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数博会:数字孪生城市和智慧民生产业崛起

 

2019数博会:数字孪生城市和智慧民生产业崛起_第1张图片

“大数据到底能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不是一百亿或者说是几百亿的产业,而是几万亿或者上千亿的大产业。”这是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尧学在2019数博会“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前沿高峰论坛”上提出的问题。而他给出的答案是:大数据技术系统本身很难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大数据一定要和某个相关产业融合起来或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能与大数据融合而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一个领域就是城市。城市并不是某一个或两个产业,而是多个产业的聚合体,同时有政府、居民、消费者、企业和工业等多种复杂与复合角色,城市既是巨大而复杂的经济体也蕴藏着超级机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经济教授保罗·罗默在2019数博会上表示,全球人民、各国社会都可以从新技术中获益,而中国可以成为一个典范,让所有发展中国家向中国学习如何成功推进城镇化建设。保罗·罗默强调,中国发展那么快是因为城镇化速度非常快,而且是成功的城镇化。

早在2018年3月,德勤就发布了一份《超级智慧城市》报告,指出当时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中国在建500个,远超排名第二的欧洲(90个)!如果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场景,那就是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而随着中国智慧城市和数字中国的发展,2019数博会上的专家们开始谈论一种新型的城市:数字孪生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2019数博会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产业创新全球峰会”上表示,“这个题目目前来讲我在全国第一次见到,甚至全球可能也是第一次,相信会引领以后的潮流。”

在2019年数博会上,除了“数字孪生城市”概念异军突起外,智慧民生产业也显现出了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众所周知,智慧民生产业是所有智慧产业中最碎片化、最难有抓手也是最难规模化但却对于城市中的民生来说最重要的产业。而在2019数博会的展览中,以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信息)为代表的央企信息化服务商,已经发展出了规模化的智慧民生产业,预示了以数据为城市资源的未来城市机会正在被释放。

城市是数字经济最主要的动能

2019数博会:数字孪生城市和智慧民生产业崛起_第2张图片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能,没有之一。”这是保罗·罗默在2019数博会上分享的论断。据此推理,城镇化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能,没有之一。

保罗·罗默强调,在都市中心,人们可以连接当代社会所能带来的所有机会。城市让人们学习新的有价值的技能,让每个人都有尊严,每个人都可以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贡献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消费当代经济。因此城市赋予了当代人们最大的学习与消费的机会,由此拉动经济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

发展经济、实现新旧经济动能转型,需要消费;而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新旧经济模型转型,则需要学习知识以及具备消费数字服务的能力。在中国,城镇化为新型城市和乡镇提供了最大的机会。

2019年1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分线城市的消费增速打破了“次元壁”, 三四线城市的数字化消费迅速增长,更高品质的产品、更优的服务在数字化赋能下实现了无差别触达。更值得关注的是,农村的数字消费增速全面超越了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这是数字技术带来普惠性增长的有力证明。

数字经济激发各省经济新动能。广东、浙江、江苏领衔数字消费力大省,山西、湖南、河北则成为数字消费增长最快的省份。在数字城市建设上,公共服务数字化渗透率最高的城市分别是杭州、郑州、三沙,广州、深圳、武汉则拥有最多的数字城市公共服务数量。上海、北京、广州的数字消费力最强。

2018年,全国数字城市建设明显提速,已有442个城市(含县级市和省直辖县)将社保、公积金、生活缴费等公共城市服务搬上了支付宝平台。2018年,在支付宝上搭载政务服务数量增幅排名前20的城市有9个来自西部省份,3个来自中部省份。截止2019年1月,已有江苏、福建、安徽、四川、浙江、江西、广州、武汉、海口等9省市的“一网通办”小程序入驻支付宝。2018年开始,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在逐步走向更深层次的区域互通。接下来,区域通会进一步升级成为全国通,更好地支撑数字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动能愈加澎湃。在中国主要城市群的数字消费力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分列前三位。其中长三角地区数字消费占全国总消费近40%,在城市群中遥遥领先。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数字消费力则迅速增长。

