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家园

王小波印象中是一个挺骨气的人,可能相较于骨气,大胆这个词用的更为恰当。

这几天一直在摸读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长长短短数十篇文刊摘录,大多都围绕着伦理。伴随着思考,说电影,话剧,“轶事”,不仅是他自己的见解,往往我也同样设身处地绞尽脑汁。

话很直白,大多数都是难以摘录下来的,但的确有意思。

关于电影的界限,艺术片和中国科幻电影的症结,我是挺服气的。在中国的条框里,无法产生具体意义的做法往往是不被人看好的。我也极其讨厌“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不就是”,“其实”这类的字眼,它们傲慢地终结话题,并且大多数没有什么权威性。
艺术片的角度也很新颖—好东西翻炒几道才成了俗套,文化垃圾恰恰是精品的碎片。第一个炸房子,摔汽车的片子的确酷炫,但连年轰炸的好莱坞定式片,看多了只会起鸡皮疙瘩。我也看过很多独立制作人或者小成本的片子,拍得相当好的也不少,所以一般我也极少去电影院去看“大片”,若我选片,大多一伙人会轰轰烈烈地走向小刚同学或者纪录片场或者小众场。这里不是说冯小刚的片子好,只是举个特立独行的例子。

只提电影,不说其他的是怕絮絮叨叨要太晚了。

提两个问题
1.韩部署萨德,按情理来说,美是真凶,韩是帮凶,为何舆论一片倒只伐韩不伐美?因为抵制美货代价太大触及到个体利益?还是无形的手?我们所知的真相被管控的程度到哪里为止?
2.同性恋不提,兄妹相恋相较于青梅竹马,除了遗传学有确切危害,触犯了伦理的哪个点?

浅显的问题,只是突然想到并一提,和书本身无太大关系。
夜深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