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春晚小品,冯巩说了一句“一个不想当厨子的裁缝绝不是好司机”,一跃成为网络流行语,用来描述复合型才能的人。
与其说是复合型倒不如说爱好广泛更为合适,“复合型”较“爱好”似乎要求高了一点,消磨了些许自愿的内涵。
《妩媚航班》这本短篇小说集在2012年出版,当时韩寒、郭敬明、落落、安妮宝贝等青年作家的书就像青年文摘一样,为我们这代青年人创造了一片想象的天地。
我买到的这本书时候已经是第二版印刷,里面记录了笛安在游学时的人事以及闲暇思绪,是一直伴随我的手办。
书中的故事不乏巧合和夸张的成分,但主意是明确的,多是人性的美好与犀利及作者成长的路途与坎坷,由人度己,大致总结为以下。
活在现实的当下,让每一个决定充满现实感。
书中一则名为《莉莉》的短篇小说,讲的是莉莉这个母狮子每一个艰难决定的故事,其中充满了感情的纠葛。
比如猎人将莉莉抚养长大,可他也是枪杀莉莉母亲的人,回归山林后,莉莉与公狮子阿朗在一起,却仍心心念念着猎人,再次重逢时,猎人眼已盲,公狮子阿朗在表演时被猎人误杀,莉莉跃身一跳却导致腹中女儿的残疾。
故事跨越了莉莉的父辈、子辈,最终,残疾的小狮子被送去的动物园,失去了自由。
故事的情节较现实社会来说,过于巧合与曲折,有些不合实际,猎人与狮子本身就是敌对的关系,狮子进了动物园失去了自由,也不可能再成为真正的狮子,失明的猎人无法继续狩猎,幼年的狮子承载着两辈的纠葛。
可在故事中,情况就是如此,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着发展的方向,对比至当下也是一样,A和B都是人生中的大事件,该如何排列优先?
或者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可脑海中就是一片空白。要凭感觉做决定吗?还是请教别人的想法?亦或是最古老的抛硬币?
大抵上这三种自己都没有太多的信心,因为缺少的,正是做决定的储备依据。
之所以前面有一个定语——“储备”,是因为无法像考试那样临阵磨枪,突击成功,而靠的是本我理解度、个人与世界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已给条件的分析能力,实实在在的活在当下,积累并扩展每句话、每件事,给予并珍惜自我对话并消化的机会。
说起来都很容易,可真的到自己实施的时候,又是另一番景象。
有件事,大学时我就在嘴边长挂,可最终都是偃旗息鼓,无法坚持到底,憋屈过、愤怒过、羞愧过,可在到杭州之前并没有找到根本原因。
有一天晚自习下课,当时走在前往班车的路上就在想,人对压力的转换到底有几种结果,逃避?动力?不予理睬?应该就这三种了吧,又回想起以前压力大的时候发生的几次事件,原来自己还有第四种结果——过于乐观,无法正视问题。
当晚雷阵雨刚过,闷热后带着一丝丝凉意,地上的土气味被蒸发出,其实任何事情超过了程度,缺少了客观且真实的了解,都会是停滞不前的,照着镜子的时候,或许连多看几眼,多和自己对话几次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怕看到难以面对的问题,逃避一个真实的本我,而去信任一个想象中的自我。
试着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和自己交流吧,窗户稍开,微风拂面;试着让自然也参与这个对话吧,肤感凉意,心间温暖;试着建立一个只属于内心的秘密基地吧,畅所欲言,亲密无间。
演好自己的角色,挖掘隐藏的龙套,培养有趣的灵魂,完善世俗的皮囊。
《西出阳关》这篇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作者对自己晚年的想象,主角是第一人称“我”,一位老人,也是一位女作家,周遭的环境和人都觉得“我”精神错乱,得了老年痴呆症,可也只有“我”知道,“我”一直活在19岁的那年,“我”开始着笔写作的那年,“我”真正生命如溪流涓涓的那年。
文中的“我”带着强烈的执拗,甚至是固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事物不关心、不期许,失去了希望,让人觉得揪心、压抑,这两种情绪是我较为反感的,乐观的想法,人活一世,要丰富体验, 淋漓尽致却不失平淡踏实。
英国作家王尔德有句诗,“漂亮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几经过渡,演化成了“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潜藏在灵魂中的趣味略显言重,说是正向品性中的有趣应不为过,单一乏味且拒绝共享的“灵魂”大抵会慢慢沉沦在想象中,无法自拔。
我觉得趣味要从不同的角色中发现,比如我是父母的孩子,我是班组中的一员,我是朋友眼中的逗乐,我是老师眼中的学生等等,从名称上定义角色,再比如我是乐观的,焦虑的,愤怒的,从情绪上定义角色。
如此这般,仿似越多的体验就能获得越多的剧本,人生也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场游戏一场梦。
故而,不断的挖掘新的体验吧,为了忘记不快也好,兴趣使然也好,发泄情绪也罢,总归它是新的“龙套”,无需像“主角”那样点满技能,只为了扮演“主角”时能够内容丰富、层次分明。
书中还囊括了各类中短篇小说,有的是拟人,有的是暗喻,有的是谐音,有的是讽刺,但不管什么手法,能够意义相通才最为重要。
古时有高山流水觅知音,伯乐与千里马,现世中掺杂了些许杂乱,因此“俞伯牙与钟子期”才显得更为珍贵。
读每一本书亦是如此,经过一次粗览能与作者有所连接的微乎其微,经过几次能与作者浅谈思考的少之又少,原因就是上述的现世中的杂乱,心境浮躁尚有琐事未完、思绪漂浮无法专注阅读、纠结时间的浪费对于读物收益的不确定性等等,可究其根本源于对自己每个角色的定义存在偏差,即是自控力不足。
当做决定时的纠结感油然而生时,或者用现在的专有名词说,在有选择恐惧症的时候,也是对当下的不了解,担心造成负面结果。
在决定的那个瞬间是恍惚空白的,还是踏实的,亦是取决于个人与世界的互联程度,联结越是紧密,现实感越为强烈,对事态发展的把握也越为自信。
杭州的梅雨天气已经到来,湿湿漉漉的厚重感每天清晨都扑面而来,旅游大巴一辆辆驶入宾馆,社区的大爷大妈们在晨市的闲聊伴随着商贩们的叫卖声,在驶向华为培训中心的大巴上,同学们的略显惆怅的交谈,欣然的步伐走向教室,老师越发亲切的问候,向着合格IT人的美好一天开始了。
文|林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