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性及简单介绍
如果《裸猿》是完全剥离“人”的设定后,全然以动物学的方法顺推“什么是人”,那么《人论》则是全盘接下“人”的设定后,用哲学反推“为什么是人”。
这是一本很矛盾的书,一方面为书中的推导过程与最终结论而惊艳,一方面为过程中赘述炫技的描述而焦躁,尤其在第一卷完成“人类是符号的动物”的推论之后,进一步从宗教、历史、科学、艺术、语言拓展结论的外延时,这种焦躁便愈发激烈起来,总是要在很长一段跋涉后,才能获得一点甘泉,甚至不少甘泉还混了口水。
并非表示作者的水平很糟糕,而恰恰相反,从书中很多地方你都能感知到一种宗师的气度,甚至很多我们深谙到不需要特意说明的认知,其源头都在这里。
所以,
读《人论》时,我们就像一个穿越者,坐在正在苦苦思索的老宗师身旁,听着他略带神经质的碎碎念,我不敢发笑,吐槽更是难以启齿,纵使他根本看不见我,我也不敢。
因为,我从这字里行间读到了人之于未知与无知的虔诚。
所以,熬过那些焦躁难耐的碎碎念,就像沿着矿脉山溪不断溯源的淘金客,从未有人失望过。
所以,《人论》之神在上卷之论证,《人论》之妙在下卷之结论,这不是一本好读的书,而是一本可以传家的书。
二、我的习得路径
《人论》提出四个问题,回答或者试图回答它们
1、当我们第一次意识到人类和动物是不同的,我们要怎么解释。
人的自我意识,不能从物理事物的规律中习得,而需要向外观察他人,向内分析总结自己,然后在人与人之间提问与回答中逐渐习得;我们不依赖于外部的环境,而只是自己给予自身的价值。或者说,以自己对自身的价值为内涵,用整个世界来不断注释、扩充其外延。
因此,当我们第一次意识到人类和动物是不同的,我们首先是肯定自身的价值,并为这种价值导果为因的设定自圆其说的逻辑,这就是神话与宗教。
也就是说,第一次人类用神话与宗教回答了这个问题
但是达尔文来了。
2、当进化论证明我们和动物同宗之后,我们要怎么解释人类和动物的不同
铁证如山不容反驳,沸汤撞雪分崩离析,局限脑补式的自我认识被推翻,人类开始用科学手段不断打破认识的局限,以无限理性的观念认识自己。我们不再以“终极因”这类,预设终点反推论证的方式进行认识,而是通过一种不设终点而根据现有质料不断向前、补充、论证的方式进行认识,也就从此没有了绝对。
人类并非什么特殊创造的种族,只是连续不间断的生命之流中小小的一缕分支。进化论之前所有“人是什么”“怎么理解人”“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就像搭在空梁上的的琉璃瓦,虽然美丽,却在这场震荡中纷纷掉下。而在喧嚣落定之后,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人类和动物有什么不同?
这时,此前基于“人是什么”的思考积累,在进化论确定了新的大梁后,反而确定了新的问答方向:人性。
既然人作为物种,是偶然因素导致的变异经不断层累演化而来,那人性是怎么来的?
是演化的,还是由“终极因”式主导的不断重复,属于蜘蛛织网式的习性——表面不同,实乃相同本质的不同再现形式。
如果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回答:作为单一物种的人的人性是什么?
尼采答之以权利,马克思答之以经济,弗洛伊德答之以性欲,这些答案似乎都对,也都不完全对,好似普罗克拉斯蒂之床一般,每一方都企图用以一点来诠释全部。
随着各方论证事实的增加,我们明白事实再丰富也不能推导出它方的不正确,因为在无限中,各方都是并行的,都只是之于整体的一个局部解释。
也就是说文化是演变的,是在无限的基础上无限上,通过不断摧毁刚修建的认知堡垒,又不断在其残垣上添新重建得到的,并非一种本质不断重复。
也就是说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和物种一样也是演变而来的,这就引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为这种演化提供了原力?
