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Uli
(提个小醒,文末有福利!)
事情是这样的,Uli 记得不少潮流媒体,包括我们 Steppy,曾经写过不少关于日本人如何完美地将美式文化「据为己有」的文章,尤其是那本被潮流老司机称为圣书的《Ametor : How Japan Saved American Style》(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译名为《原宿牛仔》),道出了日本人将美式文化本土化的历程。
image:thatsmags.com
为什么我要说这事呢?那得先和大家介绍一下文章题目提到「沦为」小众圈子的究竟是哪种传统手工艺了。明人不说暗话,Uli 说的正是灯工玻璃工艺。
提及玻璃,在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日用品,例如玻璃杯、玻璃窗、花瓶等,Uli 我也不例外。直到那天和朋友去了广州一家名叫「听见玻璃艺术」的工作室转了一圈后,才发现自己对玻璃的认识是多么地浅显。因为玻璃材质的特殊性,通过手工艺和设计,最后能呈现的风格样貌是多种多样的,比方说可以是一件空间艺术品、一串首饰、一个玩偶、一只小猫、一朵花、一棵仙人掌、一艘船、一个水果......
「听见玻璃艺术」的工作室部分玻璃作品
举个大家都比较熟知的例子吧,还记得两年前 IKEA 于世界各地邀请了 8 个当代艺术单位,打造了一个名为「Art Event 2018」的玻璃摆设系列吗?它便是利用了瑞典传统手工玻璃工艺创作了一系列颇具潮流艺术感的玻璃摆设,Uli 记得那次合作名单里还包括了 ART TOYS 老司机们最爱的 Michael Lau。
image:ikea
或者时间再往前一点,2012 年,适逢 Louis Vuitton 与草间弥生迎来第二波合作,Louis Vuitton 特别在英国知名时尚名所 Selfridges 打造了一个巨型草间弥生玻璃纤维制雕像,以大红与水玉波点的设计点缀,伫立在英国最为知名的购物闹区 Oxford Street。
image:LV
看到这各位可能会想,灯工玻璃艺术是个传统手工艺没错,但很多人对这门手工艺并不了解,有什么玩法?是不是很难学?普通人学做一个灯工玻璃艺术品要很长时间吗......
Uli 深知这个世界肯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对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充满好奇心和好学心,这次我们便邀请「听见玻璃艺术」工作室的两位创始人—庞礴、王朝虹老师,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对灯工玻璃艺术有一定的认识。最理想的结果是,让大家喜欢上这个传统手工艺,并加入年轻人的创意和想法,将它传承下去。
REC
「听见玻璃艺术」工作室的两位负责人——庞礴、王朝虹老师
虽然讲玻璃的历史会有点枯燥,但 Uli 觉得还是有必要先和大家简单介绍。可以这样说吧,考古界大多数认为玻璃最早在西方发现的,起源于公元前 4500 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而玻璃(琉璃)工艺在我国也有将近 3000 年的历史,经由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中国。
虽然现在的玻璃相对黄金、玉器廉价,历史上,琉璃其实曾经却是可与黄金、宝石比肩的最昂贵材料之一。是皇帝及王侯将相才有资格佩戴和使用的工艺品。
蜻蜓眼
话虽如此,实际上大多数人对灯工玻璃没有什么真实感。那么,玻璃这种材质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特性呢?
庞老师告诉我,「玻璃这种材质有太多变化了,透过它可以让我看到很多内在的东西,特别是在烧制的过程中,因为其本身自带的特殊性,会不断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高温下颜色的变化、不同手法产生的各异形态等等。」
玻璃的熔点,只有一个使其形态发生变化的温度范围,大概 700 度左右的高温便可以软化。灯工玻璃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它本身的技术包含处理形态、色彩、切面、内部、透明光泽等。也就是说,通过技法,玻璃材质可以做出无数种你想象不到的形态,只要你有想法,有耐心,一切皆有可能。
两位老师部分玻璃作品
正因为玻璃材质的特殊性,在艺术玩法上也是有很多种可能性。
鉴于玻璃艺术的工艺技法实在有点多,倘若 Uli 都在今天一一介绍,那就太不实际了,所以我挑选了一种入门级别的,也是未来最有发展空间的技法——灯工玻璃和灯工吹制工艺,介绍给大家。
上图均为运用灯工玻璃和吹制技法制作的玻璃物品
制作灯工玻璃和吹制艺术品用到的工具一般有进口的火枪、石墨板和各种塑形的金属工具。
「首先要选好的玻璃管材料,在火枪上进行烧制。烧制过程中将玻璃管往两头拉伸,拉出细的玻璃棒后,一边的口封死,一边留口(用作吹制)。在烧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因此需要不停地旋转和控制,达到一定的温度后,便可以吹出各种各样圆的球,或者通过拉伸,也可以变成形态各异的造型,能产生很多无限的变化。」
在 Uli 和庞老师闲聊时,他告诉我,可以反复加减创作是灯工玻璃艺术的一大特点。永远都可以没有最终成品,可以临时加入其他想法,不喜欢也可以把它重新烧熔或删减调整。
当问及两位老师制作灯工玻璃和吹制艺术品时,最难的地方是什么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温度的把控和手法的控制,我们说温度是玻璃的灵魂。在吹制的时候,火枪最高温能达到 1000 度以上。不同温度烧制出来的玻璃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烧过了会变型,烧不够就很硬,想做出好的作品就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
