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临时解雇职员”去薅政府的纾困金,又能不能和球员达成协议实现大幅度减薪?在如何节流省钱的问题上,英超最近可谓是动静巨大,几乎所有人都就此展开了争论。其中有痛批部分有钱老板无良的,也有辩解球员只是想把钱用在实处的,总结下来说个大概意思,其实就是认为有钱的英超还应该有更多的担当。
从道义上来讲,这种看法并没有什么错。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之中,几乎所有行业都损失惨重,那么本来收入惊人、资本雄厚的英超,多“牺牲”一些也在情理之中。正因为如此,“若赛季不能恢复,英超可能总计损失高达11.37亿英镑”的估算对于很多人来说恐怕就只是一个极为模糊的概念,数字尽管很大,但未必能让旁观者察觉到英超真正的困境。事实是当处在风口的时候,猪也能飞起来,而当潮水褪去,支出过度又严重依赖转播收入的英超俱乐部们,很快就会被发现有人在裸泳。(注:以下财报数据来自体育媒体The Athletic。纽卡斯尔联与水晶宫采用的是2017-18赛季的财报数据,其余18队为2018-19赛季数据。)
在球员抵制俱乐部减少或者延发30%年薪决定的理由中,有一条比较重要的观点是球员的收入状况千差万别。对于年薪百万事业有成的名将而言,年收入一下锐减三成以上可能会心疼,但多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大。而如果是那些刚挣到一点钱开始养家糊口供房子的年轻球员,停薪恐怕就等于是断了他们的生计。
但不只是球员,英超俱乐部之间的个体差异同样大到有“富得流油”与“勉强糊口”。就此英国《镜报》名记约翰·克罗斯最近也曾撰文一篇,题为《不是所有英超俱乐部都非常富有:伯恩茅斯的未来或依赖球员减薪》。而他举出的还不是唯一的孤例,至少伯恩利俱乐部也早已公开表态:虽然他们仍然会向普通职员支付工资,不像纽卡斯尔那样实施“临时解雇”政策,但勉强维持也坚持不了几个月;如果赛季无法恢复,整个俱乐部或许就会在8月份因5000万到1亿英镑的财政缺口而崩溃。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英超都是极为有钱的,怎么会有这种贫困户呢?不妨先来看看他们具体的营业额数字。目前除了纽卡斯尔和水晶宫以外,现有英超20家俱乐部都已经公布了他们在2018-19赛季的财政数据。而以此计算,英超各队在上赛季的总收入(纽卡、水晶宫以2017-18赛季数据)超过了49亿英镑,但其中“传统六强”就占去了30亿,约为总额的61%。
真正有钱的终究是少部分,而“下层球队”和六强根本就算不上是一个世界。比如西汉姆,他们的年收入虽然能够排在英超第7,但1.9亿英镑的数据也仅仅是榜首曼联6.01亿的不到1/3而已。另外六强之中最差的阿森纳也有3.67亿的年收入,是前面提到的“穷人”伯恩茅斯(1.31亿)的2.8倍以上。当然,如果仅从绝对数字来看,你会认为1.31亿已经足够巨大,是不少欧洲知名球队都不一定能够达到的数字。但问题在于英超下层球队的主要收入来源其实非常单一。如果抛去占总收入88%的转播分成,伯恩茅斯的赚钱能力就会变得完全不值得一提。
事实上除六强之外,英超各俱乐部的转播收入都占到了其总收入的6成以上,大部分还是7、8成。这也就是为什么英超会传出“集中隔离空场踢完计划”的原因——大部分球队都离不开这笔钱。而传闻中若本赛季无法足量踢完,各转播商将会向英超提出总计7.62亿英镑的索赔。分摊到20支球队,那也是大俱乐部心疼,小球会有可能根本拿不出的赔偿金。
或许也有人会觉得,暂时没了大笔收入的英超球队也应该和有钱的球员一样,至少有过去多年赚大钱的底子在,怎么样都不会比普通人过得更惨。但可能这也是一种误解。根据一家名为“Vysyble”的英国金融分析公司的研究,英超目前大部分俱乐部的财政状况其实都非常危险,普遍存在寅吃卯粮的情况,且无任何应对恶劣经济事件的“紧急备用计划”。
首先第一点,英超不少球队每年赚的钱其实基本都在“日常工作”中消耗掉了,也就是作为工资发给了球员。以伯恩茅斯为例,他们在2018-19赛季的总薪金数额占去了俱乐部年度总收入的85%,这就约等于大把的转播分成都直接变成了球员的财富,实际上并没有让俱乐部的账户更加充盈。而这种“赚多少就花多少”套路,却又是在英超中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更高的酬劳招揽以及稳住足够有水平的球员,他们很可能就会降入收入远远不及英超的英冠。
在英超,当然也有控制“薪金/总收入”比很成功的球队,热刺上赛季的这一数据就仅为39%。但众所周知,列维主席的“精于算计”已经让他在最近受到了不少抨击,英超也不是所有经营者都有这位省钱能手的手段——其余19支球队的数据都在50%以上,工资支出占总收入八成以上的就有3队,七成以上八成以下的也有4队。
再看看本赛季的三支升班马,谢菲联、维拉和诺维奇,他们在2018-19赛季的工资支出甚至远远高出了年收入,其中最高的谢菲联甚至达到了年总收入的195%。但这并不是因为“刀锋”为了冲超成功而烧了多余的钱,而是他们升级成功之后付出了很多奖金。这是合乎逻辑的行为,既然升入英超之后预期肯定要大赚一笔,那预先多花一点自然也没有问题。
不过说到“预期”,英超似乎从来没有做过“最坏的打算”,总是看到“美好的明天”,所以预支起钱来也毫不手软。根据2018-19赛季的财报,英超有12支球队,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队伍出现了赤字都在亏损,其中切尔西和埃弗顿的数字还尤为惊人,双双超过了1亿英镑。但至少在今年1月财报刚刚公布之时,两家俱乐部都并未表现出慌张。蓝军在展望他们的重回欧冠会带来足量收益,而埃弗顿好像也认为新合同和新投资很快就能让俱乐部的财政状况“恢复正常”。
根据Vysyble公司的研究,英超俱乐部的年度盈亏状况往往会随着转播合同的年限发生变化。在三年转播合同的最后一年,通常会有更多俱乐部出现亏损状况,然而等到新合同一执行,这些球队又会很快扭亏为盈。其中原因,很显然是价值远高于原有合同的新转播合作一经确认,俱乐部就有了先烧钱壮大球队的底气。在当今这个通货膨胀严重的足球世界里之中,“先下手为强”的理念也早已深入身心。
然而预先花掉“预料之中的收入”,并不代表俱乐部会就像预想的那样变强大,无论是在竞技还是经济的层面。就此Vysyble公司也对英超的“经济利润”进行了研究,即经济学上的概念: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计算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然后他们发现,英超自2009年以来到2018-19赛季结束,总共只有5家俱乐部的经济利润是正值,而整个联赛的“经济损失”则高达27.4亿英镑。
换句话来说,英超自身创造财富的能力其实并没有过去想象得那么厉害。从一个较长的阶段来看,它实际上也很依赖外来新资金的注入。新资金可以抹平过去的亏损,让球队坚持到赚更多钱的机会到来,接着再烧钱亏出去更多,再等更赚钱的好时代,以此循环。然而现在,好的预期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令足球停摆,令全世界经济遭沉重打击的新冠疫情,英超的这一套老把戏还能不能玩下去真是个疑问。
文|闫羽 编辑|德库 美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