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起设计(ID:together-design)
本文已获得授权
犯错是人之常情,建筑师也是如此,但在耗费巨大的工程项目中,犯上一个错误,很可能就会造成上亿元的损失。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历史上有关于设计的「昂贵」乌龙事件吧。
1
会蹦迪的桥
首先要说的是这座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海峡吊桥,它算是现代桥梁失败案例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吊桥是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悬索桥,紧随乔治华盛顿大桥和金门大桥之后。建造成本为 800 万美元(约 5700 万人民币)。
吊桥于 1940 年 7 月 1 日通车,但每当起风时,桥梁在共振频率的驱动下会产生不可控的振荡和扭转,仅仅过了四个月,这座 200 米长的桥从中部断开,倒塌了。
也因此声名大噪!???(怎么有种因祸得福的感觉?)
其实在施工过程中就发生过摆动,时不时的振动使修桥工人感到晕眩。这是因为当时在以经济为大前提下为了降低造价,将桥面宽度从7.6米减到了2.4 米,选择了廉价的大梁有关。
桥竣工通车后,摇摆得更加厉害,在某些有风的日子里,桥身上下振动的幅度竟达 1.5 米,像是在跳舞一般,也因此注定了吊桥的命运!
2
产生「死亡之光」的大楼
这是位于伦敦芬乔奇街 20 号,金融城三大地标之一的摩天大楼,因为形状像是一个对讲机所以人送外号「对讲机大楼」。
大楼斥资 2 亿英镑(约 17.6 亿元人民币)修建而成,建筑面积为 100008㎡,共有 37 层,造型设计感十足,与周边建筑一对比简直是鹤立鸡群。据说建好的时候,伦敦市长也很喜欢。
但是,虽然设计师在建筑造型上下了很大功夫,却疏忽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大楼主体拥有一定的弧度,且外立面都是玻璃构成的,这就导致整栋大楼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凹面镜,能聚焦和反射阳光。
随着日照的位置变化,大楼前面的广场每天大约有 2 个小时要经受「死亡之光」的烧烤,天气晴朗时最高温度能达到 70 摄氏度。
更糟糕的是,大楼的镜面设计将太阳光反射到对面的街道上,致使众多商家的店铺内出现油漆起泡融化、瓷砖破裂,地毯被烧焦等情况,甚至把停在街边的捷豹汽车都照熔化了。
真是折磨人的一把好手。
看到他们在大楼对面煎蛋,我已经准备推着烧烤摊杀过去了!
3
「死亡之光2.0」
这是位于拉斯维加斯的酒店,同对讲机大楼一样自带「死亡之光」,破坏力超强。
酒店于 2009 年开业,有相当独特的弧形结构,外墙全是玻璃。也正是如此整个大楼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太阳能收集器,将所有的太阳光直接聚焦到大楼前的游泳池区域。
导致酒店室外的温度经常超过 37 摄氏度,泳池区域更是高达 98摄氏度。
有位客人声称,当时他正躺在泳池边的躺椅上,之后感觉到后背有灼烧感,并闻到了头发烧焦的味道,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也被烧出了洞!
酒店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做了相应的处理!
4
「忘记」装电梯的摩天大楼
这栋双塔建筑的高层公寓楼在西班牙贝尼多尔姆市(Benidorm),名叫Intempo 大楼。它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
大楼高 200 米,有 47 层,号称欧洲最高的住宅楼。然而悲剧的是,这个建筑上面 27 层是「没有电梯可用的」,想要上去只能一步一步爬楼梯。
就是真实版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剧情!
△ 动画来自《没头脑和不高兴》
最初这个工程由加利西亚银行出资建造,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这个建筑向全世界展示,他们已经成功走出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发商的脑回路太清奇了)。
原本也只打算造一栋 20 层的豪华公寓,但是,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原开发商破产,这个项目也被搁置了下来。后来由西班牙一家专门处理不良资产的银行接手,建造经费也大大缩水。
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因为建设方的贪大求全,将原本的 20 层公寓楼增建到了 47 层,所容纳的住户从 120 户左右变成了 296 户,但电梯设计和预留空间都还是 20 层时的设计。
而 47 层高的大楼中,电梯所需要的空间、电机设备等所占用的空间远比 20 层大楼要大。但设计方却奇怪地忽略了这个问题,当大楼完成到 94%了才意识到,大楼内没有足够空间安装电梯。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大楼的建筑师们来了个集体辞职,拍屁股走人了。说实话,我没有搞懂这波操作,有没有大大能科普一下!
