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什么时候都为时不晚—《朱莉与朱莉娅》

想做的,什么时候都为时不晚—《朱莉与朱莉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影片沿着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两种轨迹前行,不同时代的两个女性因为美食而有了交集,一方面展示了朱丽娅从一位家庭主母晋升为美食大家的成长过程,又不时跳转到五十多年后一位朱丽娅的现代粉丝朱莉摆脱自身困境的成长历程,两代女性的挫折与成功并行发展,多段美食烹饪的穿插,在电影镜头下婉转道来。构思新颖,剪辑恰当。

作为2002年一位生活在纽约的现代女性朱莉与自己的丈夫住在皇后区的一套小公寓里,每天面对的是快节奏而成就感菲薄的工作,不时外加上司的讽刺,还要面对一些混的比自己好的女性朋友,在她们的炫耀和忙碌中自惭形秽,连她自己的妈妈都在数落她一事无成,这个生活中的失败者,除了有个爱自己的丈夫,一个残存的作家梦,还有爱烧菜的兴趣,别无所有。在三十而立的年龄她惶恐不安,为了摆脱现在的境遇,在老公的鼓励之下,设定了用365天完成自己钟爱的美食家朱丽娅的菜谱上的524道菜,并每天坚持写blog,记录做菜的感受,最后受到媒体的关注。与朱莉相比,朱丽娅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没有那么强烈,她开始只是个迷恋法国文化与美食的旁观者,从喜欢吃发展到做来吃,她四十岁才起步,拜师学艺,遇到知音,不断研制新的美食,编写菜谱,历经十余年的坚持,终取得成功。她宽厚平和,对生活时刻充满激情,遇到挫折也不轻易退缩。

    两位女性,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自我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这部影片灌足了励志的味道,不管是三十岁还是四十岁,如果是发自内心的想去改变,那么仅仅是一年的时间坚持,都会给你意外的惊喜,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甚至是命运的翻盘,所以任何时候都为时不晚。

写下这篇影评,也记录一下看这部电影的心路历程,电影一开始,就不怎么喜欢朱莉,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第一眼就对这个电影人物产生如此强烈的厌恶之感,这种厌恶从哪里来呢?直至电影看完,写下电影笔记,才逐渐挖掘出自己这点厌恶之感的来源,原来朱莉一出场,对房子的不满,对工作的不满,对一切的抱怨就完完全全地挂在那张精致的脸上。她这种抱怨的状态像足了自己,对于她的讨厌来自于对自己境况的不满意和对自己的厌恶。当朱莉躺在乱糟糟的厨房崩溃大哭时,我所有的情绪跟她完全重合,完全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曾这样崩溃过,歇斯底里地躺在我家的客厅里,像一个溺水的孩子,拼命想抓住一些什么,却那么的徒劳。随着电影叙事的前进,我喜欢上了这个走在自我提升的道路,变得从容随和的姑娘,看着她灿烂的笑容,仿佛自己也完成了一场蜕变。这个电影根据真实的事件和人物改编,不得不说朱莉是幸运的,她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自己从原来的境遇中拯救出来,而我也在改变,只是这个过程曲折而缓慢,加油,自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做的,什么时候都为时不晚—《朱莉与朱莉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