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蜿蜒而下,一泻千里。然而,黄河在流经晋陕交界的山西省临县境内,在峻岭峡谷中转弯的地方,却被她的支流——湫水河裹携着大量的沙石拦腰冲出一片乱石磷峋的浅滩,一下子把宽阔平缓的河道推挤成狭窄曲折的凶险湍流。这里,便是人们称为黄河第二碛的“大同碛”。大同碛位于碛口镇下游,碛口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怎么去?
碛口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临县,隔黄河与陕西吴堡县相望。碛口距太原市230公里,距离石市48公里,距临县县城50公里。
北京—碛口自驾车的方式:
在北京六里桥上京石高速公路,在石家庄转上去太原方向的石旧高速公路,到达太原后向西,走太原晋祠公路,太汾高速公路或307国道,经过清徐、文水、汾阳到离石,在离石市西郊圪瘩上村路口北走去三交、碛口方向的省道(全程46公里),沿着秋水河,路过锦源煤矿,到达碛口。
■怎么玩?
碛口,按当地人的说法是指黄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浅滩。黄河水在这浅滩上翻腾咆哮着发出巨大的声响,激起雪喷般的浪花。逆流而上的船只,需要由小伙子、老船工们组成拉纤的队伍,头上扎着白毛巾,光着身子,拉着船去冲碛。
作为晋陕峡谷里著名的水旱大码头,碛口的辉煌并不遥远。因为地处黄河岸边,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商贾要道,也自然形成了一个商业重镇,店铺林立。
现在的碛口,给我们展现的就是当时的景象,还有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和街道。古镇的老人们会向你讲述古镇商铺如何名扬四海,船筏如何云集大河,驼铃如何回响山川,以及那些发生在豪宅大院里的故事传说。
顺着他们的指点一路走去,只见浩瀚黄河在峡谷间暗流涌动,时而波涛冲天,那些沿河修建、依山就势的店铺商号、货栈大院此起彼伏。尽管因为年代久远,许多建筑仅存断壁残垣,但这不要紧,断壁残垣恰恰印证了古镇的悠久历史。
明清至民国年间,碛口凭借黄河水运成为北方商贾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并、京、津、冀,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西北盛产的粮、油、盐、碱、药材、皮毛由河运至碛口,因大同碛惊险而转陆运,由骡马、骆驼远销华北、中原各地。并将东路的丝绸、茶叶、布匹、煤油等“洋板货”经碛口转销到西北。日复一日,碛口便以“水旱码头小都会”而享誉全国。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码头、民居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碛口古镇及其周边相关古村落作为黄河中游清代至民国年间重要的水旱码头,是黄土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文化典型。
西湾村
西湾村,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碛口古镇北1公里处。西湾民居为碛口景区古村镇体系的重要人文景点。
西湾村是碛口商贸经济辐射产生的生活和仓储型村落,是当时碛口巨商陈氏家族的生活区。民居以明清建筑为主,选址极为讲究,座西北向东南,背山面水,避风向阳,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
村落内40余处宅院由2米多高的村墙全部封闭起来,形成城堡式空间。村内横有三条村街,竖有五条巷道,把全村的院落有序地串联起来。院与院之间有小门相通,进入一院,就可通过院与院之间的小门游遍全村,既保持了各家各户各自生活的独立单元,又加强了整个家族之间的紧密联系。建筑群整体依山而建,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设计布局严谨合理,防洪排水畅通无阻。村落处处流淌着文化,尤其是大门、垂花门、照壁、厅堂上的木雕、砖雕、石雕更独具匠心,做工精细,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令人叹服。沿街沿巷的石匾、门额比比皆是,书法艺术造诣很深,各具神韵,犹如看到一个大型书法展览。全国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为西湾村题写了村名。
西湾巷道
解放战争时期,晋绥纺织厂建在西湾村,由晋绥边区直管,所产“双狮”牌土布,为当时的名牌产品。
李家山村
李家山村,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三大发现之一,中国优秀景观村落。
李家山窑洞大厦奇观
