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思维模型之刻意练习方法论笔记和感想

前段时间听了《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的一段演讲,有了一些新的认知,整理一部分并删除修改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成文。


高手和一般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无论是什么职业,我们可以发现业余永远不如职业,比如这么多年了我们跟泰国格斗从来都没赢过,有些人一辈子创业都还是创业者而不是创业家,投资了一辈子还是投资人而不是投资家。

你想成为高手,就必须付出不亚于一万小时的努力,这个理论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理论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并不是你在某在行业从事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高手。

任何一个行业,如果你只是在经验上磨炼,一旦只是在动作上重复,这个动作到自动化的水平之后,就再也不会进步,你对自己再也没有要求,因为对某个动作已经麻木了。

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里有一个章节重点讲到了刻意练习,其中举了一个例子说,中国足球运动员训练的时候,有一个外国教练过来,发现中国足球运动员只练一招,叫“下底传中”。就是把球先往两边传再往中间传再进门,这种模式都练到自动化了。

当一个行为自动化就会进入舒适区,再也不想去改变。当你发现自己进去舒适区,一定要赶紧往前走,进入舒展区,去学习更高的东西。


刻意练习方法论

1、创建模型

刻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心理表征就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

还是比较晦涩难懂是吧,万维钢解释的很好,他说高手和专业人士在训练的时候到底在练什么,那就是“套路”。业余人士看的是信息,高手看的是里边的套路。

如果你的脑子里全是信息,没有什么套路,你一生都是一个普通的人。

tvtropes.org这个网站很有意思,专门研究电影桥段的网站,比如他们研究发现最好看的追逐戏一共有57种,那研究这个有什么用呢?美剧的生产就可以从编剧的个人才华变成一种工程化的操作,这就是高手。

比如婚姻专家聊15分钟就能预测15年能否离婚,发现核心是是否鄙视对方,这是离婚的第一大征兆。看一个是否撒谎是看讲话的时候瞳孔是否放大,看这个团队有没有前途看开会的时候是只有一个人发言还是所有人都在发言。

高手学的是模式

得到的课程很多人都知道,这么多自媒体为什么逻辑思维可以走到今天,因为他们优质的内容背后有自己建立的品控手册,这就是他们的模式和方法论。前段时间他们在公众号创立了清单体,因为他们研究发现清单更适合传播,大家会认为这是一个严谨的逻辑论证。

张邦鑫最早是做家教的,后来他用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课程开发体系,他们有300多人的团队在做课程的研发,把K12阶段的所有知识点全部提炼出来,研究每个知识点我要如何讲课才能让七八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来听。今年7月,好未来(原学而思)的市值达到127.43亿美元,超过同挂牌纽交所的新东方(126.15亿美元)。

同样一份工作如果你不去思考这个工作背后的模式模型方法论,即使做20年都是重复第一年而已嘛。所以切记一件事情,永远不要在重复的工作中试图认为能够建立你的知识。

刻意练习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发现或创建专业领域背后的模型。

2、刻意练习

专业练习在练的时候练的又是什么?

《万万没想到》书中讲到,中国足球队经常说一个词叫“以赛代练”,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再比如我们高中的题海战术,基本功不扎实,频繁的比赛和考试真的能有提升吗?

就好比音乐老师不会让你一开始谈整首曲子,而是把曲子分成很多段,先练习基本功。

哥伦比亚大学系主任舒尔茨教授给复旦学生讲“创意写作课”,第一节课,舒尔茨教授不是教学生写作而是教学生怎么样去“听”,让你描述一个刚才听到的声音,不断追问,那个声音是什么颜色?什么形象?什么质感?给人的联想?他就是在教学生写作的基本功。

老罗的一句话基本可以概述这个理论,成功等于核心算法乘以重复动作。当然这个重复动作是核心算法的重复动作。

3、及时反馈

世界第一的运动员都有教练,为什么要有教练呢,远动员的水平一般都高于他的教练。

那就是在训练的时候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提供及时反馈。往往我们每一个人陷入自己的情景里面是看不到问题的,而旁观者能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给你反馈。

所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找一个教练或者老师,这非常重要。

刻意练习最高的目的,就是把那个套路内化到大脑中去。但是大脑无法识别这个套路是不是对的,一个错误的套路时间久了也会内化到大脑中,所以就需要有一个人来给你做即时反馈。

神经学专家研究人们到底是怎么学会一个技能的,发现人在练习某个技能的时候,与技能相关的神经元会很活跃,重复练习就会重复活跃,重复练习多了那几个神经元就会连在一起,大脑就形成了一个关于这个技能的网络结构。技能就“长”到了脑子里,普通人和高手的大脑是不一样的。

总结和注意事项

永远不要停留在舒适区

学以致用才是有效学习

请教练或导师很有帮助


本文是自己整理的笔记,有不对的也欢迎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教授思维模型之刻意练习方法论笔记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