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锤说史系列| 夏、商建筑的发展概况

不同朝代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传说中的夏代的建筑遗址尚在探索中,夏朝的建筑遗存极少,商周时期建筑遗存开始增多。商周时期我国北方主要发展了在夯土房基上砌筑木柱梁架的建造方式。空间组织上出现了院落形式。

土锤说史系列| 夏、商建筑的发展概况_第1张图片

在我国已知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2号宫殿基址下面,发掘出一座时代更早,规模更大,结构更为复杂的大型建筑基址。

回顾传统民居的发展简史,远古时候原始人利用天然穴居、巢居栖身居住。新石器时期,农耕生产促使原始人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回顾传统民居的发展简史,远古时候原始人利用天然穴居、巢居栖身居住。新石器时期,农耕生产促使原始人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土锤说史系列| 夏、商建筑的发展概况_第2张图片

根据学者考证,夏朝文化已脱离了彩陶文化,进入龙山文明中的黑陶文化,由于烧陶技术事多的进步,夏朝统计时,陶窑四处林立,制造出大量精美黑陶,正是这些高超的制陶技术,间接推动了房屋建材大改革,也推动了夏朝的建筑。

砖瓦的出现,为住屋材料的“化的时代改革”,在夏朝之前,不论半穴居,干栏屋或者皇帝发明的合宫,其屋顶皆以茅草混合树叶、草茎土或黏土做成,其材料并不能完全有效阻隔风雨暴雷的侵袭,且室内空气质量也变的较差。

土锤说史系列| 夏、商建筑的发展概况_第3张图片

这些缺点在砖瓦建材大明后被完全改善,根据《古史考》记录“夏禹时”,乌作“转”《本草纲目》记录“夏桀,始以泥柸烧作瓦”可得,砖瓦在夏朝已使用在建筑上。

至今,砖瓦仍被广泛的应用于传统的公共建设中。

商朝建筑特色

商朝后期迁都于殷,它不仅是商王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遗址范围约30平方公里,中部紧靠洹水,曲折处为宫殿,西面南面有制骨、冶铜作坊区,北面东面有墓葬区。居民则散布在西南、东南及洹水以东地段。宫殿区东面、北面临洹水,西、南两面有壕沟作防御。遗址本体分为北、中、南三区。北区为王室居住区,中区为商王朝庭、宗庙部分,南区为祭祀场所。中、南二区房基下均有殉葬奴隶,反映了奴隶主的残暴。而宫室周围的奴隶住房,则仍是长方形与圆形的穴居。

土锤说史系列| 夏、商建筑的发展概况_第4张图片

历史

公元前16世纪建立的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大发展时期,商朝的统治以河南中部黄河两岸为中心,东至大海,西抵陕西,南抵湖北、安徽,北达河北、山西、辽宁。在商朝,我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已发现的记载当时史实的商朝甲古卜辞已有10余万片。大量的商朝青铜礼器、生活用具、兵器和生产工具,反映了青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手工业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983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五六公里处的尸沟乡发现了一座早商城址,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宫城位于内城南北轴线上,外城则是后来扩建的。宫城中已发掘的宫殿遗址上下叠压三层,都是庭院式建筑,其中主殿长达90米,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土锤说史系列| 夏、商建筑的发展概况_第5张图片

单体建筑是相对于建筑群而说的,建筑群中每一个独立的建筑物均可称为单体建筑。同时,单体建筑的概念更多的用在古建筑上面。组成部分:台基、屋身、坡形屋顶,即三分一。单体建筑主要承重构件:柱、梁、枋、斗拱还有椽子等。琉璃瓦的构件:琉璃构件的分类和颜色。琉璃瓦分为瓦件和兽件两大类:瓦件主要有正脊、垂脊、兽前、兽、戗脊、博脊、角脊、筒瓦、滴水、脊筒子、线道瓦、通脊、承缝连砖、博脊瓦、瓦当等几十种。

土锤说史系列| 夏、商建筑的发展概况_第6张图片

兽件主要有正吻、脊兽等十多种生动的雕塑造型。琉璃构件的使用范围。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建筑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的装饰作用。整体造型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土锤网与您一起分享建筑界的点滴

你可能感兴趣的:(土锤说史系列| 夏、商建筑的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