李家山位于碛口古镇南3公里,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村落远望如展翅的凤凰,又名凤凰山。这里风格鲜明的“明柱厦檐高圪台”建筑风格极具特色,砖雕木刻做工精细,外表装修十分讲究,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桥、庙、房、厅、堂、厦、窑、照壁应有尽有。主体建筑以明清时期窑洞为主,依约七十度的山坡而建,从山底一直建到山顶,叠置十一层,一气呵成,形成了“立体村落”。因为黄土高原的土层结构是垂直肌理,易崩塌,因雨水冲刷而导致的山体滑坡是常有的事故,所以李家山村修有大小石质排水沟,最高的落差有30—40米。村内道路也不强调整齐划一,该绕就绕,该转就转,整体构思既宽松又严密,达到了“疏可跑马,密不插针”的意境。
李家山民居是黄土高原上人类为中国民居文化重彩一笔的又一奇葩。其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水的完美和谐,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
寨子山村
寨子山村,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村落坐东向西,依山傍河,位于碛口古镇东1公里处,距临县县城49公里。寨子山村历史悠久,古称大同镇,碛口大同碛即由此而得名。寨子山不仅是百里湫川南端孔道的“瓶颈”,而且在碛口未兴之前一直是碛口地区最早的商贸集镇,所以历来为兵家之扼要。寨子山村所保存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重修关帝庙碑记》载:寨子山村即古大同镇,传言外藩建城于兹……
在碛口商业大规模兴起之后,寨子山也受碛口经济力辐射,成为碛口巨商的生活区。特别是陈懋勇、陈晋之兄弟,在民国年间经商达到顶峰,成为显赫一时的“晋西首富”。其所建庄院建筑豪华,尽显奢侈,且建筑坚固,院落宽阔,上、中、下三院连为一体,下院大门两侧还各有偏院,全宅共有窑洞、房子50余间,另有马棚一处,四周围墙全部为砌石构筑,易于防守。从1945年12月起,晋绥边区政府在这里成立离石工读学校,有大型织布机两架,学生边纺织边读书,既接受了教育,又解决了军、工、烈属和穷苦农民子女的生活的问题。
1948年3月23日,寨子山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伟大领袖毛主席东渡黄河后夜宿于寨子山村陈懋勇庄院,并在当夜与当地干部、群众代表促膝长谈。第二天,主席离开寨子山村北上双塔。
黄河浮雕画廊
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黄河浮雕画廊,它是在黄河沿岸的崖壁上呈现出被黄河水千百年冲刷、风蚀形成的一幅巧夺天工、妙趣横生的自然画卷,其造型气势恢弘,惟妙惟肖。抬头望去,整个石壁上的石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黄河画室
“天下黄河浇河套”,黄河进入晋陕峡谷后,给两岸人民带来更多的是灾难。他们祖祖辈辈开荒种地,世世代代都遭受洪水之灾。这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黄河起大蛟,沿岸一水漂”。据说,蛟是传说中一种无角的龙,性情古怪,遇到不随心的事就起一次蛟。每起一次蛟,水量就增加几十倍。于是便有了千百年来的蛟龙在黄河东岸创作的惊世之作——黄河画廊!
据有关资料记载,黄河水蚀浮雕地质遗迹形成于三叠纪,即中生代,是由地下水溶蚀与河流冲蚀作用复合于三叠系厚层砂岩而形成的天然崖壁浮雕,除此之外,浮雕的形成还有风蚀与光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两岸的砂岩中就形成了石沟、石龛、石窟、石书等形状的天然浮雕。
水蚀浮雕
除了浮雕,黄河晋陕峡谷境内石山、石阵和各种象形风化石也特别得神奇,被很多人称为是黄河奇石动物园。有时间的话大家不妨亲自去感受一下它独特的魅力。
■游玩怎么收费?
从碛口摆渡过黄河,来回20元/人,可以步行去看大同碛。
碛口古镇一年四季均适合前往,尤以红枣成熟的秋季为佳,每年九月中旬旅游节及红枣节期间,有临县伞头秧歌、社戏、道情等多项民间文艺及纤夫拉纤等民俗表演。
碛口镇农村信用社北巷的盲艺人张树元可为游客表演临县三弦书《说唱碛口》,价格10元。
■怎么住?
碛口住宿较为方便,均为中低档旅舍,没有豪华宾馆。
黄河宾馆位于碛口镇黄河岸边,规模最大,有土炕和普通床位,人工取暖,公共卫生间,标价10~20元/人。
长兴宾馆位于碛口镇街里,有普通房间和中档土炕房间,锅炉水暖,标价10~30元/人。
黄河人家位于碛口镇街里,以接待学生为主,店主为太原人,每年冬季歇业。
在碛口镇住村民的窑洞是一种体会乡土风俗的方式,如:高爱萍家,住窑洞睡土炕10元/人,电话:0358—4466895。
李家山和西湾均可宿于村民家中,如:李家山的李建兴家,有土炕石窑提供住宿,可宿5人,食宿10元/人,联系电话:0358—4451322找李建兴。李银兰家,有土炕石窑多眼,接待能力稍大,食宿10元/人,联系电话:0358—4451308找李银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