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知易行难”,到“知行合一”(二)

01,大脑是如何认知这个世界的。

大脑天生就有一种本能——它非常善于总结规律、储存规律、遵守规律。它就像一个等待程序输入的处理器,我们每向大脑输入一段信息代码,按下回车键,它就会生成一个程序节点,这个节点储存在我们脑袋的储存器里面,大脑这个中央处理器会在这个节点建立的同时蚀刻一条记忆通道。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大脑就会首先沿着这个记忆通道,去调用程序节点储存的信息,来解释这种问题,再去指挥我们的行动。

随着我们往这个节点输送的内容越多,这个节点的储存的内容就越丰富,从儿时的几个字节,修步丰满为小型服务器,再发展为机房。这个机房,存储着我们底层逻辑的所有数据和运算法则——也就是我们的性格和认知。

大脑的运行模式弄清楚后,我们会发现,人的一切其实都是可以被操控的。你要改变一个人,只要在他大脑里建立一个信息节点,并不断让他的大脑去读取这个节点的信息,随着信息调阅的频率越高,这个通道的带宽拓展得越大,大脑就越愿意走这条便捷的路线,我们的认知便会根据之前植入的节点信息而改变,我们各种行为习惯也就因此养成了。

所谓“一万小时定律”和“刻意练习”,无非如是。就连我们的基因,也不过是几万年以来人类这个物种祖祖辈辈习惯的积累罢了。

传销、直销、宗教、党群社团、起义运动,无一不是通过这种概念植入去掇取信众们的本性,泯灭教徒们本心的。

反洗脑最有用的方法,是隔离病毒,重建数据库。只要大脑通往健康数据库比通往病毒数据库的带宽大,频速高,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认知,习惯,和行动!

02,认知失调

大脑担负着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和指挥行动的重任。大脑天生追求的就是“知行合一”——行动和意识必须一致。

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在惯性、感性、以及各种外界的诱导因素的影响下,经常会做出和自己原心本意相冲突的行为,这种矛盾也就触发了“认知失调”。

人心向上,精神上倾向于追求真善美正。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是真诚的,善良的,美好的,正义的,正确的,对别人有帮助的。

因为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无时无刻不在追求与别人协作,而这些特质,正是与人协作的前提。所以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好人”,以此来确保自己不被群体排斥。

就算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我们内心也不会承认,这表现出来,就是别人常说的,找理由、找借口、推卸责任。

人性向下,实际生活中常表面出假恶丑邪。

由于我们是动物,动物的第一本能需求就是生存,生存的第一条件就是

“利我”。我们总会下意识地做出在当下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哪怕是这个选择会损害别人的利益,伤害别人的身体,背叛别人的感情。

也就是说,为了满足欲望,我们常常会做出假、恶、丑、邪的行为举动。

正是这种对“好”的精神追求,与利益最大化本能导致“恶”之间的冲突,使得我们常常陷入“认知失调”。而大脑并不愿意接受这种失调,它会调阅各种资源,整理各种信息来解释,甚至美化自己的行为;如果实在自己都没办法说服自己,那就只有从对方身上着手。

要不就丑化贬损对方,通过降低对方的道德水平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去攻击对方——因为他是坏人,所以我怎么对他都不过分。

要不就攻击对方,通过行动转移内心的自责,我们常说“恼羞成怒”,明明自己理亏还先动手的,也就是这个原因了。

更甚者,会去消灭对方。这种是恼羞成怒的升级版——通过肉体上消灭对方来消除自己内心的愧疚感,从此这个人有关的记忆模块会被封存起来,不再被读取。

“坏人”们正是通过这三种方式,去获取自己意识和行动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自我感觉上的“认知协调”的状态。


一个人,如果总是做违背自己本心的事情;总是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出了问题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总是让自己有更多的理由和借口去解释错误,合理化乃至美化错误;他的大脑就根据这种不断重复的行为,建立对应的数据库和高速读取通路,让行为变成习惯,让习惯呈现性格。这样的人,在别人看来,就是心性不良的类型。

这样心性不良,习惯不良的人,是不可能达成“知行合一”的,因为“知行合一”的“知”,不只是认知的“知”,更是良知的“知”!我们能骗过自己的大脑,但是我们骗不了自己的良知!

03,知行合一,首先要致良知、正三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从“知易行难”,到“知行合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