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一种人文宗教——读钱穆《中国思想史》札记(6)

孟子的思想主张是回归孔子。孟子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性善论”。(页26)

何为“性善”?

“性善”就是“爱”与“敬”。这两者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而且从“爱”生出“仁”,从“敬”生出“义”。那么,性善就是人都是好的,全善吗?不。人心也有不善,只是善发源于人心,善是人心本来就有的。人心所相同的地方就是善,觉得喜欢(“可欲”)的地方是善,人内在都有的是善。  (页27)

这与墨子和杨朱有何不同呢?显然,孟子不需要像他们那样另外提出理论来难为人。

这与孔子的“仁智兼尽”的思想一致。孟子讲了个例子。有人父母死了,尸体放到了野外,并没有掩埋,一天路过,看到狐狸在吃父母的尸体,苍蝇围着飞,结果额头上大汗直出,感到难过,便回到家拿工具把父母尸体掩埋了。孟子认为,这个举动并不是因为礼教约束,而是良心发现,这就是仁,这就是孝,这就是葬礼的由来。后来这个人把这段经历说给别人,一传十,十传百,葬礼便成了风俗。那第一个埋其死亲的人,就是圣人,因为他是第一个得了“人心之所同然”的人,葬礼便是一件“可欲”的事。(页28)

人类社会的一切善都是这样演变出来的。

孟子认为人都有善,只是“觉”有先后。就算是舜,也算不上“先觉”,有些善的知识也是受别人启发来的。舜值得称道之处,是“取别人之善以为善”。所以舜也是“后觉”。“先觉”是谁呢?没法确指,只能说是人的“心”了。这就是人之“性”。(页29)

像尧舜是上古圣人,他们的善,他们成为大圣,前所未有,是天性自发而成。所以他们是“性之”。后来的汤武,既然听说过尧舜的善言,见过尧舜的善行,发现这善也是我有的,于是乐莫大焉,是“身之”。“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页30)

孟子认为人性就像流水自西向东一样,人性的倾向是向善的。这是就人类历史文化的长远趋势来说的,人是向善的。钱穆解释说:“人性之趋恶,是外面的‘势’。人性之向善,则是其内在之‘情’。”(页31)

圣人也是人,圣人有善有德,那我们普通人也该有善有德。“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滕文公》)“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孟子认为人能为善,但并不是说人性全都是善的。只是说可以为善,但是还得靠我们的意愿去为、去做。(页33)

当然,孟子也承认人类中也有“禽兽”“禽兽之行”,但是君子遇到了就反省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君子不会和这些行为计较,始终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

钱穆认为,从“舍生取义”可以看出儒家虽不是宗教,却带着一种宗教精神。“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是其最高宗教精神,“人性善”是他们最高的宗教信仰。可以说“儒家是一种人文宗教”。(页34)

以上就是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孟子大略同时的是庄子。他的思想既不偏向孔孟,也不偏向杨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一套。

那庄子又有着怎样的看待宇宙人生的思想呢?


儒家是一种人文宗教——读钱穆《中国思想史》札记(6)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儒家是一种人文宗教——读钱穆《中国思想史》札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