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还是放到自己blog里吧,否则找起来太麻烦
介绍一下自己,现在来说,我既不算一个winner,也不是loser。 我是典型的80后穷二代,女,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那种,不敢说美女,可也绝对吓不死人。我的父母都是伟大光荣的工人阶级,祖传三代没有离开过我生长的城市,也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所以我没有太亲近的人可以借鉴参考经验,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我在国内一所名气不算小,称的上高考高分撞车遇难者收容所的二本学校读完本科。20岁那年考完GRE,TOEFL,加入浩浩荡荡的申请留学大军。21岁成了学校当届申请者中唯一拿到全奖offer的lucky person。于是那年,才21岁的我,在机场告别父母抹干眼泪,就雄赳赳气昂昂、单枪匹马的跨过了太平洋。一般人看来,似乎我一切顺利,过的挺光鲜,几年后拿到硕士学位,找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开始朝九晚五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每天开着两门的“伪小跑车”,有一水最新的electronics(电子用品)和cosmetics(护肤品),国内放专柜的名牌,可能在这边的walmart超市就买的到,下一步也就剩买房就齐活了。可是过去四年多发生的 事情,却远远超出21岁时我的想象力,我去过法院,收过传票,打过官司,试图转学未果,失去奖学金,去中餐馆端过盘子,毕业前三个月换专业方向重读,毕业 前一个月开始写自己的硕士项目论文并且奇迹般的顺利通过答辩,被车撞过,撞过车,被救护车抬去过emergency room(急症室),曾一个月被迫搬过三次家,工作不久经历公司裁员,药品中毒找商家索赔,去市政府和美国检察官爷爷陶瓷免去罚单,参观过美国 custom and border protection(海关边境处)的办公室。大学好友感慨说:“估计现在把你丢进太平洋,你也能活着回来。”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21岁的我知道接下来的生活会如此小概率的“传奇和丰富”,我估计早就吓得放弃,在国内老老实实的读我的研究生。多少次彷徨痛苦害怕 的时刻,我多希望身边有些经历丰富知识渊博的人能够给我一些指导。而同时自己也常接到学弟学妹同学朋友的电话邮件,咨询出国的事项。这让我萌发了记录自己 经验教训的念头,希望我走过的弯路能给大家一点点的启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记得来美国的第一个寒假,高中好友wensy带我去纽约参观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座移民局纪念馆。自1892年开始,来美国东部淘金的外国移民下船之前,先 要被运到Ellis Island这个岛上办理入境手续,当年从欧洲各地涌向美国的缤纷的Amercian dreams、淘金梦 都是由这座岛上开始。这座在自由女神像旁边不远的小岛,见证了多少移民的辛酸,奋斗和沧桑。时隔四年以后,我唯一记住的却是纪念馆讲解员的一个笑话: “传说当年涌向美国的移民,在没来美国之前,都听人说 The roads in America is paved of gold(美国的马路是由金子铺的),于是他们在船上都兴奋不已,满怀憧憬,准备到美国去挖金子。可是当他们真正来到曼哈顿,却发现,first the road is not paved with gold(第一,路上不是金子铺的),second, the road is not paved at all.(第二,根本就没有铺过的路), third,they want you to pave it.(第三,他们希望你们(新移民)来铺路),”
100多年以后的美国,虽然路上依然没有铺金子,可是还是能吸引全世界的 有志青年,或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或是生计,或是为了自己的美国梦,或是为了所谓的freedom,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时至今日,这个笑话对我们现在 的“淘金者”依然适用,美国并不是遍地是黄金,恰恰相反,美国却可能处处有pitfalls(陷阱),而前仆后继的我们正是一拨拨被黄金吸引来的 “铺路者”。
