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食

     

八不食_第1张图片

          *食不厌精,脍(kuài)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něi)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xiù)恶,不食。失饪(rèn),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饩xì)。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文取自【论语*乡党篇】

      稻谷饭尽量舂得细,鱼和肉尽可能切得细。粮食如过于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就不再吃了。食物的颜色变坏了,不吃。有异味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时候不对,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餐的酱料不对,不吃。几案上摆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谷类的量。只对酒不限制,但也永远不喝醉、耍酒疯。从市面上采购来的肉干和水酒,不吃。佐餐的姜料可以不撤下,但也不多吃。种种讲究事无巨细。今天还在用中国美食的代表性评价便是~食不厌精,脍(kuài)不厌细。当然成语也来自于此。看得出圣人孔子对于饮食卫生非常注意和讲究,鱼、肉变色、变味、不新鲜了,都不吃。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文取自【论语*乡党篇】

          国君参加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一般不能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再食用了。不宿肉,意思是不让祭肉过夜。古代卿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都会得到国君分赐的祭肉。但祭祀活动往往要持续好几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不能再过夜了。那时没有冷藏设施,如果超过三天,再多放一夜就不行了。

        在吃的方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于食物,当时有“八不吃”的习惯,否则于健康不利。别看孔子多次表扬他的弟子颜回,称赞他饭疏食,饮水,居陋巷,不改其乐。但真有条件享受时,孔子可是会吃会喝,很有讲究的。他其实是个很会享受生活情趣的人。

      这次截取分享了当时春秋时代的饮食习惯,来自得到靳大成老师论语通读专栏。之所以学习是我们谈【论语】【大学】【中庸】时候,基本上学完全为了迎接考试是否知道这些春秋贤者著作名称。看到生僻字和不是现代表示语就天然的屏蔽。另一方面作为舌尖上的中国浓郁吃文化,在过去是如何的?能近一步了解贤者原来也是人也接地气的,也要吃且吃的讲究吃的有礼数。甚至吃文化在历朝代政治组织中关系信号,以及对当今邻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没有展开。但都会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让我们自己和自己的文化属性。在当今吃货流行年代,来一份不一样的零食,如何?不成敬意。


2019年1月13日 腊八                  酒仙桥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