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吹过的牛皮

那些年吹过的牛皮_第1张图片

12年前,我想模仿孙睿写本小说玩一玩,当时取的名字是《不一样的年华》,每晚宿舍熄灯之后,我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铅笔,在铁架床的上铺码字,享受着此起彼伏的呼噜声,那份纯粹没有杂音的安静正是我异想天开的好时机,印象中我坚持了2个多月,写到4万多字的时候实在是受不了杂乱无章的剧情,我在孤独中放弃了,探寻不到自己坚持的意义是什么,多年的城市辗转,手稿也了无了踪迹。。。

2年前,我想写一本书献给而立之年的自己和未来的妻子,那时确定的是自己快要奔三了,应该对自己的过去做个总结,展望下未来,同时让未来要走进自己人生的人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尽管那时还不知道这个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活得不够精彩,经过10天与世隔绝的自我觉察,我感受到了自己内在的丰盛,唤醒了对自己深层次的接纳,那种自我满足感促使自己想要去记录生活的点滴,在CPCP三模块上,PAUL博士还针对这个跟我做了教练,激发了我对书名和选择出版社的思考,当时的成功画面着实令自己的兴奋不已。奇怪的是在多次公众场合公开写书的想法之后,经常有朋友来问,现在进展得怎样了,我自己反倒忘了,唯一不会忘的是华夏出版社的王小姐,她时不时的发些信息来询问。。。

之后遇上了何老师,相识第三天就当众表白,因为相隔两地,头几个月日均保持着上千字的纯文字交流,眼看在婚礼前送她书的想法没办法实现时,这个包袱就彻底甩开了,但依旧是个沉重的负担,为了找点平衡,在蜜月之后,我把我们在土耳其的旅行记录为近4万字的游记,没想到何老师在七夕前插入了图片,编辑成册印刷了出来,那是我收到的很独特的七夕礼物,找到了承诺做某事而未去做到的些许安慰

1年前,我想写一本书献给未来将要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尽管那时生命尚未孕育成功,之所以走上教练型父母之路,也是希望在孩子来到之前装备自己养育的知识与状态,做好成为生命中另一个重要角色的准备,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来不及准备,事情就悄然发生了,能做的仅仅是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未来自己能成为怎样的父亲,带着这样的不确定性,一颗好奇的心去努力,我也不知道《拆情景学做教练型父母》的书是否可以在TA出生前出版,我也提醒着自己带着这样的好奇去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吹过的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