每年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都呈几何级数增长。当我们踏上这个从小在政治书本上读到的“万恶的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土地的那 一刻,每个人都满怀激情,摩拳擦掌,似乎大好前途已是触手可及。但是我们往往低估了现实与梦想间的差距。磕磕巴巴的、词不达意,笑话百出,这不过是最简单 的第一步。接下来的生活才是充斥着大大小小的pitfalls(陷阱)。这些陷阱可能是多如牛毛的制度法规,又或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 它们轻者让你破财,或是让你错失良机,重者则是触发法律,被FBI请去喝咖啡,再接着被他们“礼貌”地请出美国。就如同好莱坞电影里面非常经典的场景,美 女大盗来到一个空荡的房间盗宝,只有带上特制眼镜才能看见锋利无形的红外线。而每个初到美国的留学生,似乎也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除非你能一辈子欺骗自 己,一叶障目下只看自己想看的,否则入乡随俗势不可免。
第一 该不该来美国读书
很多同学朋友甚至父母熟人的小孩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该不该来美国,可是。。。(省略各种可能性)。其实 这个问题扪心问自己更合适。美国的大学教育在全世界范围来说,应该是屈指可数的。第一,美国有钱,虽然经济危机,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他们的设备齐 全。学校里的藏书众多,大部分校园环境都非常优美,会让你有一种在国内公园的错觉,图书馆,每个学院大厅里面基本都有免费的机房,在校学生凭学生id就可 以使用。
有的学校,占地很大,就会有免费的bus,不用出示任何证件,可以载着你满校园的打转。 更有甚者,我去过的一所名校女厕所里免费提供卫生巾。这些硬件环境,短期时间来讲,国内的学校还是有些差距。第二,美国学校里面卧虎藏龙,机会很多。可能 给你上课的不起眼的一老头就是啥 science,nature杂志的投稿人,或者IEEE的重量级会员,当然运气更好的可能还能碰上几个诺贝尔奖得主。其实大部分美国学术界的牛人都非常 的low key(低调),看着没有“杀气”,不是那种前有人开路,后有人打伞领导做报告的架势。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该干啥干啥,打扫自己办公室卫生,整理课件, 抽烟也得站在楼外面(美国大部分地方规定是不能在building里面抽烟)。而机会,是因为美国的大公司很多,他们很注重在大学当中的形象,每次三四月 份都会跑来学校招实习生,条件一般很优厚。这样那些在国内大学生挤破头的大公司,例如微软思科google,IBM,四大会计事务所,nasdaq,JP morgon(注意了不是分部是总部)就在咫尺之间了。(当年我去微软面试,见的最后一个面试官是microsoft office的director,整个office软件就是在他的领导管辖下的。)第三,你会有国内很多同龄人都没有的生活体验。暑假的时候,你可以和同 学一起去加州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去赌场拉斯维加斯看脱衣X舞,去纽约看911 遗址,statue of liberty(自由女神像),尼加拉大瀑布,看10刀一场的NBA比赛(不是场边席),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任你游(国外大学没有大门或者门卫这个概 念,都是开放式的)。你也基本可以到任何一个大的商店看到coach包,20刀一条的levis 牛仔裤,抢到打折只要10刀一个的Jansport 书包,或者5刀一双的adidas 拖鞋,2块钱一条的godiva 巧克力。如果你是有奖学金的,那么恭喜你了,大概半年以后,一般人都可以攒够钱,买辆二手小车。如果你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老美男性朋友,你估计可以有机会 自己试试真枪。很多老美家里的车库都造的和弹X药库一样,里面武器装备齐全,从rifle,到各种口径的手X枪应有尽有,就差手榴弹了。
但是,这只是光鲜的一面,该不该出国,在我看来,其实主要取决于你的目标,你或者父母的经济情况,以及你的年纪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果你希望来到美国出人头 地,成为下一个李彦宏或者张朝阳,扬名立万,恐怕这并不是只出国就能够实现的。美国大部分人过的都是中产阶级生活,有车有房,剩下的其实和中国并没有太多 区别,甚至生活更加无聊。如果你希望立志把父母所有投下去的辛苦钱都能自己在美国赚回来,我奉劝你三思而后行。
现在美国经济不好,外国人更难找工作,消费 容易攒钱难。从我遇到过的case来看,出国的留学生从年龄分不外乎三类:
(1) 高中未毕业,被送到美国读完高中,然后上大学。这一类我不是特别支持,除非你们家有直系亲属在美国,那么你可以安排自己的小孩过来,有亲戚代为照顾。否 则,一个甚至都没有成年,心理发育没有成熟的小孩,把他一个人丢在国外,要独自面对语言,学业,生活,中美文化差异,自己的归属认同。这一切并不是有钱就 能够解决的。很多小孩就直接“变异”成了香蕉(外黄内白,中国人的皮肤美国人的内在)。
