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花始红

叶绿花始红_第1张图片
(雁韧摄)图片发自App

红花还须绿叶扶,这是自然法则。植物如此,人生亦是。

“江山自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苑繁荣,人才辈出。诗文创作也如其他事业一样,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推陈出新的。

我不敢妄论谁有才,谁能,谁行。反正“天生我材必有用”,你行我也行,我行你更行!可有时候,真还得讲讲你我有无机遇。

不是自夸,也无心吹牛,以笔者对文学的兴趣,热爱,真挚,执着,耐心,坚持读书、练习写作50年,默默地爬了无数的格子,假若早30年遇上这一神奇的平台,遇上中的无数伯乐,吾生也早,得其时机,一不小心,恐怕早已“文名满天下”了。

可是,我错过了许多时机。

这一平台,自有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拥戴,为它作文投稿。有大批精英为它尽心竭力地工作,按说无须我这地处僻壤,宛如井底之蛙的老者摇旗呐喊,击鼓鸣锣,顶礼膜拜,它早就风行世界,让天下文友得益多多。

对我有知遇之恩,作为受益者之一,我还是不由自主说了这一番题外话。

这一代人的生活,比上一代人的生活美好。一代人比一代人强,一代人比一代人幸福。历史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本当如此。

叶绿花始红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社会发展,物质丰富,年轻一代吃的鱼头多多,也愈聪明,愈有才。将一个平台弄得风生水起,宛若朝阳,如日中天,前程无量,还有大把世界做。

不怕看官笑话,我这个年逾古稀之人,能自如地使用智能手机写作,还是家中的孙辈教的。我能下载,发文,又是家中教中学的女儿面授的。

何况,还时不时给散文随笔专题的编辑老师或其他文友,发发简信,请教了许多疑难问题,他们都热情而耐心地为我作了中肯的解答!

寻千里马易,觅伯乐难。历朝历代的人,都如此说。事实亦然。

当年沈从文先生,从湘西到北京寻他的文学梦,开始他的文学之旅,住在窄而霉的小屋中,冷灶灰凉,锅锈煲烂,柴米油盐皆无觅处,连一碗热开水都不易喝上,既无粥饭充饥,也无方便面好泡,更遑论煮咖非,冲香茶,食有鱼了。

在那种无援无助的窘境中,他忍饥挨饿,受尽寒意的侵袭,仍没日没夜地坚持写作,又一篇篇的投向报刊。以他的“耐烦,”以他坚韧的意志和湘西人的执着,勇敢地追逐他的梦想。

一个从僻壤走向大都市的文学青年,在他人生的历程中,山路弯弯,羊肠小道,坎坎坷坷,布满了荆棘,他却毫无畏惧,从不胆怯,怀着他愉快的希望猛勇地前行。

沈从文先生的精神自然可嘉,他的意志,毅力,作品,近百年来,一直为读书人所称道。

他的作品被许多异域的图书馆整套收藏。美国竟有人研究他的作品,写了论文而成为博士。但如果没有郁达夫、徐志摩两位先生的关爱、扶持、帮助和绍介,他肯定要走更艰难,更曲折,更漫长的路,才能到达他理想的目标。

沈从文先生的人生经历和自学成材的故事,让我钦佩不已。

郁达夫先生,徐志摩先生都是颇有成就的作家和诗人。他们的作品上百年来,一直被文学爱好者所阅读 ,所传颂,而让我最感动,最钦敬的,还是他们关爱新人,奖掖后进的精神和海似的襟怀。

于是,我想起了,想起了那些学有所长的编辑,还有平台的所有工作人员,从官方到基层,他们为我们这些热爱的作者,所付出的时间,心血,以及一切劳动。

草木有本心,喝水不忘掘井人。对创建者,对的编辑和所有经营人员,我深表谢意。祝你们工作顺利,新春快乐!

我想,这一番言语,或许也是很多作者所想说说的罢。

                2018年2月21日

叶绿花始红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叶绿花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