而2019年5月腾讯发布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指出: 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29.91万亿元,数字经济占比继续提升,2018年中国GDP总量的1/3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数字中国初具规模。数字中国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集群效应,全国七大城市群中的城市,其数字中国指数数值、指数平均增速都快于其它城市。2018数字中国指数增长呈现“东快西慢”的态势,东部地区增速领跑,南部地区、北京地区指数增速无显著差异。在2018城市排名中,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四个一线城市位居前四,西部双子星成都、重庆列5、6位,东莞、长沙、郑州和杭州等7到10位城市共同构成了数字城市第二梯队。

数字中国指数增量与新增就业人数呈显著正相关。2018年,指数每增加一个点,地区的新增就业人数大致上升0.66万人-2.39万人。在一些地区,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增就业占总新增就业人数的比重已经达到40%甚至更高水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产业活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升社会总体就业水平。

数据显示,不同层次的城市,数字化发展的主动力有所差异。数字化程度高的城市主要是产业驱动,而后线城市更多是产业+政务双轮驱动,甚至主要是政务驱动。当前,中国数字化进程正从消费互联网主导转向产业互联网主导,消费以及政务的数字化发展率先落地并已经深入到后线城市,而产业互联网则仍在发展的前中期,现阶段主要聚集在头部城市。后线城市的数字化发展很大程度是由政务驱动,随着数字政务发展进入攻坚期,其指数增速不及产业板块,导致五线城市整体增速与头部城市拉开差距。

保罗·罗默则认为强调,中国不仅有成功的城镇化模式,而且有清晰的政府规划来规划城市的发展。此外,中国还可以贡献一种新的模式,就是利用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作为一种动力,充分抓取科技的好处。利用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引导所有人都朝着对社会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国可以向全世界展示如何把城市作为公司来管理,城市之间有竞争能够带来什么好处。保罗·罗默认为,中国可能是全世界各国城市之间竞争最充分的国家。在中国,每个城市都想吸引更多的居民和企业,而且是不同背景、不同技能水平、不同经验的居民和企业。城市对“拉”居民和企业的这种竞争,才能保障所有人和企业都有机会参与新世界。此外,这个模式要行得通,城市还有其居民和企业中获得更多好处,城市变好了,产生更多经济活动,土地变得更有价值,让政府、居民、企业等都共享收益,从而鼓励进一步的让城市变得更大、更强、更好的努力。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在2019数博会"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高端对话上表示,数字经济是没有围墙的开放经济,需要全世界共建共享。作为国家首个综合大数据综合实验区,贵州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主要方向,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带动就业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推动全省经济增速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前三;全省大数据相关企业从2013年不到一千家,增长到2018年的9500多家,苹果、阿里、华为、腾讯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落地贵州,白山云等本土企业迅猛成长。贵州始终坚持把融合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和万企融合大行动,全面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三次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截止2019年5月已有一千多户企业实施了改造,上云企业超过一万户,2014年以来全省两化融合指数在全国的排名提升了十位。贵州始终坚持把应用作为数字经济的推手,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大数据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生态环保等各行各业的应用水平,全省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前三。在全国率先实现远程医疗、省市县乡医疗全覆盖,被列为大数据建设试点,环境监测环境信息服务等方面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贵州始终坚持把环境作为数字经济的保障,建成贵阳国家级互联网骨干支链点,信息基础水平在全国排名提升十四位,在全国率先制定和颁布了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等文件和地方法规,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安全综合场,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全力支持数字领域企业和人才在贵州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当今的贵州数字经济源源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城市新机遇:数字孪生城市

人类正全面进入信息社会,站在发展的大格局上看,处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加速转型过程中,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人类的发展,也为城市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这是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在2019数博会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产业创新全球论坛”上所做的判断。

2018年底,中国信通院推出了首个《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2018)》,指出2017年中国信通院首次提出“以数字孪生城市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理念。中国信通院指出:当前,物理世界和与之对应的数字世界正形成两大体系平行发展、相互作用,数字世界为了服务物理世界而存在,物理世界因数字世界变得高效有序,数字孪生技术应运而生,从制造业逐步延伸拓展至城市空间,深刻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