(2) 高中毕业,家里环境不错,被送出来上大学。注意了,前提是家里环境允许,千万不是要是砸锅卖铁卖房卖肾卖血那种。我保守的估计,一般一个本科生,最少一年 的学费生活费要2-3万美元(美国偏远乡间地区数据)。现在汇率降了,就算20万人民币吧,再乘以4至5年(刚去的时候可能要耽误一到两个学期上语言班) 也就100万人民币。这一类的小孩,如果自身适应能力不错,心理 素质稳定,也就是中国俗语的比较懂事,也不是特别厌学的一类。我强烈推荐出来读书。相对于国内的本科,这边更注重hands on experience(动手能力),教学严格,学业压力和密度估计和国内高中有的一拼,但是四年之后,绝对是真本事。其次,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在语言上还有 潜力,18岁过来,在英语的环境被熏陶四年,英语水平基本和老美一个档次,听不出任何口音。那么显而易见,这类小孩无论回国还是在国外发展,都比在国内读 本科的同龄人有了语言优势。
(3) 大学毕业,申请奖学金或者自费留学。这类人的优势是相对第二类是已经有了四年的离家生活经验。思想也相对开始成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自己的需要,例如 是不是要出国,准备读什么专业,都可能有更清晰的概念。从经济负担上来说,graduate(研究生)拿到奖学金的机会也比本科生要多。即便拿不到奖学 金,自己或者父母只需支付两年学费。大学毕业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更加适合家庭情况一般的小孩。我和身边大部分朋友就是这样的case。但唯一要注意 的问题是,如果在申请硕士和博士都有奖学金的情况下,尽量选硕士。不要在情况没有完全了解之前,就信誓旦旦的认为给自己签一个5,6的 contract(合同)。
(4) 研究生毕业,申请奖学金出来读博士。这个时候,我觉得就需要三思了。因为一般人读完研究生,已经23,24岁。读博士是一个非常大的 commitment(付出),而且美国治学环境严谨,已经读到灭绝师太的等级,你是不可能一混而过的。并且,博士耗时时间也长,一般来说,从3年到7年 都有可能(这个和major以及自己的导师有关),读完学位已经接近30岁了。况且,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你也不可能再重读一个硕士(除非对方学校不承认你 的学历)。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你已经在往自己职业生涯的高处攀爬,你得停下看看路,你得平心静气的问问自己,你是不是一个做学术的人,你将来的目标是什 么,准备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发展,是成为faculty(教授),还是准备去公司上班。总而言之,我认为读博士,尤其是在美国读博士,只适合那些对自己专业 有真挚的兴趣的同学,愿意当faculty者甚佳,这个是美国大学的潜规则之一,当教授一般学历都是博士甚至还要搭上几年博后。而准备去公司上班的同学, 大部分只能选大公司,小公司budget(资金)不够对博士的需求量不高,你顶着博士的光辉和灭绝师太的杀气,会给小公司压力,人家可能付不起博士的价 钱,这种case叫overqualified。而且MM们,就更加注意了,读博士可是占用你人生最黄金的一段时期。我强烈建议,如果你在国内已经有稳定 的relationship,感情不错,可以先结婚,或者不是特别强人所难的情况下,和你的bf一起出国进修。虽然,男生这方面压力暂时小些,我认为也可 以这么做。 古人云:“成家立业”,可见先后顺序轻重缓急一目了然。而且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你的bf或gf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你最亲的亲人。
(5) 这种不是特别常见,但是碰上绝对鬼见愁。就是在国内大学已经毕业,被国外教授请去当博士后。如果你只是想出国进修几年,带着经验回国,这条路可行。但是如 果你想以此在国外混成名堂,开辟新天地,这个是高难度的。因为你没有国外的学历,基本成为faculty的可能性为零。(参见上一条潜规则)美国学术界一 直有一种叫千年博士后的说法,意识说,博士后这个工作可以一直干,一直够糊口,可是前途并不光明。有美国学历的博士读博士后,是为成为faculty积累 经验资本,时刻准备给自己找到教授的工作。很显然,你不符合这一条。
可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以上这些都是通过个人的渠道实现。其实也有一些便捷的路径,借助集体的力量,可以供大家选择。
(1) 例如高中毕业生,如果对出国准备并不充分,不如在高考报志愿时多收集一些信息。现在国内很多大学和国外都有交换生计划,只要能上某所大学某个专业,你一样 能够出国读书。在国外学习两年,国内学习两年,这样对比的环境,估计你也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是否真的愿意出国深造。有了国外的经历,即便本科毕业申请硕 士,你会比没有出过国的同学还是占优势的。
