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基课程笔记-讲故事是一门手艺

故事要突破文化和地域的限制,直抵人性的深处。首先是有故事要讲,而不是别人要你讲。故事存在于自己的内心,要把自己想象在故事中人物所处的环境。

读者期望体验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期望探寻一个未知的世界,从这个世界中发现人性,并产生共鸣。故事需要想象力,洞察力,但要根据真实的生活创造故事。

故事没有公式和配方,但是有它的形式。一个好故事是要有:

1. 对生活的洞察

2. 对人性的体验

3. 丰富的灵感

4. 故事相关的丰富知识 (作者必须是故事的上帝。他必须要对故事无所不知,对故事中人物的历史等各个方面都要了解。)

5. 机智和幽默

6. 要有追求完美的激情 (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写。)

7. 要有品味,要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灵感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都有灵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脑子里有伟大的故事,但是不行。那些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是经不起审视的。才华是发现两个事物之间隐藏联系的一种能力,并用自己的头脑,用别人没想到的方式呈现出来。创作的材料已经存在于每个人的脑海中,要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创造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东西。

坏故事一般有2种:

1. 个人化故事

结构化不足,很多生活中的片段会产生致命的错误,看似源于生活,但离真实太远。生活本身没有意义,它不是生活的真相,要了解真实生活背后的事实,并了解事实的根源。

2. 商业化的故事

太结构化,离生活太远,太抽象。抽象是中立的,是没有意义的,抽象的节奏节拍没法给场景赋予意义。

但是,这2种故事的作者也各有强项。第一种故事的作者往往有观察力、洞察力、文学能力,能描述生活,表达感受。他们往往拥有文学的才华,能用平常的文字创造诗意,可以写得很好,很美。

第二种故事的作者往往有讲故事的才能,具有再创造的能力。懂得留悬念、抖包袱,在该停下来的时候停下来把一个琐碎的故事讲得很精彩。

这两种才华都很重要,但他们之间却没有必然联系。把它们融合在一起,讲出好的故事则是一门手艺。

你可以用任何方式处理自己的作品,但要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要去写卓越的故事、卓越的人物、卓越的表现形式。故事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东西。要有内在冲突,深入人物的情感、思想、意识、头脑、思维方式、人际冲突、人与社会各种机构的冲突,人与大自然的冲突。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小时都潜在着各种冲突,压缩在一部作品中展示,观众就明白了人物的一生。讲故事就是选择,在一个人物漫长的一生,面临的各种多层次的冲突,如何选出最合适的,浓缩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有人寻找冲突、影像、对白、情感、人物、性格,但这些都不能单独构成故事,故事是包含了所有,只有事件能包含所有。通过事件来展现人物,事件通过动作推动,对白也是动作,一个对白最重要的不是在说什么,而是说的时候在做什么(也就是麦基在后面几天的课程中提到的,只有在不得不通过对白表现时才去写对白,这样对白才有力量。)展示人物于事件的关系,比如冲突,读者会进入事件,受到影响。写作是从几个事件中选择,组成一个故事。结构就是对事件的选择,生命中99%的事情都是会被删除的,只有1%值得保留。结构是一系列的事件,从人物的一生中选取,有策略的表现人物的一生。

事件意味着变化,变化不能是琐碎的,无意义的。事件是对人物生命造成影响的变化,能带来价值变化的事情才可以成为事件。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变化永远是从正到负、生与死、真实与谎言。不能把故事仅仅构建于巧合上,要建立有动力的变化,通过冲突来完成。一个人物的内心总是会充满冲突,与自己、与别人、与社会、与世界。一个人克服种种冲突实现一个结果的事情,才是事件

事件是通过场景来表达。每个场景都是一个转折点、把价值从正面转向负面。要弄清每个场景的价值,在这个场景中人物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如何体现的?在开始是正还是负?在结尾是正还是负?

如果没有任何变化,这个场景就没有任何价值。

场景是一个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的动作。每一个场景中的镜头都是有目的的。可以把两个不同的场景交叉剪辑在一起,形成对比。小节是一个动作的时刻,展现行为的变化。场景构成一个场景序列,在序列中形成更大的变化。序列的变化形成一幕,一幕幕结合在一起形成故事,引向一个最终的不可逆转的变化。虽然在高潮出现之前,所有的变化都是可以逆转的,但是故事的核心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变化。它把价值从一端带到另一端构成故事的内核。