在我国,20 层高的楼,高度低于 100 米,算是高层建筑,47 层的楼超过 100 米,算是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之间,结构、设备等等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增加这么多层如果不重新设计、重新审批就是违规建筑。开发商难道不怕楼塌了吗?
据说,这栋大楼 10 年之间只卖出了 94 间房,投资方决定余下的房间将以较低的价格出售。
5
只开放了3 天的桥
1999 年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伦敦政府修建了这座千禧桥,共花费了 2400 万美元(约 1.7 亿元人民币)。
比起泰晤士河上其它古老、雄伟、钢劲的桥梁,这座桥轻巧纤细的造型和连续流畅、充满活力的美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千禧桥从北岸直通南岸的「泰特」(TATE)现代艺术馆门口,整个桥身只有离两岸不远的一对「丫」字形的空心金属桥墩支撑着,像一个人张开双臂在欢迎往来的游客。
2000 年 6 月 10 日,千禧桥正式开放,它的崇拜者纷纷赶来一睹千禧桥的风采,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众人的脚步使整座桥体开始剧烈的摇晃,显然是无法承受这份喜爱的重量,于是在剪彩后短短 3 天,就被封锁了。
后来伦敦政府又花费了 600 万美元(约 4300 万元人民币)对它进行重新改造,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6
「整容」后的大厦
怡安中心(Aon Center)是芝加哥第三高的建筑,由标准石油公司(The Standard Oil Company)投资,兴建于 1973 年。
怡安中心有 83 层,高度 346.3 米,呈长方形,主要用途是办公与旅游观光,1973~2003 年期间是标准石油的总部所在地,随后被地产发展公司(Well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Inc.)以 47500 万美元(约 33.8 亿元人民币)将大楼收购。
其实,原先的大楼外墙由于经费问题,选用了43000 块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包覆,建成后的第二年,就发现外墙有脱落、开裂等迹象,并有大理石掉落在邻近的保德信中心的屋顶上。
经过调查发现,这种形式的大理石比普通的包层材料薄得多,完全不合适用于外墙建造,于是又花了 8000万美元(约 5.7 亿元人民币)将整个外墙换成花岗岩材质!
本来想省点钱,结果变成了要多花钱。
7
为了补偿已经发生的中心偏离,工程师还特意使其向反方向倾斜。在塔的南面加高石料,调整承重柱的胖瘦以及改变墙体的厚薄等。
到 1278 年建至第 7 层时,塔身反手就换了个方向倾斜,从原来的的朝北变成朝南。
在历时了近两个世纪的建塔过程后,比萨斜塔立马就迎来了长达 600 年的矫正期。全世界的专家都纷纷为拯救斜塔献计献策。
例如:为了解决比萨斜塔不断下沉的趋势,工程师打算把地基周围的泥土挖出来,想让比萨斜塔的底部就能重见天日了。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反而又让塔身倾斜 2.5 厘米。
例如:直接用 600 多吨铅块堆积到斜塔的北侧(塔身倾斜斜方向的另一侧),借力将塔身压正。
但......看到实物图只想说,太难看了!
例如:试图用灌浆的方法强化地基,让其不再倾倒。这次失误成功的导致了斜塔再次倾斜了 9 厘米,内部还出现了裂纹。
接着又用钢丝捆住塔身,提高塔本身的刚度,缓解塔内部开裂。这一系列下来,可谓是百般折腾!
但经历了数次风波的比萨斜塔,却依然屹立不倒。
斜塔项目的工程师 John Burland 教授,受一个九岁小孩的画作启发,想到了能永久扶正比萨斜塔的方案 —— 把斜塔北侧的土掏掉一部分,这样北面的土壤就会下沉,使塔身自动回正。
说来有趣,这个方法在早 1962 年就曾有提出,但因为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被否决了。
讲真,作为一个建筑师真的很不容易,不仅仅要布置平面,纠结造型,还要分析考虑各种隐性因素,总是为了一点点不完美的细节翻案重来,每天伏案工作,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不但要熬夜做好设计,甚至还会遭受质疑。
但,请依然保持这份热情,让世界看到下一个建筑奇迹诞生!
- End -
广告投放:微信chenran5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免责提示:部分文章系网络转载,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加微信:chenran58,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