(2) 大学毕业工作几年的同学,年龄大概25上下,有可能会遇上公司的培训计划出国。这样既省钱,又省力。或者自己愿意出来读个MBA,金融之类,这也是一条不 错的自我提升的道路。而作为理工科的毕业生,我奉劝还是谨慎,这一类学科,其实工作中更能锻炼培养人。揣着一个硕士学位回国并不让你stand out(突出),你读出来一样也快30了,半路出家,有点尴尬。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移民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他们的教育水平虽然没有美国突出,但是你不会有 绿卡的烦恼,而且生活也会比较小康。这个我想可以参加版内其他的post。
(3) 已经在国内加入光荣的教师队伍的同学,出路也很多。可以通过学校的关系来美国当访问学者。
二申请
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申请资料信息,我不想在此重复,只把自己当时特殊的经历和大家讲讲。
第一 关于申请学校的数目,既然你已经有坚定的信念出国,那么就不要在意在申请上花费的费用。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舍不得美刀,套不到offer。因为此刻多 一个offer,你的前途可能就截然不同,你的选择面可能更大,用不到100块美元可以换来一个更加光明的前途。这个deal非常值。我的建议是在力所能 及的情况下,申请的学校越多越好,撒大网,每个rank的学校都申请几个。
第二 关于陶瓷,首先是和教授陶瓷,我建议大家要有的放矢,不要像发病毒邮件一样千篇一律,让老美professor觉得我们中国小朋友too simple too naive。首先列好自己的list,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大家要有坚定的信念,别以为申请是个如讨饭一样的事情 ,靠老美的施舍。米国是讲究实力的地方。别人给你offer,是认为你优秀,你有潜力和他一起做research,你也有选择对方的权利。这事和感情一 样,讲究你情我愿,你的最终目标不是
因为offer所以offer,而是拿到自己愿意接受offer,选对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上学校的 网页,查各个教授的研究方向,看看哪些让你觉得有兴趣。有些比较nice的professor,如果有找新生的意愿,会在个人网页写出来,鼓励大家联系。 其次,大家都一直很忽略的是和我们中国同胞陶瓷,咳咳,这个是我的独家秘诀,就免费外传了吧。一般系里网页也会有学生的个人主页,比如其中你发现有你的校 友,同乡,这些人都可以成为你的密探。你可以和他们陶瓷,有些人nice一些,可能就帮你去系里打探情况,比如今年有哪些professor准备招新生, 这个学校就业状况怎么,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校网页上不可能呈现的宝贵小道消息。最后,
就是常说的和系里的小秘陶瓷。这点我深有体会,大家要记住一点, 送去材料的可能有几十人,可是那些申请材料没有声音,可是你有,打个电话,可能会让对方对你的印象更加深刻。当时我打电话去学校问材料是否寄到,没有想到 那个小秘对我的英语大加赞赏,我就随便和她海阔天空忽悠了一通。这么误打误撞的,我居然impress了一个美国老太太。于是她非常热心开始把我材料推荐 给所有professor,甚至把我的材料送去申请别的一些scholarship。所以我过去的第一年多的其实非常幸福,不仅有一般工资,还有9000 块的scholarship。
第三,关于resume,大部分中国小朋友的弊病都在用resume,我当年也是如此。这个不怪大家,很多人连 中文简历都没写过一份,怎么可能写的出地道的美国式的简历。我的建议是去英文网站google resume exmple,学学别人的格式。Resume是非常重要的document。因为你的所有信息都体现在上面。老美也是人,是人就有犯懒没时间的时候,他们 可能先看你的resume,瞄上几眼没啥光彩之处,可能别的材料也不会看就束之高阁了。另外,写
resume要注意几点,要在你的resume写好自己的 联系方式,地址。前年,一个小朋友托我给他改简历,我当时的回复就是,dear ×××弟弟,如果你真的想拿到offer,请麻烦先把地址给人家写上,否则即便人家多么中意你想把offer寄给你,也不可能来中国的派出所查你地址。还 有就是要写上自己的GPA (Grade point average),GPA是一个硬性指标,这样也省的对方去翻大量的别的成绩单,不要指望所有小秘都会帮你算GPA,大部分老美的数学都也就是能算出个位 数加减的水平.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操心。
三 选择offer
话说冬去春来,小朋友最期待也最紧张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一般学校在圣诞节放完之后,开始审理申请材料,陆续发来offer。 其实前面的忙碌,奔波,辛苦,麻烦换来的,就是现在最激动人心的一刻。作为一个过来人的角
度,这其实是申请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记得不久前在看 某大人物的一个名言,大致意思说“人生大部分时候都是平常的生活,但是总会出现几次关键的机会,如果你能好好把握机会,前途会截然不同。”而我帮
