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视界040|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起来,学《论语》!

论语新视界040|是可忍,孰不可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违礼、犯上的事情不断发生。对于这些僭礼行为,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孔子认为,天子、诸侯各有其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僭礼事件。孔子针对这件事发表了措词严厉的评论。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3·1 )

由于不能确定孔子说这话的时间,因此,季氏具体是指谁,已经不可考,可通指季氏家族。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舞蹈,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48人,卿大夫为四佾32人,士用二佾16人。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忍”,有两种解释,一是忍心。你季氏在家里用八佾这样的事都忍心做,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心做呢?言外之意,季氏可能还会做出更加越礼的事来。这样的解释,恐怕与孔子的主张不合。杨伯峻、马恒君皆取此说。二是容忍。 孔子说,季氏用八佾舞于庭院,这样的事(我、鲁君、天下人等等)如果能容忍,还能什么不能容忍的呢?绝对不能容忍!好像必须要讨伐的意思。

但是,我们从当时的政治环境看,孔子作这样的评论可以,讨伐是不大可能的。季氏专权,势力很大,连鲁君都没有办法,鲁定公还被赶出了国门,客死他乡;同时,不管是孔子未从政,或者当了中都宰、司空、司寇,也还没有这个能力去讨伐人家。孔子堕三都,季氏、叔孙氏之所以同意,也只不过是借孔子之手解本家邑宰之欺凌,最后还落得个功亏一篑。因此,对于这件事,孔子也只能“谓”一下,表达他的愤怒了。

论语新视界040|是可忍,孰不可忍?!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令孔子不能容忍的,还不止这一件事。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3·2 )

孟孙氏、叔孙氏、季氏这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奏《雍》曲唱《雍》诗。《雍》是《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周天子祭祀宗庙时,天子、诸侯以及先王的直系后代都要来参加,祭祀时唱奏这首诗,歌颂先王功德。

孔子说,《雍》诗上说,“天子祭祀的时候,诸侯王公都来助祭,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你们“家”的祭祀的规格尚在诸侯之下,你们奏唱《雍》诗,是什么意思啊?孔子的话外话似乎是说,难道你们也想变成天子、诸侯吗?

可见季氏的僭礼及孔子的不满意的程度。

还有。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论语·八佾》3·6)

旅,即祭祀山川。季氏要去泰山祭山。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诸侯即使祭祀山川,也只能祭祀自己封地内的山川。而泰山在齐、鲁之间,鲁君可以去祭。你季氏只是鲁国的臣子,也去祭祀泰山,岂不是把自己当作诸侯了?

论语新视界040|是可忍,孰不可忍?!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时,冉求在季氏府中当家臣。孔子问他,你就不能阻止吗?冉求无奈地说,不能。孔子真是“不可忍”了:呜呼!泰山啊,你难道还不如林放吗?林放都知道问一下礼,你应该也懂得礼,不要去接受他的祭祀啊!林放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曾经向孔子问过礼。

以上三件事,充分反映了三桓专权和僭礼行径。而这,对于孔子来说,是不可容忍,也是最可忧虑的。孔子忧虑的是,长此以往,鲁“国”只恐将“不国”了,而“周”也将“不周”了。

众所周知,“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在历史上也多次被引用。

另据《左传·隐公五年》记载:

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隐公二年,桓公母亲仲子薨。五年九月,鲁国祭仲子,准备献演万舞。隐公向大夫众仲询问执羽舞的人数。众仲回答说:“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舞,用来调节八种材料所制乐器的乐音而传播八方之风。所以人数在八佾以下。”隐公听从了,从此以后献演六羽乐舞,开始使用六行舞人。

//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新视界040|是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