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代码上传在我的repo Widget中,并长期更新一些有意思的小组件或者功能。Star~
1. MVP or MVC
从年初的时候就了解过MVP的概念,但是一直没有付诸实践,最近需要将项目架构从MVC -> MVP ,由此记录下实践中的心得。
-
如果不太了解MVC 和 MVP的概念和区别,建议搜索学习一下,比如:
MVC,MVP 和 MVVM 的图示引用腾讯Bugly的话:
MVC简单来讲,就是 Activity 或者 Fragment 直接与数据层交互,activity 通过 apiProvider 进行网络访问,或者通过 CacheProvider 读取本地缓存,然后在返回或者回调里对 Activity 的界面进行响应刷新。
这样的结构在初期看来没什么问题,甚至可以很快的开发出来一个展示功能,但是业务一旦变得复杂了怎么办?
我们作一个设想,假如一次数据访问可能需要同时访问 api 和 cache,或者一次数据请求需要请求两次 api。对于 activity 来说,它既与界面的展示,事件等有关系,又与业务数据层有着直接的关系,无疑 activity 层会极剧膨胀,变得极难阅读和维护。
在这种结构下, activity 同时承担了 view 层和 controller 层的工作,所以我们需要给 activity 减负 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
Android项目的复杂度决定了需要使用的框架。如果一个Activity实现了上千行的代码,这个类就很难维护,而且不方便阅读。
但是一个业务并不复杂的项目使用MVP模式反而会增加代码量。所以我一直认为使用何种框架,根据业务需求和项目复杂度来定。
2. 搭建MVP分层结构
我们之前使用的MVC框架中,会在Activity或者Fragment中实现大量IO操作(无论是api调用还是cache,都可以看成IO过程),以及一些业务逻辑处理。
随着功能越来越多,View层会急剧膨胀,这时我们需要将逻辑处理和数据处理分离出来,也就是说我们想达到的目的是View层只负责界面的显隐,而逻辑过程(Presenter)和数据过程(Model)将在其他地方处理。
- 这里看网上的一个工程目录
contract,presenter,model
是我们要关注的包。
contract是连接view层和presenter层的接口:
这里举一个修改用户信息的例子(修改密码,昵称,图片等)
public interface IndividualContract {
interface View {
// 设置用户名称显示
void setNickName(String name);
// 设置用户性别显示
void setUserSex(String sex);
// 设置用户签名显示
void setUserSign(String sign);
// 设置用户账号显示
void setUserCode(String code);
// 设置用户头像显示
void setUserHead(String code);
void showDialog();
void hideDialog();
}
interface Presenter {
void initData();
void changeNikeName(String title, String sign);
void changeSex(String title, String gender);
void changeSign(String title, String sign);
void changeHead(String title, String button);
// 设置用户头像显示
void setUserHead();
void updateUser();
void hideDialog();
void updateResult(int requestCode, Intent data);
}
}
在IndividualContract
中,我们实现了修改用户信息过程中需要实现的Presenter逻辑处理,View层的显示处理。
这还看不出来什么,我们直接看看Presenter的实现:
public class IndividualPresenter implements IndividualContract.Presenter {
private IndividualContract.View mView;
private Activity mActivity;
ChangeUserInfoBean mChangeUserInfoBean;
public Context getContext(){
return mActivity;
}
public IndividualPresenter(IndividualContract.View view, Activity activity) {
this.mView = view;
this.mActivity = activity;
mChangeUserInfoBean = new ChangeUserInfoBean(this);
}
...
}
IndividualPresenter
实现了IndividualContract.Presenter
,Activity中需要做的逻辑处理将会在IndividualPresenter实现。
注意实例化的时候,我们传入了view层的对象IndividualContract.View view
和activity(当然这不是固定的),有什么用?
比如我们需要在修改头像的时候显示一个ProgressDialog,修改成功以后隐藏它,我们就需要通知View层去做Dialog的显隐,而intent跳转就需要activity的实例,如: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UserHead() {
mView.setUserHead( mChangeUserInfoBean.getmUser().getHeadImg());
}
view层由Activity或者Fragment实现,到这里我们概括一下:
Contract实现了View层和Presenter层分别要去做的事情,View层实现业务逻辑完成以后的界面处理,Presenter层处理各种逻辑处理,并通知View层处理各种逻辑处理过程中需要展示的界面。
以上一直没有提到数据处理的部分,即代码中我定义的ChangeUserInfoBean
。单独说数据层是因为在最初Presenter层处理的时候,我没有将数据和逻辑分离出来,导致Presenter同样臃肿。
比如本地对用户信息做了修改以后,我们希望将修改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在Presenter中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User() {
mView.showDialog();
mChangeUserInfoBean.changeUser();
}
在ChangeUserInfoBean
中,我们做网络请求等处理,完成修改用户信息逻辑。网络请求数据,或者内存持有数据,都应该交给数据层,即Presenter中都是逻辑处理,Model中实现数据持有或者数据API获取。
至于View层的实现:
public class IndividualCenterActivity extends BaseActivity implements IndividualContract.View {
private IndividualContract.Presenter mPresent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individual);
mPresenter = new IndividualPresenter(this,this);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UserHead(String headURL) {
ImageLoader.getInstance().displayImage(headURL, mHeadView, options);
}
@Override
public void showDialog() {
showProgressDialog();
}
@Override
public void hideDialog() {
hideProgressDialo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