大家通俗 的翻译一下,这就犹如世界杯的关键赛事,你作为一个前锋,一路长驱直入,狂奔几十码,晃过对方几名后卫的阻挡和骚扰,面对门将,临门一脚的时刻。你要是还 能保持头脑清醒冷静,来个大力抽射,球应声入
网,那后面几年的日子都有个好开端。如果这时美国这边发过来的offer,一下把你砸晕了,如同球还没到脚 下,你就先不争气狗屎的滑到地上,稀里糊涂的随便从了一个offer,可能后面的日子不会像你在国内想象的那般美
丽了。
首先,先介绍一下,美国奖学金的几种类型。这样小朋友拿到offer也大致知道有些啥优厚的待遇。
第一种,统称为fellowship,也是 奖学金中档次估计最高的一种。在我看来和国内的退休金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不用干任何活,给你offer的学校就每月发工资给你并且免学费。凭着你在国内的 优秀光荣史,或者你狗屎的运
气好,正好今年对方学校有fellowship的名额空出来,(例如前面享用该fellowship的那个学生毕业了),而你 也众applicants中也是鹤立鸡群。这种奖学金的好处是非常自由,你接受的是学校的money,而不是你的advisor
的money。你自由度非 常高,你可以选择自己的advisor,和自己感兴趣的topic进行研究。你和老板之间没有雇佣关系,更多是合作,他不是你的财神爷或者衣食父母,你大 概也不需要估计每周到底多少天要在实验室,如同
上班打卡一样,勤勤恳恳。
第二种,是TA(teaching assistant )助教,或者叫GTA(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美国不愧是资本主义社会,都体现到了大学的教育制度上。每个系里开课都需要人批改作业,答疑,带undergrad实验,或者给开
seminar。如果让Professor做这些事情,就如同让tiger woods不要拍广告,不要打golf,而是去给自家的后院剪草坪,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太高。于是大部分graduate(研究生)就派上用场,系里给你的工资当
然低于profesoor,可是也够你养活自己的,而且免去你的学 费。两全其美的事情,于是就有了TA这一个position。TA的好处是可以提前开始你的教师生涯,对于那些将来希望成为faculty的同学,也可以 在resume上浓墨重
彩的填上一笔。而且可以让 你和老美拉近距离,你一下子能了他们的老师,就不愁没人和你交流了。但是TA的缺陷是要看系里的funding是否充足。而且虽然TA position不是你的advisor直接埋单。可是,任课的professor可
以推荐学生,在某种意义上说,professor除非没有自己的学 生,要么这种有钱的差事怎么会流外人田。Ok,我罗罗嗦嗦介绍一大堆,其实要说point是,别以为TA是系里出钱就和你老板没关系了,你老板是帮你争取 TA的后
台。他要哪天不推荐你,你就啥都没有了,(除非你牛逼能 go over him,找到其他的老师推荐)。
第三种,是RA(research assistant)助研。这个position,可以把美国大学的运作情况解释的很清楚。美国是一个以研究为重的教育体制。每个教授的最重要评分不在于 教课是否受学生欢迎,而是在于能发表多少研究成果
,也就是paper(论文)。于是作为了一个发考题(faculty)每天脑袋里面想着的事情,就是如何 能像爱因斯坦一样,想出一些惊世骇俗的idea,然后用实验支持,再发到某知名的杂志上。做到professor这个级别,他的主
要工作就是想idea, 发proposal给美国的研究机构例如(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告诉他们,我有一个fantastic idea,可是我需要钱。于是这些美国研究结构的财神爷就拿着我们
这些taxpayer的钱,给他们推进科学进步去了。
Faculty拿到钱后,用于维持实验室,买器材,剩下的钱就用来雇佣RA,让你们帮他把idea给实现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advisor又会被称为 boss的原因。某种意义,就是他拉赞助,你干活,你干的活越多越好,他能拉到越多
赞助,影响力越大。RA相对于TA来说,更加锻炼人的专业水平,因为你 必须得一定时间出数据,出成果。不像TA,来来回回讲一些讲过没新意的东西,服务了学生,boring了自己。但是,RA的工资直接取决与你老板的拉赞助
水平。所以如果你老板已经功成名就, 你的RA funding可能出于稳定状态。但是如果你老板初出茅庐,可能RA的funding是吃了这学期没下学期,不稳定。所以我建议拿到RA的同学要和老板问 问清楚情况。并且,RA对
advisor的依赖最高,你的advisor不仅要给你发工资负责你的吃喝拉撒,并且要给你付学费。所以这就犹如旧社会学徒和 掌柜的关系。他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得努力撒欢的做事出成果,让他开心。
第四种,是scholarship。大部分来由都是你某个校友混出来了,要报答母校,或者某位学校的教职人员非常尽职,大家自发组织,于是变用他的 lastname命名一个scholarship。每个奖学金的条件不同,例如女性富婆校友建
