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FS:我的心中承载宇宙

使用尼龙材料制作的价值5美元的美国国旗,静静地插在灰蒙蒙的月球表面上,厚重的宇航服下,阿姆斯特朗步伐异常轻盈。他小心翼翼地适应着月球表面的引力,竭尽所能地保持重心稳定,也许这样动作会更帅气一些,但很显然,他的动作用憨态可掬形容更为恰当。在完成收集月球岩石的动作时,身体向前一倾,阿姆斯特朗便像一片树叶一般,飘落在月球表面,无线电里传出地面指挥中心人员的笑声…
IPFS:我的心中承载宇宙_第1张图片
上面是一段对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完成登月壮举的录像片段的描述,这段珍贵的影像资料,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人类首次登月40周年纪念日这天,在网上向全人类分享。
正如我们外出游玩,拍摄照片留作纪念,回到家中小心翼翼地存储在私人电脑里一样,NASA将这些珍贵的数据信息备份并储存在了IPFS上,包括其下辖的地球科学数据与信息系统(EOSDIS)与地球观测相关的众多空间任务中收集的信息。沉重的基础设施管理负担也让宇航局倍感压力,因此在 2019 年,他们决定选择亚马逊云服务(AWS )托管所有基础设施,并逐步通过 Earthdata Cloud 项目将观测记录迁移至AWS。
NASA对这项云端计划本来是颇为兴奋的,但他们忘了一个前提——云端数据下载成本。按预定计划,NASA到2025年将拥有247 PB的数据处理能力,远远高于目前的32PB。NASA计划每月向AWS支付543.9万美元,即每年6513万美元的费用。到2025年,除6500万美元的原有交易额外,NASA 每年还得额外向 AWS 支付约 3000万美元的新增云服务的费用。对此,宇航局方面表示:“现有的预估成本可能会远远低于未来运营中的实际成本,把数据迁移到云端反而会令整个体系变得成本高昂且难以管理。”
更令NASA头疼的是,即便花费高额存储费用,这些静静地躺在中心化存储中心的数据仍然脆弱。NASA在2006年承认,记录“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20日登月壮举的原始录像不知去向,登月的原始录像带数量非常庞大,共计1.3万盘,每盘录像带记录大约15分钟的画面资料。其中记录两名宇航员登月“关键时刻”的录像带有15盘,原始录像带丢失一事被媒体曝光后,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IPFS:我的心中承载宇宙_第2张图片
这是目前中心化存储的通病,在一个篮子里鸡蛋,永恒似乎是个笑话。在IPFS的设计思路中,区块链技术下的分布式存储,实现的不仅仅是用多个篮子放鸡蛋,IPFS借鉴了Git(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高速的处理从很小到非常大的项目版本管理),实现了历史数据的溯源,这意味着,鸡蛋分布在众多篮子中,除非所有篮子同时被打碎,否则数据就可以在很短时间恢复原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信息的数量级已经浩如星河,5G之后,万物互联,数据增长如同宇宙的膨胀。要存储这众多的数据,必须要集分布式的力量,分布于全球的力量。IPFS自2014年诞生,由协议实验室牵头研发,众多世界范围内顶级的计算机极客为其代码做出了贡献。即便如此,为实现心怀宇宙的目标,为了上线后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一直到今天(2020年6月6日)IPFS依然未能成年,但每个人都在期待,这场即将到来的成年礼。
(IPFS主网将于2020年8月-9月上线,近日协议实验室官方表示原定上线时间不变,不做推迟。)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东方智谷科技,I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