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收藏功能改版的吐槽

作为新浪微博的重度用户,基本每天的休闲时间一小半的时间都在刷新微博。用得最多的功能是收藏,收藏夹内3k多条微博。最近微博的几次改版,都在不断调整我的收藏的位置,这个功能降为二级功能。从一开始单独列出的我的收藏,到现在和我的赞合并为一个目录下。结网中,提出了用户体验的三个点,别让我等,别让我想,别让我烦。但是这个功能的改变似乎并不满足这个三个用户体验,似乎在提高这个的复杂度

1.App是在顺应用户的习惯,是顺应我的习惯,还是顺应我们的习惯?那作为产品经理,是优先满足自我的需求,还是满足大众的需求?自我需求和大众需求之间会不会有矛盾冲突?

2.这个收藏功能的刻意削弱,目的是什么?新浪微博似乎新用户入驻的数量不多,主要还是老用户的使用(这个数据点试着查查是不是真的)

3.对于重度客户,强行改变了习惯,这个行为是否真的合适。

新浪的基因是新闻,微博完美的继承了新浪的基因,成为一个快速信息传递的媒介工具。微博所有的一级操作都是围绕着这个原始定位进行,所以他的一级操作是转发,点赞,评论,包括微博在后期改版中,可以在对方的主页中看到对方最近的点赞状态,这个被人吐槽一万遍的操作,目的也是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微博希望所有的信息是流通的,共享的,开放的,而收藏作为私人性较高的操作,是不利于他的原始目的。

第一个问题,app的确是在顺应用户的习惯,在实现本身定位的基础上顺应,而不是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应该是从用户的需求中挖掘更深层次的需求。收藏的内容是拓展知识,read it later。但是这些信息其实可以转发到自己的微博,mark标记,为什么不选择转发而选择收藏更为隐私的操作?第一,用户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兴趣点,第二,用户不认为这部分内容值得转发,收藏作为一个暂时的存储地。更多的用户认为个人账号也是一个个人形象的打造, 并不赞同把所有的信息共享。

结网中的三个用户体验,为了否认我的一些想法,我初次认为这三种体验是为了吸引并且留住初次用户,但是不得不的承认很多重度用户也会因为某些app改版后复杂度的增加而放弃,经过思考后,我重新得出结论,最核心的点是在于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哪个?对于微博,重度用户包括我在内,是为了微博快速传递的信息内容而来,收藏夹的使用是作为一个信息收藏的辅助作用,吸取丰富的信息内容和部分可有可无的信息收藏相比较,即使降低了收藏功能的优先级,依然不会降低我们使用微博这个大媒体的热情。所以这三种用户体验适用于所有的用户群体。

第二个问题,知乎上的张泽渝提出微博作为一个媒体的工具,关系主要建立在兴趣上,关系质量较弱,多为单向传播,注重的是传播的速度和内容公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在微博上是可以非常之快。私人的收藏功能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大家都选择了收藏而不是转发,信息的传播速度会降低。

而最后的问题,微博吸引新用户的需求点还是回归到它的本质,信息媒体工具,核心用户不会因为一个二次功能的改变轻易放弃这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浪微博-收藏功能改版的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