立的奖学金可能会在女学生中选择candidate。 Minority(少数族裔)可能会选择minority的pool里面选择candidates。工科学院毕业的校友可能从自己的院系挑 candidate。这个和选miss American一样,条件众多。可是不
同的是,你可能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校友愿意捐助母校,这意味着你 有多次申请机会。一般来说,这种奖学金和以上三个奖学金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是每月都有,而是一次性的几千块或者更多。
最后一种,就是传说中的鸡肋半奖。有些学校是出了名的喜欢发半奖。具体操作起来,就是比如你可以免去多少学分的学费,可是剩下的学费和生活费都由你自立。
Ok,我费了这么多篇幅给大家介绍这些,就是为了让我后面这些小朋友们可以透过薄薄的一张offer letter,看到自己将来的至少一年或者半年之内的财政来源。如同赵本山小品里面说的:“人最大的痛苦就是,人活着,钱
没了”,可我要说,人更大的痛苦 是:“人在国外,活着,钱没了。”
咳咳,那废话这么多之后,我们就直入中心点,应该怎么选offer。我的总结是“四好”如果其中一条都不沾的话,那么各位就得慎重了。
第一 好老板,这一条当年我出国之前在论坛上问一位前辈。他说:“啥都不重要,最关键要有一个好老板。”可惜我当时生活经历有限,在国内过的悠哉悠哉,被老师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宠着,体会不到这句话的重要性。可
是今天,n年以后,我要郑重的告诉大家,千万要找个好老板。这里指的好,更多是人品,不仅仅只是专业水 平。原因各种各样,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在美留学的外国人,你的一切大手续基本都要有老板的签字。每学期选
课,必须老板签字,你找到暑期实习,要老板签 字,找工作,公司会需要老板的推荐信。有时候甚至一些在美的法律手续,都得由老板签字。你们老板要捏死你,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除非你有绿卡,你 遇见不合
适的老板就可以非常强硬一拍桌子,说:“老子不读了。”把所有东西往天上一撒,然后蹲在麦当劳里当几个月cashier攒钱抹去这段历史,找过一 个学校重新来过。可是作为一个外国人,unfortunately,你没有这个愤青的
option。在美国身份决定一切,美国发给你的签证就是来读书,当 学生的。如果你中途quit,又找不到要接手你的学校,那你的书就读不成,书读不成,你的合法身份也作废,你就成了illegal immigrant。成为 illegal
immigrants并不多见,可是碰上一个绝对可以让你元气大伤几年。
有必要介绍一下美国教授种类
A.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这一类教授刚刚步入教授这个career,并且根据美国制度要在5年之内拿到tenure(终身职称)。美国这点很残酷, 在5年之内,经验值不够,paper数量不够的AP就必须转换职业,不能
再在faculty这条career待下去。他这一辈子就和教授这项职业无缘了。 所以你跟着这一类教授还是有些风险的,他们指导学生经验基本空白,压力大,刚步入faculty career不久。你们都是对方的小白鼠,不仅如此,有的
AP可能因为家庭缘故或者别的,转行不当教授去公司。但是risk越大reward也可能越 大,AP对自己要求一般严格,不会磨洋工,需要做出成绩赚tenure,你跟着他可能容易出成果。
B. 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这是教授的第二阶段,已经拿到tenure,后半辈子无忧。是否继续做research全凭个人的爱好,我见过有些副教授拿 到终身任职的职称之后,身体已经被榨干,于是便开始主攻教课,并
不是research active。这一类教授比较safe。
C. Professor,正教授,同上,不过,有升了一级,如果从白银圣斗士升成了黄金圣斗士。
D. Distinguished professsor,杰出教授。这一类教授已经是教授中的极品战斗机了。一般这类教授人脉众多,学生遍布各行业,没有发paper的压力,可是认不认真 提携后辈,只能看各人的职业操守了。不过个人意见,
跟上一个DP,也算树大好乘凉,好歹可以领略一下牛人的风采。
那么怎么知道一个老师是nice boss呢?这里以下有我几个私人经验可以供大家参考。
A.如果你有师兄或者校友,在这个大学,你可以拜托他们给你打听。口碑这个东西在国外是没办法造假的。
B.看他的个人网页,你可以看看他和他学生发表的paper署名次序。对此我保持中立态度。但是如果这个教授所有和学生合作的文章都是把第一作者 assign给自己,那么你自己也可以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将来的situation了。美
国学术界的潜规则之二,就是作为一个博士生,毕业之前,必须得拿的 出手几篇paper。尤其是对有当faculty准备的博士生,更需要拿的出有第一作者的paper作为资本。
