尴尬,大家用的也自然。为用户排忧解难可能是产品的最高境界了。

4社交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动作

人类是个群体动物,我们需要沟通从而促使了我们联系,以前我们要联系要沟通,得确定一个地方,然后交换信息,现在这个“地方”变成了一种方式,之前我们社交用qq,但貌似一瞬间被微信取代了,只是微信增加了一个切入口——语音,一开始主打语音的微信,改变了电话、短信,交流中我们讲出来的方便还是打字来的方便,毕竟一大部分是直接讲方便点,微信从语音作为切入点逐渐构建了自己的一个社交网络。所以对于用户来说,我带着社交目的来使用这个产品,它就是社交产品,然后基于这个社交,产品引导用户做更多生活的事情,这就构成了微信现在的社交生活。

支付宝的“加好友送福气”,仅仅完成了目前的一个场景化“我要aa付钱可以直接拉动好友,我要给多人付款直接联系人付款...”,所以它是一个支付环境的社交,离开了支付,他的社交就是“僵尸社交”,因为用户带着支付的目的来使用这个产品的。

社交是用户主动的一个过程。

而目前微信暴露的缺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恰恰是它太具有粘性了,我们被工具所工具化,如果微信慢慢可以一直为户排忧解难,让用户脱离微信而进行社交,如果微信可以刷选用户想看到的内容,而不是让用户自己在朋友圈浪费过多的“垃圾”信息,还让自己无法脱离,那么才是一个未来社交软件的人性社交产品。

未来的社交会是怎样的?

未来的社交在社交平台的协助下,可能走两个极端的社交环境,一个是vr的虚拟场景社交,一个是回归原始的社交。“why?”“我怎么知道,瞎想的!”

以上纯属“瞎想”,可能都是错的!

最后送张图:牛顿为了钱什么都能干出来

社交...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