2019数博会:数字孪生城市和智慧民生产业崛起_第3张图片

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辛勇飞在2019数博会“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产业创新全球论坛”上表示,城市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是人口聚集中心,也是经济活动中心。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或因"城"而"市",或因"市"而"城",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形态和产业结构的演进紧密关联、相互作用,推动人类社会步入现代文明。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城市发展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变革期和关键机遇期。数字孪生将推动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商业模式等的重塑重构,与中国快速提升的城市化进程相结合,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信通院指出,所谓数字孪生城市,是未来实体城市的虚拟映射对象和智能操控体,形成虚实对应、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巨系统。所谓“数字孪生”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最早出现的智慧工业和智慧建筑领域,最典型的应用包括物理设备的数字孪生、智能建筑的数字孪生,也就是通过丰富的传感器建立实体物体的数字映像或镜像,在数字世界重构一个虚拟的物体,而这个虚拟的物体具备实体物体的所有特征,同时人们还能通过操作虚拟物体,把指令传回到实体物体上的控制器,完成对实体物体的操控。

数字孪生早期在数字仿真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产品设计和检测;随着现实中的传感器数量、5G网络传输能力以及大数据收集、存储与分析等能力的增强,越来越有机会建立现实环境中真实物理的虚拟镜像,同时通过数字操控进行模拟仿真得出最佳操控参数后,再投产到实际的物体控制设备上。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在2019数博会“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产业创新全球论坛”上表示,数字孪生城市更强调的是一条新兴的技术路径,其本身与智慧城市并不冲突,而是从原有的局部优化提升到全局优化,是一种新理念、新途径、新思路,数字孪生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手段和支撑。

《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2018)》指出: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城市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和集成创新的大平台,但纵观多年来智慧城市中,基本上是单点的、割裂的,集成的、融合的少。技术间缺乏系统架构级的融会贯通,造成应用离散化,信息孤岛化,平台多元化,集成创新的乘数效应尚未释放出来。实际上,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已近十年,至今却无一个城市自我标榜已建成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面临技术和非技术两大瓶颈难以突破,可谓举步维艰。非技术瓶颈方面,主要指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庞大资金问题一直没有找到解决之道,政府和市场边界难以划分,工程周期长、投入高、变数大,企业盈利和资本回报前景模糊等。

整体来说,数字孪生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阶阶段。在城市信息化发展的第一阶段,通过信息化、电子化和数字化,希望建成初步的城市信息化治理与管理系统,这就是智慧城市阶段,至今虽然已经发展了十余年但仍处于初期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互联网+政务”,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城市政府的各个委办局、企业应用等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化的应用;第三个阶段就是城市通过基础设施云、平台云、应用云等以及物联网、5G等,把更多的数据汇集到云上,形成全域城市大数据;第四个阶段就是数字孪生阶段,以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形成了与物理城市相对应的数字孪生城市,充分利用前期形成的城市全域大数据,为城市综合决策、智能管理、全局优化等提供平台、工具与手段。未来十年,将看到数字孪生城市的启动与推进。

赛智时代总裁、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在2019数博会“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产业创新全球论坛”上表示,数字孪生是实现城市数据价值非常关键的一步,从海量数据汇聚过来后,先进行结构化工作,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灾务及恢复以及数据安全,再进一步构建与物理世界的模型训练,通过数据学习和分析、预测和推理,建立城市管理者对物理世界的洞察力。

数字孪生城市是智慧城市的高阶阶段,因此必要前提是城市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于全新的城市建设来说,可以一步到位,规模数字孪生城市。雄安新区在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借助大数据深度挖掘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数字呈现、网络互联到智能体验进行全方位谋划,实现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对物理世界的人、物、事件等所有要素数字化,生成全数字化城市。

数字孪生城市的另一个例子是新加坡虚拟城市。2015年,新加坡政府与法国达索系统等多家公司、研究机构签订协议,启动“虚拟新加坡”项目。该项目计划完全依照真实物理世界中的新加坡,创建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法国达索系统建筑与城市行业解决方案总监朱小羽在2019数博会“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产业创新全球论坛”上介绍,新加坡在之前已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非常成功,已经有很多政府部门上信息系统,但面临的问题是每个系统都相互孤立,没有连接起来。达索要搭建的是整个城市信息模型,给政府、给老百姓提供信息的发布和共享服务。