那么来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学习灯工玻璃是不是需要一定的画工基础或相关文化知识才可以呢?此言差矣。两位老师和我强调只要你有耐心和一定的审美,小的玻璃工艺品大概要 1-2 个小时,就可以做出来的。所以大家真的可以去尝试做一下,谁知道你会不会就是下一个中国灯工玻璃艺术家呢。
这次聊下来,Uli 我深切体会到玻璃这种材质的无限可能性。以前,无论我怎么想,也不会知道原来玻璃还能有如此多变的一面。比方说这个灯工玻璃内花球饰品。在我们外行人看来大概都觉得这该不会是往玻璃球里面塞了一朵真花吧?但庞老师告诉我,「制作过程很多大家都想象不到,很多人问这花是怎么放进去的?是不是把鲜花放进玻璃的?我们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在烧制时,火焰温度需要达到 1200 度以上,任何花都会烧没有了。而它的制作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的手法,借以点线面将二维变成三维的变化,让其演变成花卉形态。」
令 Uli 感到惊讶的是,虽然灯工玻璃工艺在我国已经有 3000 年左右的历史了,但目前看来,灯工玻璃艺术在中国仍旧是个小众圈子。
「西方的玻璃艺术已经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而在中国古代,我们一直以发展陶瓷、玉器为主,玻璃这块西方发展得比较好。特别是 6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玻璃工作室运动,更是推动了玻璃艺术多元的发展,像我们熟知的法国水晶玻璃奢侈品牌 Baccarat、LALIQUE 等等。目前来看,由于玻璃材料的特殊性,已经开始逐渐被大家接受。我们也尝试着,无论是器皿、艺术品还是小到首饰品,尽量做出有东方生活美学或者东方气质这个文化精神层面的体现。」
「在高等教学方面,现在国内所有的美术院校基本上都有开设玻璃专业,从中国美院、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广州美院、天津学院、四川美院等等,开设专业到现在也就 15 年,清华美院和上海大学,在这方面都做得比较早。至于像我们,为了推广玻璃艺术而开工作室的话在国内还是很少,做得比较专业的全国就只有几个。」
聊到这,Uli 想起了同为亚洲地区的日本。不得不说,日本人对待传统手工艺比起我们可谓是相当有心思了。
「他们这种手作态度,推崇的沉静下去做一种工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另外日本传统手工艺的氛围环境很好,国际交流也很方便,他们不仅真正能把东西做好,也能很成功地去营销。所以我们做这个工作室的目的其实也有另外一个,就是希望能够聚集玻璃艺术的爱好者,从不知道到了解,然后发展成爱好,甚至加入我们一起来推广,就能把这个事情做好。我们都希望是这样。」
「对于日本的工艺,大家都知道,在匠心精神和守业精神这块做得很好。其实我们工作室在努力推广的也是一种手作精神。所谓的手作精神,就是让大家喜欢,能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情,日本人在这点做得非常好。他们也会经常不定期举行手作人的聚会,和各种各样的展览等等。」
虽然 Uli 我对于灯工玻璃艺术只是个门外汉,但在庞老师和王老师的熏陶下,无论是对玻璃材质的认识、玻璃艺术的了解等方面,其实这一趟下来我的收获还是蛮大的。在我看来,玻璃是一种不确定性和实验性的特殊材质,具有很大的可塑空间和发展潜力。
「我对这个玻璃未来的前景是很看好的。我们工作室运作了两年多,刚开始,大家对玻璃的了解或者来咨询的人并不多,但是到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玻璃这种材质,来报名课程和咨询玻璃相关的问题了。」
除了参加国际和国内的专业展览以外「我们也会收到一些画廊或是生活美学空间邀约,做玻璃艺术的展览,我觉得这样就很好。因为有时候你不只是要呈现的是玻璃艺术更高层面的形态,还要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玻璃艺术。如果只有市面上玻璃制的生活用品,就会降低了它的艺术角度。在国际上,玻璃艺术和其他任何品类的艺术一样,都是能进入罗浮宫的殿堂、奥赛美术馆的。」
接触下来,得知华为集团和广州五星级白天鹅宾馆都专门找老师们定制过很多的玻璃艺术品,因为没精力推广和宣传,Uli 在他们俩身上也看到了一些遗憾。同时也看到两位老师对玻璃艺术怀有如此巨大的热情,和他们身上那种不随波逐流,埋头专研的匠人精神。
「我们没有专业的营销和推广策略,怎样才能把我们的东西更好地推广出去,这就是我们目前一些的难题。很多人来过工作室后都说,这么好的东西,你们就躲在里面?但我们确实需要有这样的一个空间静静地做东西。」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玻璃艺术,能把这个灯工工艺传承下去。」
写到最后,我想起了这篇文章诞生的最根本原因,庞老师说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也正是因为那句话打动了我,令我有动力和激情敲下这篇 4000 字的文章。
「我们做这个工作室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和王老师愿和大家一起做玻璃艺术的先行者,也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把这个制作工艺学会了,后面再想利用玻璃搞创新、搞艺术都是你们年轻人的事了。」
最后,在留言区写下关于「你对玻璃或是玻璃工艺的思考和体会」,最走心的一位读者将获得「听见玻璃艺术(广州)」工作室所创作的独一无二的玻璃杯哦!既可以当酒杯,又可以当作香薰蜡烛托盘,一物两用~
广州「听见玻璃艺术」工作室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昌岗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内 13 栋 301 号
广州市海珠区小洲艺术村登瀛外街 6 号
PHOTO :Young
VIDEO : Chowingzak
DESIGN : Jer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