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ade-十年

Decade-十年_第1张图片

前几天,朋友圈被一篇名为《16年前北京四环房价每平米3千的时候王健林在做什么,你又在做什么?》的文章刷屏了,一时间有些不大理解为何会在满是90后的圈子里掀起不小的舆论风浪,大概无知无觉里我们从“垮掉的90一代”荣升到“90后孤寡老人”。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最年轻一代,终究会在时光的洪流里,慢慢地被推走,成为永不重来的“曾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也喜欢调侃说自己老了、老了,而父母一辈总会说你们还年轻、年轻真好。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都不再向往过年,卡在一个不大不小、不尴不尬的年龄里。

而有一天,突然有人跟我说“原来十年前是2007,不是1997”的时候,我突然有了那么一点点共鸣,突然有点理解朋友圈里那无声的波澜。

Chapter1

Decade,十年。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应该从十年前写起,那个刚刚小升初、还懵懵懂懂的年龄写起。我只是在听到“十年”这个时间节点时,记忆的光盘回放至2010年,午后的高一课堂上,那个刚刚毕业的英语老师教着单词“Decade,D-e-c-a-d-e,十年”,伴随着学生们昏昏沉沉的跟读,我听到她喃喃道,“陈奕迅也有一首歌叫十年。”

我抬起头,看了一眼黑板上的单词,在课本上找到之后,在旁边备注了“陈奕迅”。

在那个多年以后都回忆不起有什么特别的午后,在那个一心只读教科书的校服时代,我也不会知道,陈奕迅这个陌生的名字,会在我后来的青春岁月里,占据那么多的戏份。

Chapter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007年,记忆里很是模糊遥远的外婆走了。那是我这一生里,第一次听到大姨哽咽的声音,第一次看到妈妈红了眼眶。

那时我准备升中考,还不大懂死亡意味着什么,我看着家里的大人都匆匆忙忙出门,默默地按照爸妈的嘱咐在院子里选了十二种花泡在水里。

2016年,这世界上唯一可以唤作“阿公”的人走了,那是我这一生里,第一次哭到近乎晕厥、近乎脱水。

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两个星期,我终究还是没能送爷爷最后一程。在离家五百公里的异乡,一个无神论者开始愿意去虔诚,去相信佛祖的存在,相信好人真的可以到佛祖身边去。

鼓种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子君人,怀允不忘。

我什么都没忘,只是有些故事适合收藏。

Chapter3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如果说首次体验离别,大概就是十年前的小升初。但是,又似乎不是。在寥寥小镇里,升学大概也不过只是更换了一种相见的方式,从教室换到某个路口。

但是,又似乎是。或许当时谁也没有想过,一别十年,物是人非,相逢不相识。

比如说,十年前一起跳皮筋的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隔着手机屏幕已回忆不起当时彼此还很是稚嫩的模样。

或者说,十年前我们熟悉的刀郎成了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当时跟风哼唱过的第一场雪也不知飘落了几回。

十年前毕业,我们互留同学录和大头贴,多年以后收拾抽屉时,还能找回当时稚嫩的文字。

十年后毕业,一夜之间多了各种各样的微信群,但多数都处于被屏蔽的状态。

十年前,我翻烂了我的第一本书《新华字典》。当然,那时候我也不会知道往后的日子我再也没有翻烂过任何一本书。

十年间,我买了第一部kindle。买的时候我还认真地算了一笔账,算出自己要花一年的时间读50本书才能把等价的纸质书成本读回来。

十年前,我开始读《作文与考试》和《中学生博览》,把自己每个月为数不多的零花钱都花在了买期刊上,宝贝得不行。

十年后,某一天路过报刊亭,才知道《作文与考试》还是熟悉的封面,却回忆不起阔别许久的《中学生博览》了。

还有,大概就是十年前搬了家,却在后面的日子里,花了十年的梦境去怀念那个老房子。

是吧,都只是怀念了。

Chapter4

十年磨一剑。

十年后,我才知道下半句是“霜刃未曾试”。

十年前,我们还会写着“长大后我要当XXX家”这样的句子。

十年后,长大的我们却在彷徨。

2011年,我在课间听到了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一个不算有阅历的年龄里,所谓的阅历不过来自电影和书籍,我趴在走廊上听完这首歌,思索的也不过是期末考试。

那时候还不知道,弃理从文到底对不对,也不会明白,其实在往后的日子里,真正能让我顾虑的其实远不止这些。

2016年,我们终究还是被剥夺了那个习惯了十几年的学生身份,终究还是跳进了社会的大染缸。才知道,从前的我们只需要好好学习,好好念书,其他的都是浮云。

当某天,能被刷屏的不再是考试攻略,而是如何面的三姑六婆时,才知道我们真的卡在了不尴不尬的年龄里了。

我问饭团,当初你说要成为自媒体写手的,实现了吗?

他说,你的人生还没有几个千万之前,你所有的爱好最好都是赚钱。

我说,当初带我们的师姐怎么样了呢?好久没联系了。

他说,毕业后留在老家做公务员了,也好,铁饭碗。

或许,小孩子才分得清好坏,而我们却渐渐是非不分。

或者说,是因为判断的标准由客观变为主观了。

十年前,老师教会我如何划分段落,至今我还记得初中课文《理想》里的那句话,“世界上总有人抛弃理想,理想却从不抛弃任何人。”

十年后,心灵鸡汤和心灵砒霜一并泛滥的时代里,是否有了太多的声音,我们反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

Chapter5

我拿青春写日记,流年翻望墨不同。

回归前面提到的朋友圈里的热文,我想,如若不是在往后的时光里,那些人都曾在我们的视野里进进出出,大概都不会有什么机会去了解到一个普通人内心的波涛汹涌。

一个不算大的年龄里,某一天心血来潮回忆过往十年,竟也有完整的回忆,竟也觉得恍若隔日。

曾有一段时间低迷,我问海子,“人这一生明明有很多事情是不想去触碰不想去经历的,可是为什么非要打着阅历的旗号来碾压我们呢?”

她说,“你不觉得,但凡能被铭记的,不都是一路坎坷的吗?再说了,现在太顺利,老了写自传还有什么看头?”

多利君说,如果十年后我们还有联系,那个时候应该会有很多下酒的故事吧?

大概是吧,未来的事,谁知道呢?

十年后买得起十年前心心念念的东西,再一个十年,转换了时空和身份,很多事情也会不一样了吧?

——2017.1.27于汕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Decade-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