新加坡选择通过三维技术来呈现整体城市信息,并选择达索3D体验平台来完成这项工作。虚拟新加坡项目不仅是数据的集中展示,更多是为政府管理者提供决策的平台,因为政府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需要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撑,如果用抽象数据来表示信息的话,管理者很难理解,所以用很直观的3D方式展示出来,包括灾害管理、污染管理等。“虚拟新加坡”平台计划于2018年,面向政府、市民、企业和研究机构开放,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环境模拟仿真、城市服务分析、规划与管理决策、科学研究等领域。新加坡政府还在同时打造“智慧国家传感平台”,统一管理境内的传感网络设备管理、数据交换、数据融合与理解等。例如,新加坡将11万路灯互联,以集群的方式部署无线网络设备、各类传感器设备。

智慧民生:从数字政务到数字产业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向着数字孪生城市高阶阶段推进,一方面城市里的智慧产业正在慢慢积聚能量,推进智慧民生产业的量变到质变。正如《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所指出的,数字化程度高的城市主要是产业驱动,而后线城市更多是产业+政务双轮驱动,甚至主要是政务驱动。随着“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推进,医疗、餐饮住宿、金融、教育、生活服务、旅游、商业服务、交通物流、零售、文化娱乐等智慧民生产业,在积累量变动能。

当前,智慧政务和“互联网+政务”是发展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服务的主要形式,已经从政府和政务信息化发展到各种类型丰富的现代化模式。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罗宁在2019数博会“政府信息化大会”上指出: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全球治理、国际竞争、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课题与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技术范畴,起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全面加快政务信息化创新发展,打通政府部门纵横联动的“大动脉”,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很多领域甚至成为推进改革必不可少的创新利器。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在2019数博会“政府信息化大会”上介绍,我国政务信息化起步于80年代末,经历了从探索12金工成为标志的单项应用阶段,到新世纪以来的综合发展阶段。从从十五时期的启动,十一五时期的全面建设,到十二五时期的转型发展,基本上实现了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重点业务的信息化以有政府网站的普及化。十三五时期国家又进一步提出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在充分肯定我国政务信息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

根据联合国政务信息化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政务信息化国际排名一直在快速稳步上升。在线服务指数上升到了第29位,已经处于世界相对领先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政务信息化更是进入了数字化深入融合的阶段。从数字福建到数字广东,数字浙江再到数字贵州,数字海南,各地信息化建设成果斐然。

《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政府信息化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数字政务指数比2017年增长32%,数字政务服务向“多服务汇聚、全流程在线”方向不断深化,呈现出“入口上移、服务下沉”的发展态势,对营商环境、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云计算在政府间的普及程度进一步加深,政府用云量同比增长404.7%,是用云量平均增速的1.86倍,远高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增速。此外,数字政务与营商环境及GPD呈强相关性,对后线城市更有意义。后线城市GDP较低,传统产业活力较差,通过数字政务等方式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更有可能吸引到外部资源的投入,最终带动地方经济走出创新的发展路径。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影响,政务信息化要在工作路径方法上创新突破,以创新思维、开放思维、服务思维和系统思维打破传统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着力实现四个转变。罗宁认为,首先要打破思维惯性,强调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优化工作流程、创新业务模式、改革管理制度、强化纵横联动协同治理,强化技术供给侧创新,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推进“放管服”等改革任务,助力政务治理,实现由项目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动力转变;其次是打破理念束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采用委托代建、以租代建、服务外包等新模式,促进工程建设主体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形成政务公开、数据开放、社会参与的常态化机制,实现由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向政府与社会投资双轮驱动的机制转变;第三是打破服务瓶颈,紧密围绕民生保障、扶贫脱贫、惠民服务等社会公众的切身难题,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创业,实现以行政办公需求为主向以服务公众需求为主的重心转变;第四是打破路径依赖,统筹共建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统筹协调政务业务纵横联动,尤其要注重统筹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大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和有效汇聚,实现由分散建设向共建共享的模式转变。