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是很难写的,在故事发展的进程中,由负面态度转为正面态度,是一个被教育的过程。例如电影施密特先生、迷失东京、冷血写作。这些电影实际上是用最难的情节来写的,就是教育情节。就是人物内心发生变化的一种情节,主角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一开始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是完全错误的。故事发展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去看到生活真相,用正面的态度去看待生活,经历了一个教育过程。从负面态度转化为正面态度,这叫做教育情节,这是小说的灵魂,也是西方小说家所作的,把人物对自我的转变用戏剧表现出来。

以下是对于故事情节的三种表现手法:

1. 经典情节类型故事

故事有一个封闭结局,完整的回答了读者的所有问题。强调外在冲突,有中心人物和中心情节。强调因果关系,形成连贯的事件。有连贯的现实,遵守一样的规则。

2. 最小主义故事

结尾没有回答所有问题,让观众自己思考。强调内在冲突,真相与自我欺骗,多人物,多故事,形成群像反应社会。会有表面上看起来很被动的人物,但在内心发生一场战争,每个人脑中都有两种声音,良心和生存欲望。引导观众理解一个人物的两种斗争。

3. 反情节故事

命运只是性格的呈现,反情节打碎情节,就是要表现这种主题。重要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 “Who you are?"。强调真正起作用的是偶然性, 表现命运的无常。观众大多是知识分子,他们希望现实发生扭曲,这类观众群体较小。

在故事结束时,读者是否能理出一条清晰的线? 能就是经典情节,不能就是反情节。

故事是生活的隐喻,回到生活的源泉,回到人为什么是人。如果你精通经典情节,你就会知道观众是怎么想的。故事中的设置会束缚大家的创造力,但这种束缚是必须的。

时间:时间点、时间的长度

地点:地方、城市、街道、社会环境

冲突层面:自我、人际、社会、自然

这种限制一开始可能是消极的,但在后面却是你需要的。所有的故事发生的世界必须是非常小的,这样才能让作者成为这个世界的上帝。要隔段时间再去看自己写的东西,返回头看自己的生活。从自己的生活中找人物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样的。

白日梦没有任何价值,必须去调研。你头脑现有的东西永远不够支撑你写出好故事。写作是一个孤独工作,你必须坐在桌子前写。当你把脑子中的记忆和想象都用光了,就必须去调研、去读书、查资料、做成卡片。调研帮助你了解你的人物。只有自己才能成就自己,不仅生活中如此,故事中更应如此。最有才华的作家只能产出10%的优秀作品。用10种方式写一个场景,或者同一个场景的10种发展方式,这才是想象力应该起作用的地方,最先出现的永远是陈词滥调。

故事就是人物。人物塑造就是所有可以看到的人物的方方面面,外形、衣着、世界观、幽默等所有细节。好的人物塑造可以是人物成为独一无二的,可信的,有启发的,会让观众去问这样的人物到底是谁?这样才会去体验人物的故事。唯一表达真实的人物只能是在压力下做出的选择及反应,随着一步步地在巨大压力下的选择,我们才能一步步深入人物的内心。每个人物都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样子,必须要揭示出隐藏在社会面具下的那个真实的人。人物一旦没有变化和反差,就变得无趣。要给人物一个本性变化的曲线,只有5种类型:

1. 教育情节

2. 幻灭情节

3. 成长情节

4. 救赎情节

5. 堕落情节

人物可以变回从前那个更好的自己,也可以让自己变得从来没有过的那么好。人物是复杂的,他一定会把自己伪装成另外一个人,要从人物伪装后的那里开始。重新塑造人物就要重新塑造故事,必须从内往外的设计故事。70%的努力都是用来设计人物,70%的努力都要用来设计高潮,塑造人物最终的选择,前面的全都是伏笔,都是为了推动达到高潮。

故事和意义。真正主题是主控创意,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的。故事永远是关于情感的。艺术家是做情感性的思考。思想和情感这两个在生活中分离的东西,在故事中结合在一起。天才用动作、用故事表达思想,并且在最后不去解释也能让观众理解思想。灵感可以来自任何地方,它只是让我们开始,结尾才是最重要的。故事中的同一个创意会存在二元对立(辩证的相反的思考)。作者要知道正创意和负创意。要去探索生命,探索高潮结局,要考虑方方面面,要平衡正和负的力量。故事的意义是在高潮时表达的。

故事必须有一个核心价值。故事必须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太多的想法在一起时,每个想法都很容易发生变异。这个结局为什么成立?这个结局是正是负?这个主控创意必须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整理人:瓦力

原始课程笔记来源与网络,此文是在本人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整理编辑。对原文的部分内容做了删改。请大家比较指正。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此文有所启发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麦基课程笔记-讲故事是一门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