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简介
---中国老张
什么是艾灸?
一般人听说艾灸,都会想到针灸。其实针灸是两种疗法,包括针疗与灸疗。它们有相近之处,且有相辅相承的治疗作用,所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具体来说,两者其实是有很大不同的,由于历史原因,灸法衰落,出现了重针轻灸的现状。其实艾灸疗法是一种更为自然疗法,更适合普通人选择应用。
艾灸是指用艾绒制成的艾炷、艾卷等,点燃后,在身体相应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灸火的温和热力刺激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进而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艾灸的起源?
艾灸中的“灸”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灼”,是灼体疗病之意。艾灸是随着人类对火的应用而产生的,并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古人在煨火取暖时,由于偶然被火灼到而解除了某种病痛,从而发现了烧灼可以治病,接着就通过尝试而发明了灸法,这就是灸法的起源。最早古人采用树枝、柴火取火熏、熨、灼、烫以消除病痛,以后才逐渐选用“艾”为主要灸料。艾,自古以来就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到处生长,因其气味芳香,性温易燃,且火力缓和,于是便取代一般的树枝燃料,成为灸法的最好材料。据《左传》记载,鲁成公10年,晋景公病,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晋朝杜预注解:“攻”指艾灸,“达”指针刺。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可火”与“不可火”的记载,其中所说的“火”,指的就是艾灸。
艾灸是一种古老的理疗方法,但历史悠久不代表它和现实脱节,其实它反而是更适合于现代人的养生方法。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要接触比古代人一辈子接触的都要多的信息,每个人都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压力,而且由于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及环境及食品的污染,使得人们的身体每天都要面对重重考验,诸多的问题都会造成了体内阳气大量的流失,所以现代人80%以上都阳气不足。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阳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基础。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气决定长生。不断的透支,日积月累,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如腰酸背疼、失眠健忘等,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所以我们要学会养身体之阳气,身体并不是病了才去治而是要在“未病”之时来养,避免生病。
艾灸就是补阳气,治未病的最好方法,宋代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讲道:“扶阳之法,艾灼第一”。艾灸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通经活络,调节身体阴阳,扶补先后天之本,所以现代人需要艾灸这种绿色保健方法。
艾灸的具体功效有哪些?
1、艾灸可补虚强壮,扶阳固脱
《本草从新》说:“艾叶……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灸火的热力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了阳气的重要性。阳衰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此时,就可用艾灸来温补,以扶助虚脱之阳气。《医学入门》一书也说:“虚则灸之,以火气似助元阳也”。临床上,各种虚寒证、寒厥证、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等病证皆可用灸法治疗。
2、艾灸可去湿逐寒,行气活血
《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医学入门》一书也说:“寒者灸之,使共气之复温也”。灸火的温和热力具有直接的温通经络,驱散寒邪功用,这正是“寒者温之”的具体运用。《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艾灸可以通过艾的燃烧所产生的热,荡涤风、寒、湿等诸邪对人体的伤害,使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行。气血的运行得以通畅。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曲冷激型荨麻疹、冻疮、网状青斑等等病证。、
3、艾灸可补益中气,升阳举陷
《灵枢·经脉篇》记载:“陷下者灸之”。《针灸易学》一书中也记载:“气虚补之,针所不能为者,则以艾灸之”。人以阳气为本.阳气盛则体魄健,如阳气不足,中气下陷则体弱多病。事实证明:用艾炎的方法可以用来温补阳气,调养五脏,补充人体中气之不足,对于气虚下陷所导致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推动气血的运行,使其“补之”、“升之”。如:胃下垂、子官下垂以及面色无华、萎黄、体弱消瘦、发育不良等,用艾灸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
4、艾灸可清热泻火,消肿散结
《医学入门》说:“热者灸之,引郁热之邪外发也”。艾火的温热能使皮肤腠理开放,毛窍通畅,热有去路,从而引热外行。一些热证,通过艾灸法治疗之后,可以引热邪、火邪从体内排出;一些体内的壅滞,可以发散。故灸法可用于某些热性病,如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甲沟炎等。对阴虚发热,也可使用灸法,可选用膏肓、四花穴等治疗骨蒸潮热、虚痨咳喘。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所以,临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病证。