C.还是看他个人网页,这个我纯属瞎掰。我个人认为,一般老师如果把自己个人爱好或者家人情况照片放在网上的。证明这一类老师都比较享受生活,不是工作狂。所以既然如此爱自己,enjoy life,估计可以爱己而及人,
会让你也能enjoy life。
D. 还有就是印度已经中国等minority教授,和美国教授的选择。个人认为,印度中国教授只有两端的极品,一类非常nice,自己吃过太多苦,于是能够理 解你要走过的路,所以非常能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希望多提携你。
另一类就非常mean(龌龊)了,自己吃过苦,那么凭什么你不能吃同样的苦。他熬的,你也 得熬,不能像美国人那般娇气。而美国教授的水平大部分处于average的中庸段。用通俗的概念,选择印度中国教授如同买股票,买
对了收益高,买错了被套 牢,美国教授更像是在买基金,钱虽不多可是够safe。
E.还有就是希望大家信一句中国老话:“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翻译成英文就是“If sth i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如果有的东西听起来都好的不像真实的,那么很可能就根本不是真的。奉劝各
位涉世不深的小朋友,如果professor给你打电话,给你一堆海市蜃 楼的承诺,把你的未来描述的如春天般美好。你脑袋里的警报器就要灵敏起来了。不能百分百保证,可是他显得这么积极主动总有啥东西在驱动。是因为你
好的让他 无法割舍,还是别的一些目的,就看个人造化了。
第二,好方向。我认为好的方向应该是你的兴趣和市场需求结合的产物。这么多年之后,我发现中国教育的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在于抹杀了个体的差异性。要上北大清 华,你就的数理化语文英语都出类拔萃。可是五个手指有长
短,一样米养百样人,多少小孩就在这种一切都要优秀的硬标准下,慢慢丧失了自我,读了这么多年书。 估计连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科目都不知道,只是最擅长考试。这一类在出国的学生中尤为突出,老师是你要读好书,于是
你努力,可是到了国外之后,没有人监督你, 全凭自觉。这个时候,你可能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后,开始非常lost(迷失)。你并不觉得费八辈子劲拿来的offer给你带来了快乐,相反 你迷惘了,你对什么都
提不起兴趣。我当年就是这种情况。如同HP总裁孙振耀先生说的:”人不开心,是因为你不知道你要什么。”而在中国模式下的教育体制, 你打小估计也不知道自己也要什么,只知道你父母要什么你老师要什么。所以我的建
议是,在答应任何一个offer之前,你得冷静的问自己:“做这个方向,你 会感兴趣吗?”而市场需求,就是稍微也要估计自己将来辛苦n年出来的出路。
说到这个,我想和大家讲讲几个自己身边经历的故事。刚去学校的第一周,由volunteer(志愿者)带领团队参加学校组织的orientation。我 们组的领队是一个大二的美国女生 Jessica,长的挺pp的,闲谈之中,我们聊起
了专业,她说她读历史还有spanish(西班牙语)。我挺好奇的,于是问为什么选两个,她说:“历史是她自己喜欢的major,可是她父母给她付学费, 他们希望她能学spanish。所以最后double major。” 上面那位问电影小
朋友,其实你也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想法。
另一个更深刻的是我当TA时的一个美国学生Jared的故事。话说07年是我点背的开始,也是点背到低谷的一年,我失去奖学金,也没有了TA办公室,每天 和我教过的一群老美学生泡在系里的公共机房里。那年寒冬的一个深夜
,我坐在机房门口的bench上发呆,即落寂,又落魄,想着自己好歹也是拿了几个奖学金 的优秀applicants,怎么到如此地步。Jared看我表情不对,于是主动过来和我打招呼,
“what has happend, ××?”他很关心的询问。
“I screwed up.”(我把事情搞砸了) ,我对着他苦笑。
我告诉他,我换了专业,换了老板,前面两年的时间基本都作废了,一切重来。我和教过的学生大体年纪相仿,关系都不错,Jared就是平时和我经常瞎侃的 学生之一。他比我还大一岁,我已经读到grad(研究生)的第三个
年头,他还在读大三。我一直知道这个fact,但是基于尊重他的隐私,也一直没好意思探 究其中的缘由。那晚,Jared突然open up,开始和我讲起来自己的事情。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现在才读到大三吗?”我顿时来了兴
趣,也暂时把自己的小悲惨抛到脑后。他开始叙述自己的往事,原 来Jared出生在一个美国富裕家庭,他的妈妈是有个有名的会计师,负责审计大公司的账目,(具体啥称号俺给忘了)。高中时候,Jared和自己的初恋打 的
如胶似漆,学业搁置,于是他妈妈用钱和自己的关系把他送进了一所医学院。Jared读了两年医学院,才幡然醒悟,发现自己的兴趣根本不在学医。于是中途 从医学院quit,和女友分手,重新申请了cs的program。不仅如此,
