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17年,40天的春运带来了27亿人次的客流量,而中国总人口才13亿。
那么,你经历过春运吗;是否坐过七八个小时的长途大巴,乘过20个小时以上的火车;有在车站见到返乡的农民工吗,那些抱着孩子,挑着巨大方形行李包裹,拎着大包小包的外来务工人员吗;问的再赤裸一些,你曾见到过,并且身处于这些曾经面临被大城市清退的人群中吗。
如果你并没有听过、见过、并且经历过,那么对于你来说,春运只是一个存在于传播媒体中虚无缥缈的概念而已。你并不理解,也不懂得,什么叫做,“过年了,我要回家”。
就像很多人从出生开始,一直到结婚生子,都不会明白,“讨生活”,这个三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去年武志红提出“巨婴”的概念,说在中国有一部分人,无论男女,从来都不会长大。行事逻辑仍与5岁孩童一般,只是换了副更大的躯体。前段时间勇于让高铁停开3分钟的妇女同志便是最好的例证,不可思议吧,她居然还带着个孩子。
巨婴们从小受到9年义务教育,读了大学研究生,长期居住在城市,于是默认任何人都是如此。怎么会有人好几天不洗澡露宿在车站广场,分不清南北广场进站口,甚至看不懂车票不识字。
所以每年在普通列车进站处,总有工作人员对着满脸通红、尴尬傻笑的打工者大声叱责,伴随着的是周围人嫌弃的眼光。当然,车站人员被简单重复的工作内容所折磨,如果要求其语气永远温柔如水肯定不现实。我所反对的,是所有人对那些千里迢迢返乡着的讽刺讥笑和毫无人情味的冷漠态度。
没有在停水停电的山村中生活过,对父母节衣缩食凑学费没有概念的人,怎么可能懂得,会有存在某种人,他们从穷乡僻壤中跑出来,离开自己五六岁的孩子,到一个陌生无比的大城市中做流水线上的枯燥致死的工作,只为了能够在过年时带回家一个新的电饭煲,一台新的彩电,一部新手机,让家里的人生活的更好一点。
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情怀、抱负、梦想,没有网购、iPhone、区块链;只有埋头赚钱,娶媳妇生娃,让日子再过得舒坦些。
因此他们很简单,由此表现出存粹的善,与明显的蠢与恶;笑的时候毫无保留,真实到让人感到不适。类似,愚蠢无知的时候,也同样让人失去沟通的希望与耐心。
因为也许他们在你的眼中是低素质人群,但是你想过吗,社会是分层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可能就是他人眼中的低素质人群,甚至自己毫无意识。
鄙视链永远是存在的,没人能够爬到最上边,而头顶没有一只猴子屁股。
所以尝试多一些理解,对于哪些曾经无法理解的人。少一些在道德高地上义正言辞的说教。多释放出一些善意,的地方顺带帮一下。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会被陌生懵逼的环境温柔以待。
另外,对于春运,当我们看到在窗口排长队买不到票,也不知如何进站的务工者,可能会感觉到社会不公。如果曾有这种感受,希望你能进行以下的思考,毕竟情绪无用,只会增加看清现实的难度。
一,春运现象,是背后是短时间内大规模的交通需求。这是我们找到的第一层原因。
二,更近一步思考,是谁,他们为什么会在统一的时间段内产生同样的需求。
三,如果仔细分析,春运人群主要包括农民工、家在三四线而工作在一二线城市的打工族、以及放寒假的大学生。他们需要在春节,回到自己孩子、父母、家人的居住地去过节。这背后是中华传统文化,它深根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每年的这个时间,我要回家,一家人要团圆。
四,再进一步,除了学生,为什么其他人不选择在自己的家乡工作?
五,因为大城市机会多、经济发展好。
六,为什么,人数会这么多;全世界每个国家的大城市都具有吸引性,是仅仅中国城市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吗。其他国家在家人团聚的节日时,也会出现类似春运这种现象级事件吗?还是仅仅因为中国人口多,所以才会发生?
当一个人对这些问题思考,得到了自己的结论。他才有可能为解决这个问题作出贡献,如果并非只想单纯的进行情绪表达。
70后记
在每个时代中,都有人获益,有人被牺牲。
感谢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让春运期间,越来越多想回家的人都能合家团聚。
壮哉我大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