5、艾灸可调整阴阳,平衡五脏
《灵枢·官针篇》云:“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结络结坚,火所治之”。艾灸可以泻实、补虚、调整阴阳,使体内的偏盛、偏衰得以纠正,令人体的五脏得以平衡,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肾阴虚而造成的雀斑、黄褐斑、黑眼圈;肾阳虚造成的冻疮、痹症等,都可以用艾灸调之。
6、艾灸可疏风解表,温肌祛邪
《外台秘要》云:“是以御凤邪以汤药、针灸、薷熨,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其能,针、药、汤、散皆所不及者,艾为最重”。又云:“诸疗之要,艾火为良,要中之要,无过此术”。故艾灸之火,可以迅速产生热效应,渗透入肌肤,疏散风邪,以达到治疗作用治疗如荨麻疹、口眼歪斜、白癜风等风邪所致之症。
7、艾灸可温经通络,除邪止痛
中医认为痛则多因外邪伤及经络,而令经络“不通则痛”,或因虚“不荣则痛”,而艾灸则可以通过“穴位——经络——脏腑”这一作用途径,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调理脏腑,达到“通则不痛”的作用。
8、艾灸可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无病时施灸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医学入门》也云:“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固。百病不生”。《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记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俗语也说:“若要安,三里长不干”。这说明艾灸之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调动人体生理功能。强壮人体脏腑功能,促进人体健康,有预防病毒,预防疾病,具有保健作用。如经常艾灸人体中脘、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大椎等穴,具有增强脏腑功能,防病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灸法对人体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1、灸疗可使人体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色素、血清免疫体等显著增加,可以提高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机体防御抗病能力;
2、灸疗可以调节异常血压,使其恢复到正常范围;
3、灸疗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促使新陈代谢;
4、灸疗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5、灸疗可以改善呼吸功能,使通气量、肺活量、耗氧量增加;在病理情况下能使气道阻力下降;
6、灸疗可以促进利尿,改善肾功能;
7、灸疗对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过度增强时,艾灸可使之恢复正常;
8、灸疗具有调整各种分泌腺的作用,如在病理状态下,对消化液、唾液腺,以及副肾、睾丸、卵巢、甲状腺、胰腺等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使各种分泌腺的功能趋向正常;
9、灸疗还具有解热抗炎、抗癌、止痛等作用;
10、灸疗可以减轻肌肉疲劳,对于防止疲劳和恢复疲劳都是十分有效的。
艾灸可以治疗四百多种疾病,而且疗效确切。神妙的艾灸还能预防治疗各种慢性疾患和全身病,其临床事例如下:除去体内恶臭,动脉硬化,血压调节,口腔炎,宿醉;促进高脂血症者的脂肪分解,防止肥胖;并能安胎温子宫,顺调气血流通,利肝胆等五脏六腑;湿疹,肿胀,疥癣等各种皮肤病;腹部冷痛,腹部胀满,四肢无力症,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慢性痢疾,泄泻;筋肉痉挛,四肢痉挛,颜面痉挛,四肢麻痹,颜面麻痹,全身麻痹,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呙斜;月经不顺,生理痛,崩漏,冷带下症;不安焦躁感,强迫观念,恐怖感,阳气虚弱,多梦,不眠症,癫痫,癫狂发作,尸厥,全身强直,疝痛,头痛,齿痛等神经系统病患;胃癌,肝癌,胰脏癌,肺癌等各种癌症;肿瘤,癞病,梅毒,淋疾,脑肿瘤,白血病,痛风,咳嗽,发汗,解热,支气管炎,喘息,肺结核,肺炎,感冒,利尿,妊娠中毒症;全身浮肿,子宫肿瘤,筋肉麻痹,各种炎症,肾脏结石,黄疸;各种呼吸系统疾患,脚气病,补血强精作用,过食,消化促进,呕吐,眼充血,日射热病,打嗝,慢性胃炎,头皮屑,圆形脱毛症,秃头,不孕症,瘊子(各种疣),自汗,盗汗,连珠疮,瘰疬,恶心,腰痛,胃炎,急性食滞,气滞,耳鸣,耳聋,失语症,言语障碍,中耳炎,蓄脓症,咽喉肿痛,痔疾,刺伤,吐泻,霍乱,痛经,扁桃腺炎,慢性疲劳,疟疾,肝炎,肝脏解毒;利尿,促进体内各种异物质、宿便等毒素排出体外,脂肪肝,间歇热,健胃,结核热,化脓性肿胀;新鲜艾叶汁外用,咬虫蛇毒、外伤救急时简易解毒;勃起不全,性冷感症,淤血,打扑伤,风湿关节痛,全身疼痛,冻伤,产后痛,胆囊炎,胆囊结石,肾脏炎,膀胱炎,膀胱结石,促进胆汁分泌,肝硬化,腹水,神经衰弱,火伤治疗,促进皮肤细胞再生,防止老化,健忘症,痴呆,痰多,胸痛,郁火病,忧郁病,心火病,寄生虫驱虫剂,抗菌杀菌作用,便秘症,脊髓神经麻痹,热病,蜂毒解毒,恶疮,大肠炎,被放射线损伤细胞,抗炎症,健脾胃,虚寒痛症,不省人事,血毒,元气不足,视力强化,保进新陈代谢,自生力强化,自然治愈力向上,红血球和白血球增加,免疫力增强等等。
总之,灸法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已被临床所证实,灸法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