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科不是985,我们不考虑

最近,一个堂弟在找工作,跟我抱怨,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公司对他的本科学历挑三拣四,我已经考上研究生了,难道仅仅因为我的本科不是985就被拒之门外吗?

堂弟本科就读于一个普通的二本,考研到了一个普通的985学校,通过了司法考试,人长得帅,言谈举止都不错,可就是因为本科不是985,在今年的就业中失去了很多机会。

你本科不是985,我们不考虑。

这几年的招聘季,经常听到上面这样的话,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各种就业歧视的年代,这只是其中之一的学历歧视。

看着每年都会因为这些所谓的歧视展开各种讨论的人们,我有时候也会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有一次和一个在某央企做HR的朋友聊天,我问他,“你们招人的时候为什么设置了那么多条条框框,尤其是要求本硕985这种条件,难道非985的毕业生就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吗?”朋友听了后,不快不慢地说,“这些条条框框的条件卡掉一大批人后,我们照样能招到不错的学生,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招聘成本,为什么不采用这个方法呢?你知道多一个学生来公司面试,公司就要多一份支出吗(他指的是往返路费和住宿)?”我无言以对。

从公司的招聘成本去考虑,用一些条件筛掉一些人的确是有道理的,有的岗位招几个人,投简历的上千人,不可能一个一个都要去面试,于是就有了以下流程:本科生不要,还剩500人,六级没过的不要,还剩300人,专业不对口的不要,还剩100人,本科不是985的不要,还剩50人,好了,进面试的就这50人。

是不是很残酷呢,可现实就是这样,在被刷的因素中,本科非985只是其中一个,还有很多大家不曾注意的因素,比如男女比例问题,有时候被拒仅仅因为性别这个无法改变的条件。

而如果站在求职者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的话,真的是会把很多人才埋没,其中不乏一些无论是天赋还是学识水平都超一流的存在,可是对于企业来说,只要不是不可替代的,那些工作谁做都能做好的话,他们宁可牺牲这部分机会成本而去选择更加有效率的招聘方式,这是一个互相博弈的问题。

最近刚刚结束考研,一个叫李林的大连理工大学的讲师火了,因为他在考研之前的“押题”(姑且叫押题吧)与真正的考题达到了惊人的相似度。随后演变成了轰轰烈烈的泄题事件,尽管教育部和李林本人都出面做了澄清,风波却没有一丝平复下去的迹象。

从这历年的考研真题泄露事件来看,很多公司也对研究生的质量有所怀疑,宁可去相信更加公平的高考,也不仅仅看研究生学历。可以说,这种损害广大考生利益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非985本科生考入名校后依旧就业困难的局面。

凡事都有例外,在每年的招聘季中,也有不少学历背景一般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实力成功进入那些招聘要求苛刻的单位。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高考没考好,到了一个安徽的二本学校,金融专业。他一进校就跟别人显得很不一样,别人逃课打游戏的时候他都用来学习了,后来又修了英语的双学位,大四把专八考过了,更考上了某985学校的硕士,读研期间既过了注会,又拿下了司考,堪称神人。最后找工作的时候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收到了3家的offer,硬生生利用自己的努力弥补了学历上的不足。

你看,成功的例子是有的,可能有的人会说,这样的大神毕竟是少数,不是每个人都能考过这些高难度证书的。

是啊,本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啊,就像本来就没有随随便便就考上的名校一样。在这芸芸众生中,大多数的我们都终将是作为一个平凡普通的人直到老去,成功者万里挑一,无论是什么行业。

从来都是我们适应环境,而不能要求环境适应我们。每个人都有抱怨的权利,但是不要总被这些无意义的事情占据太多精力,而是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最终使自己在面对将来的命运时,能够拥有选择的权利,而非坐等被挑选。

希望每个人的努力能换来HR这样一句话:“虽然你本科不是985,可是你的努力,你的成果证明你同样很优秀,我们破格录取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本科不是985,我们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