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太低调了,没人看,豆瓣上没评分,连片名也没有辨识度,跟它同名却比它出名的影片,有一大堆…
但我依然想把它推荐给你,只有身处疫情之中的我们,才会对片中的情节感同身受:《幸存者》
2014年,西非,塞拉利昂。
默罕默德,是一名司机。
这个职业,本来没什么特别,但默罕默德开的是救护车,这就有点不平常了。
更不平常的是,就在这一年的头几个月里,埃博拉病毒开始在西非大陆肆虐,已经有1500多人因此丧生。
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尼日利亚等国纷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默罕默德是疫情扩散之后,才当的救护车司机。
他是自愿的。
他对着镜头说:大家都很害怕,有些人甚至躲到床底下。但这事总得有人做,就像你现在采访我,你也害怕,但还在坚持一样…
这是在非洲,救护车拯救病人,比我们在国内见到的情况,难多了。
比如,救护车平时就停在一个简陋的停车场,说是停车场,全是泥地,司机连个像样的休息室都没有。
接到病患求助电话,默罕默德就跟医护人员一起,开车去拉人。
很多地方没有像样的马路,路窄,路面坑坑洼洼,也没有交通灯。
这里的人,似乎没有避让救护车的意识,即使拉响了警报,也没有车让你,刮刮蹭蹭,在默罕默德眼中,那都不是事儿。
用他的话说:那叫撞吗?就是磕了一下而已。
有时,救护车开进集市里,因为人实在太多了,车根本挪不动,退也没法退…
有时,病人住的地方,车到不了,大家只好用担架,把人抬上抬下…
有时,在路上就捡到一个病人,送到医院,却因为没有床位,被拒之门外…
这一天,默罕默德要去接一个住在山上的疑似病患。
坡太陡,车上不去,担架也抬不上去,病人已经病得走不动道了…
默罕默德只好给自己消了毒,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背朝着病人蹲下身子…
他把病人一路背下了山。
这本不应该是司机做的事,但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又有什么办法呢?
默罕默德后来回忆说:那天我很害怕,我想到了死…上帝知道我做了什么,上帝会奖励我。
《幸存者》是2014年埃博拉疫情爆发期间,由生活在塞拉利昂的多位西非电影制作人共同拍摄完成,2018年曾在上海电影节亮相。
这部影片,由乌鸦电影的老朋友大象点映引进,最近才刚刚上线,目前还没有豆瓣词条。
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
据说,曾有生物学家明确表示:如果是研究埃博拉病毒,那我一定会拒绝,因为现在我还不太想死。
在《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一书中,就有对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的惨状的描述,令人头皮发麻:
每个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患者体内的一切都不对劲:血液凝块、大量内出血、肝脏变成糊状物、肠子灌满血液…
他们变成秃头或斑秃;毛囊组织坏死,头发大把脱落,就好像遭受了辐射伤害;身体的所有孔窍,都在出血…
等到器官、内脏被吐得差不多了,就会像丧尸一样,面目狰狞地死去…
2014年爆发于西非的大规模埃博拉病毒疫情,持续了21个月,超过28000人被感染。
被感染的人群中,仅一半人得以存活。
这是埃博拉病毒疫情史上,感染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这部一个半小时的纪录片,记录了从传染病初期开始,一直到WHO宣布埃博拉在塞拉利昂被彻底消灭,首都弗里敦发生的林林总总。
老实说,纪录片拍得很琐碎,有些背景没有交待清楚,对于他国的观众来说,有一点障碍。但瑕不掩瑜,重要的是,这些镜头太珍贵了。
真实,是它给人最大的感受。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非洲大草原上不流行歌功颂德,也不流行催泪煽情,所以本片更平易近人。
作为西非的本土电影人,他们没有避讳家丑,故意隐去自己国家那些不光彩的一面,反而毫不客气的把镜头对准了那些最脏乱差的地方。
比如,就在疫情特别严重的时期,依然可以看到垃圾场上,孩子们光着脚在垃圾堆里跑来跑去,这些失去父母的流浪儿童,不得不靠捡垃圾为生。
跳进河里游泳,是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但就在他们嬉戏的不远处,河面上漂浮着成堆的垃圾…
还有厕所,当地大多数人依然在使用公共厕所,这无疑加大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脏乱的公共环境,正是疫情大爆发的原因之一。
纪录片记录下了很多触目惊心,甚至有些禁忌的画面:
比如,死去的人被抬上车运走,亲友们追着灵车恸哭。
有人太过伤心,无力的瘫倒在地上…
比如,尸体被包裹、被埋葬,放眼望去,是连排的新坟…
比如,一个妈妈抱着18个月大的宝宝,孩子感染了病毒。
她迟迟不肯松手,直到医护人员强行把孩子抱上救护车,她开始痛哭…
有些镜头又特别克制冷静,不过是一个个普通人,面无表情的诉说着自己的遭遇,却让人不禁泪目:
我是在侄女的葬礼上感染的,我是将她遗体抬出房子的人之一。
我在家里开始觉得不舒服,走了5天,才走到医院…
我妻子怀孕了,她感染了埃博拉,救护车把她送去医院了,我不知道她能不能活着回来…
我妈死了,我孩子死了,我姐姐在医院里,我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她,我之前照顾她,我现在担心我自己…
在片中,医护人员不是高大全的形象,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脆弱、愤怒、崩溃的时刻。
一名护士身穿厚厚的防护服,走进病房,探望染病的同事。
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唯有互相拥抱打气,手拉手祈祷,祈求上帝赐予奇迹…
一名疑似患者误入了产科诊室,护士连忙把她赶了出来。
她骂骂咧咧:我不知道她有没有通过筛查,我不想危及自己的生命…有人来向我求助时,我会为他们做任何事,但我也不想死…
甚至还忽然来了一段,医护人员对着镜头,痛斥管理者:
我们一天都不能休息,从早6点到午夜,像骡子一样工作…
疫情爆发时你们在哪里?都坐在自己漂亮的屋子里,现在局势稳定了,你们又来对我们颐指气使!
这样的画面或许不正能量,却震撼人心。
导演之一阿瑟,在纪录片中也有出镜。
这次疫情对他的影响也很大,妻子怀孕了,却找不到正规医院收治,如果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疫情,塞拉利昂受到了空前的国际关注,但在阿瑟看来,这种关注并没有完整描绘出,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如何受到疾病影响的。
他希望全世界从塞拉利昂人民的角度,看到和感受埃博拉疫情的发展。
他什么都拍,拍国家医疗系统的不足,拍疫情下的混乱,也拍人们对政府和国际救援人员的不信任…
他用镜头,帮这个国家记录下了:
失去妻子的丈夫;
没了双亲,终于迎来复课的孩子;
终于等到孩子的出院,哭成狗的爸爸;
不愿意告诉家人,自己在做什么工作的护士;
照片已经挂在墙上的,殉职的医生护士…
还有默罕默德这样,自愿担任救护车司机的勇士…
阿瑟说:在我们非洲,没有蜘蛛侠,没有超人,没有美国队长,我们的英雄做出的牺牲,我们都能看得到。
多亏了阿瑟和他的团队,把远在非洲的故事,如此真切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那两万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不因为距离的遥远,在我们的脑海中,变成一串简单的数字。
只有当记忆中有了一个个具体的人,你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那种疼痛,反思和纪念,才不会空洞苍白,流于表面。
记录这个时代,我觉得,这是所有电影人应有的担当。
这次,非洲兄弟们,一点没有落后。
后台回复幸存者
获得观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