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益民教授在2019数博会“政府信息化大会”上提出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政府数字化转型涉及到决策模式、组织架构、运行模式、服务模式、数据治理、人力资本和文化氛围等多个方面的变化。随着公众对政府提供公共价值能力的期望不断提升,政府要重新审视数字化环境下的治理方法与战略,不断的推进数字化转型,并与公众和企业紧密合作。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公共服务的高效化。电子政务的演进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单个政府的内部办公自动化为主,第二个阶段是以行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为主,第三个是以社会公众为中心来构建信息系统,第四个是政府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高度融合阶段。数字政府的建设,可以划分为业务突破、区域推广、融合扩展、价值重构和优化创新,对应着探索、推进、组织、重塑和完善。我国当前的政府数字化转型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业务突破阶段,其中有两个非常典型的业务突破: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而政务服务又在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理念引导方面,即以人为本。

由上可见,数字政府、智慧政务、“互联网+政务”等正在深刻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和政务的智慧化和数字化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的主导型建设项目,同时与智慧产业特别是智慧民生对接,带来智慧民生产业的大发展。

2019数博会:数字孪生城市和智慧民生产业崛起_第4张图片

参展2019数博会的航天信息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IT行业高新技术国有上市公司,近年来航天信息重点发展金税产业、金融科技服务产业、智慧产业、网信产业四大产业板块,面向政府、行业、企业信息化市场,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一体化解决方案。航天信息在税务、公安、粮食、市场监管、交通、企业征信、邮政物流、政务等领域服务于近1500万企业用户和各类政府客户,是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的重要企业。

在智慧政务方面,航天信息通过“互联网+政务”、“数字政府治理”的智库咨询服务,从服务事项梳理、组织设计、流程优化、平台搭建、大厅建设、协助分析、辅助决策等方面,帮助更多的地方政府全方位建设“一门式”、“一窗式”的公共服务,实现标准化(审批、监管、执法)、平台化(办理、服务、监管)、联动化(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市民、线上与线下),数据融合共享,为当地政府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大生态,实现服务与政务相互促进。

例如,航天信息提供包括综合办税、发票代开、发票申领、发票认证、涉税证明打印、电子发票查询打印、智能导税、智能服务、社保查询及缴纳等多种业务的7*24小时自助办理。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300多个自助办税大厅,投放终端超过2.5万台。而航天信息也将自己服务于智慧政务的能力伸延到智慧民生端,其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围绕涉税业务领域,构建税务机关、零售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一座桥梁,将服务内涵从服务税务机关、纳税人拓宽到服务消费者,应用于百货购物中心、便利店、商场等场景,实现自助购物、自助支付、快速开票、发票打印等一站式服务。航天信息的新零售解决方案进入麦当劳、星巴克、苏宁易购、五星电器等连锁零售企业,在丝芙兰等新客户中开展试点,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与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大力拓展智慧酒店涉及的综合系统和酒店自助设备市场,相关系统及自助设备也在部分连锁酒店中使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8 年,航天信息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排名第28位;在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排名第 10 位;在中国方案商百强排名第4位;在《财富》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第251位。2018年,航天信息实现营收营业收入279.40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16.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95%。从航天信息的营收规模和业务构成来看,已经从过去传统的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类业务,发展到以智慧政务和智慧民生业务为主,特别是以自己的优势连接政府服务与民生产业,成为积累和释放未来城市经济动力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类似的变化普遍发生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中国软件百强、中国方案商百强等技术供应商的身上,他们正在成为推动智慧政务到智慧民生的主要推动力,进而不断提高中国城市的数字化程度。

总结来说,大数据与城市场景相融合,结合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以及政务、民生等智慧产业,能够带来万亿的市场和产业机会。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和城镇的数字化,是21世纪不容错过的全球最大的经济机遇,没有之一!(文/宁川)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数博会:数字孪生城市和智慧民生产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