他很有骨气,拒绝了家里的资助,在usps(美国邮政局)打工给自己赚生活 费,付学费。每天白天上课,晚上还得回邮局开铲车运包裹,每天平均睡眠不超过5小时。不仅如此,由于fulltime(全职)工作的缘故,他选课进
度都比 别的学生要慢的许多。剩下一年的课程,他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美国计算机本科辛苦程度不亚于国内的重点高中,常常半夜还在机房coding,调试程序。 像他这么同时可以handle工作和degree的人我还是第一次
见。这么拼命的美国人,我也是第一次发现。Jared对我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也忽闪 着,我能看到有液体在打转。他说人一定要自己有动力,那么无论多苦都能坚持下去。其实这个我相信,美国人比中国人幸运很多的地方
就是在于他们的梦想和兴趣 总是最重要的,而且有很多的机会screw up再build up, 因此才会有年轻时候混的一塌糊涂现在还能当president 的小Bush,大学里也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爷爷级的人物还在读本科。
所以,如果大家可以选择,还是选择自己的梦想,请有些骨气,自己选择的路要自己负责。不要让父母为你的梦想埋单。
第三,好学校。这个我在前面就说过了,在美国也有名校光环这一说。好学校的私人捐赠多,例如前段时间的耶鲁中国校友捐赠事件。好学校混出来的名人多,带动 了学校的人脉。好学校招来的公司多,将来毕业的选择面多
。不要说美国人民势利,俺们也一样,凭着良心,你看一个清华出来的学生和一名不见经传的小破校学 生,你会认为他们是同一档次的吗?好学校见的市面也大些,容易培养气场,为啥克林顿访华去北大清华不去你学校,为
啥Bill Gates来中国选择优秀学生不选你我,而选了交大复旦的学生。并不一定我们的水准比别人差,更关键的是我们在的平台。就如同一罐可乐在超市买2块,在高 档酒吧可能买10块。场合决定机会。不要说我现实,是现
实教会了我这么现实。
第四,好地段。如果你前面都觉得没着落,那么这个最容易判断。你至少得个自己选个好地方。毕竟你也将在那边度过几年的青春时光。我说的好地段是指生活方 便,例如可以很方便采购到中国产品的地方。否则你别的同学
来美国后,过元宵吃汤圆,过端午吃粽子,过中秋吃月饼,生活和国内一样的滋润,你还因为买个中国 小青菜要开一个小时的车,吃顿速冻水饺都觉得是享受。那种心里的不平衡是非常可怜的。还有好地段可以治经济较好,
公司多的地方。这样你找工作实习都会方便 很多,作为local的candidate,你的优势还是很大的。实在不行,你也能天天去google,yahoo门口散散步,转悠一圈,说不定哪天就碰 上你的伯乐了。
最后说了这么多,我想告诉大家拿到offer之后,不要立马答应,或者承认给对方教授写保证书。你得等等,每个学校的offer周期都是不同的,而且有4.15协议,规定你在4月15之前是有机会反悔,对方也不能push你做决定。
要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利。
可是当年的我,基本犯了上面所说的所有错误。我的高考成绩并不低,来到一所二本读大学,心有不甘,四年过的都非常压抑。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 国,我没有国外亲戚也并不知道国外的事情。那时候只是似乎
出国才能证明我自己。在国内受教育这么多年,也好奇国外的教育制度会是如何。于是阴错阳差的走上 了出国申请这条路。由于我四年本科都像玩命一般的努力,所以我的resume看上去也甚是光彩。虽然在每年只有个位数出
国的大学里面,那年我先后拿了三个 全奖offer。第一个,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来的非常早,一月开初就到了学校。第二个是三月初到的,最后一个四月才到。在offer面前,我和我的家人都 开心的有些过早。由于高考报志
愿失败,这次我的父母不希望看到我有任何risk。他们非常急促的push我赶紧答应第一个offer,尽管我一再申明我相 信自己的实力,我会有连续不断的offer。具体的情况我不想细说,于是我give in 了。我明明知道自己不
喜欢,可是我还是答应了,并且给我后来的advisor fax了一张手写的保证书。命运真是会开玩笑,就在我fax 后的第二天,我接到了第二个学校的offer。那时我情绪激动,和我母亲激烈争吵。其实想想自己也很幼稚,我居
然为 了说服自己的母亲,愿意以身试法,把自己搭上证明给她,她的想法是错的。可是老天一直对我都不薄,一直给了我自己挽救自己的机会,第二个offer虽然没 有改变我的决定。可最后我拿到了某名校的offer并且是我
感兴趣的方向,这个offer让我欣喜若狂,决定推翻前面的offer,pursue自己的 interest。可是在我母亲的说服下,我又give in了。当时对方学校的professor给我发的信让我还历历在目,他说:“既然你不喜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