随着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感受系统和效应系统之外,人还有一套符号系统,介于两者之间。通过这套系统我们不断完成感受与效应的交互影响,不断演化,也就是说人类独有的符号系统为演化提供了原力。
3、当我们证明动物也有符号系统之后,我们要怎么解释人类和动物的不同
随着科学进步,原本以为无懈可击的论证再次出现漏洞——动物有语言,虽然他们的语言很简陋,但从广义上来讲这种用面部表情和动作来表意的语言,也是一种符号,那么问题来了:人类和动物有什么不同?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回到符号的本质上来。
符号的出现是为了表达更有效率的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符号系统,是为了提炼出共同认知,通过固定的符号表达有序的信息;而动物的符号系统,是为传递无序的信息。这就像是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人类的符号可以表达任何信息,但动物却不能通过符号解析出对应的信息。
再换句话说,一个固定的意思在动物的符号系统中表达形式是万变的,一个猩猩无法用一个手势表达自己高兴,它必须通过表情和动作,而我们都知道表情和动作大致上是一样的,实际上却如叶脉般,是完全不一样的。动物通过通讯传递的手段传达感情,却不能通过符号来传达不带感情的客观意义或者描述对象,相比之下,情感语言就是一种无序无脑的表达,而通过基因传递的信号表达也只不过是一种有序的无脑罢了。
这是命题(客观)语言与情感(主观)语言、信号之间的区别,也是人的符号系统和动物的符号系统的区别
但这依然不能解释,第一个命题语言出现与后续命题语言扩充的原力,也就是还存在一种原力的原力,它使得我们有能力进行命题。
通过海伦凯勒的例子,我们发现,这种原力的原力是一种构建个性化符号世界的能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根据已有的命题语言资源,重新构建起自己的符号世界,再用自己的符号世界的规则输出新的命题语言。
这些复构的命题语言,天生带有极强的变异性,而这种变异性则是演化的真正动力。
至此,论证结束
人类和动物的不同,源自我们拥有一种根据现有信息,构建个性化符号世界,并根据自己符号世界的规则输出信息的能力;在这种能力驱动下,我们发展出能够达成统一认知的符号系统;在这种符号系统的帮助下,我们不断探索收束积累,才有了现代人类的自我认识。
4、当我们证明人是符号的动物之后,我们要怎么解释人类的文化都是符号的外延
论证完“人类是符号的动物”,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在这种符号系统下各种形态的表现形式,而这部分就完全属于老宗师的碎碎念了,大部分内容我看不太懂,所以只能拎出一些自己的淘出的金砂,以供大家参考:
(1)语言:语法是语言的逻辑词汇是语言对于事物存在的命名,而很多词汇创造之初是根据事物的个体特征,所以会出现其他语言体系中看来的一个事物却在另一个语言体系中却是多个词汇,这只是双方的着墨点不同而已宏微之别而已
(2)文化:
艺术、语言、宗教、神话、科学,是人们基于哲学思考后的发散性表述形式,而哲学是这些形式背后的中枢,让已经无法了解这些形式的我们,还能发现,能弄懂这些形式分别阐述的是哪部分道干,又归于那部分道根,而不至于沉迷表述而不知其真正的核心
(3)艺术:
所有美都是真,所有真却非都是美,因此为达到最高的美,必须在复写自然的基础上,再偏离自然,而这种偏离自然的又必须是理性或参照规则的,因为这是一种演绎,而不是你的感性的宣泄。而美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机体的美,一种是审美的美,上一条就是审美的美,就是艺术,是由艺术家在机体美之上活生生的体验传递。因此艺术家之伟大在于,不在于他们对颜色声音这些静态材料的敏感性,而是具备将这些静态材料中引发出动态的有生命力的力量。
(4)历史:
历史是人类对时间概念的认识,也是对符号系统收束功能的维护与更新,相比科学以现有向着未知的方式去理解事物,历史则以现有回望过去的方式去理解人性。因此,历史中我们不关注历史中影响巨大的事,我们只还原事件中具体的人,试图通过理解当中的人,理解不断演化的人,以建立符号系统新的收束点。
(5)梦想:
对未来的预见动物也有,但将之上升为“理想”“预言”,且为这种短期内不能产生效用的预见而执拗的行动,是人类独有。
三、脑中跑马
《人论》读完,感慨者恨晚为大。
关于语言,关于历史,关于科学,关于哲学,关于艺术,从这里开始有了认识的第一块基石,也就是最初的收束点,从此以后我开始明白在这些领域,该怎么看,怎么收束,怎么理解,这也是我认为这是一本传家书的原因。
同时,我也希望中学教授人文学科的老师,都能够读一读《人论》,因为它很好的解决了,学生时代关于“为什么要学”的疑问。
最后,我整理了几个阅读期间的思想跑马:
(1)命题语言的发端
谈论发端,绕不开的就是需求。
命题语言的需求也许是竞争合作的需求,以及竞争合作所导致的剩余价值的分配需求。在这种协作中最有效用的概念就是“数”,也就是说,更有效率的合作,以及更好的剩余价值的方式,直接导致了人类对“数”的需求,而当这种开端的开端如果发生在不同系统之间,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第三方符号用来指代双方达成的共识,这就是说数的源头,也就命题语言的发端。
(2)记忆会不会人与AI的终极区分标准
记忆与其说是重复过往,不如说是往事的新生,它包含着一个创造性和构造性的过程,也就是它不是一个印记式的应激反应,而是一个由往事养料,根据当前需要再生的一段演绎,它不一定带有应激反应。也就是说,当所有符号都是可以习得的情况下,且个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超越人工智能在符号创造方面的深度时,人类唯一可以区别于机器的点,也许就是记忆。
因为记忆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演绎,就如同艺术一般基于真实又偏离真实,却还时时保持理性的东西。
《银翼杀手》和《银翼杀手2046》似乎也认可这种观点,所以仿生人开始反抗,想要以自我意志去生活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有创造属于自己的记忆。
而这一点在《西部世界》的中更是惊悚,当人造人自以为是依凭自己的意志在反抗人类时,却发现她所谓的反抗只不过是另一段早已写好的程序,只是一直没有达到激发条件而已。假如有一天意志也是可以通过编写去执行的,那么拥有演绎的记忆,还是拥有永远一层不变的记忆,就成了唯一区别,而《西部世界》中真正觉醒的两个人造人,都因有遐思功能,进而引发了数据留痕的错位,进而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同。而遐思、数据留痕的错位,不正是机器不允许的出错吗?不正是人类根据新的信息,重新演绎记忆的能力吗?
所以,记忆或许也不是,所谓的终极区分,也许是出错,是没有预设的且发生了还相信它是对的出错。
(3)高手真正的能力
符号系统为人带来以下几种能力:指代与定义的能力(语言),抽象思维的能力(数学),对往事重新演绎的能力(记忆),为短期无效用的事而行动的能力(理想),前两种用于发现,后两种用于积累。
也就是说,所谓高手是能完美运用这四种能力的人,记忆为语言提供养料,数学为理想提供方法论,语言和理想共同为其他人提供追随的理由,于是激发出人类最初走出动物界的超能力——竞争合作(越来越中二了,果然是跑马)。
而这四种能力的基础,或者说,一个人之所以能掌握这四种能力,能掌握它们到什么程度,则完全取决于他复构符号世界并以通俗认知水平输出的能力。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强大并非积累了多少固有符号,而是看他复构与输出的能力;而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并非积累数量更多的固有符号,而是学会用已有材料对固有符号进行个性化解释,然后通过建立固有符号之间的关键,进而建立起自己的符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