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着不够

离家不远有个潮汕的大排档,味道八分,胜在干净,也胜在北京西边可吃的东西毕竟少一些。尤其我们附近多的是韩餐,烤肉,麻辣烫,这些菜系其实并不适合我们中老年。我们中老年其实是特别不好伺候的一类人,钱不多,事不少,长得还不美。

真是怎么看,都不是好顾客。

哎等一等,跑偏了。

我的意思是说,因为我们西边儿爱堵车,好吃的也少,所以这家潮汕大排档开了十几年一直好评如潮,客似云涌。去年我回国的时候跟朋友过来吃饭,不要说上菜,光等位就坐在门廊里的小板凳上半晌。

我暗暗下决心,要带我爸妈来吃一次。

于是今天风和日丽我们就成行了。我办完事儿骑了个破车一路骑车过去——其实车并不破,小蓝蛮好骑,尤其是如果跟一骑上去自带多种音效的小黄比起来。今天的北京真有几分我记忆里的样子。天瓦蓝瓦蓝的,太阳没遮没挡的挂在天上。阳光和风你一阵儿我一阵儿的,太阳来了晒得浑身发烫,一阵风刮过哆哆嗦嗦得冷,妥妥的冰火两重天。

北京多的是杨树,这时节杨花已经长得结实了,风一过啪啪的往下掉。这条路小时候走过很多次,简直像老朋友见面一样,格外的开心。我到的比我爸妈晚一些,但是他们都觉得既然我以前来过肯定能点的更好,所以我就来点菜。

点了四个菜——卤水鹅,萝卜牛腩,鱼头豆腐汤,加一个青菜。我觉得很够了,但是我忽视了习惯的力量。

我爸,属于“如果菜不剩就一定是有人没吃饱”派的前辈高人风清扬。在他的眼里,任何“可能不够”都是一种灾难性的存在。所以他这顿饭吃得并不尽兴,直到他认为“一定够了”,才开始逐渐放松下来。

老一辈,大多是这个门派的出身。

小时候我出门去吃席,大人必定嘱咐说一个盘子里的最后几筷子不要去夹。万一吃干净了主人家会很尴尬,说明饭菜并没有备足,慢待了客人。然而那个年代对于饭菜备足这件事,往往有心无力。那个年代还是每个月油若干肉若干的年代,就算有钱也未必买得到材料,何况其实是真的没钱。

我还记得有一次去亲戚家吃饭,我姐比我大一点,我事事唯她马首是瞻。她显然在某一个时刻感到了”不够“的恐惧,于是停筷不吃了。我也放下筷子,表达自己也不要吃了。大人问:”怎么不吃了呢?” 那时候我姐不过是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她回答说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吃这个。大人讪讪的问我为什么不吃了,我看看我姐,念出了标准答案:不喜欢吃。

所以,熊孩子永远是可怕的存在,哪怕是好心的熊孩子。

我爸跟我说过一次,他的爷爷在世的时候说过一句老话:抢着不够,让着有余。

我一边招呼服务生来打包,一边听我爸又介绍了一次他的爷爷的至理名言。临走的时候我爸跟我妈说:这间店还不错,以后可以再来试试。

这对于他,已经几乎是最高评价。

我觉得以后我回国应该多跟他们出来吃吃饭。

如是,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抢着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