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嵌入式工程师应对中年危机的上中下策

作者:嵌入式老鸟火哥

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嵌入式老鸟的职场之道 】

 

之前火哥有一篇为什么电子通信,嵌入式工程师会有中年危机的文章,给出了一些中年危机的原因分析,但是并没有给意见。这篇文章我们继续聊聊这个话题,给一些建议。火哥用古代军师的风格,为如何应对中年危机提出上中下策。

 

上策: 不断寻找发展能自己做主的事业,将其变成经济收益

 

关于上策,火哥拟过很多个题目,比如做好个人投资理财,做好个人创业(广义的),掌握核心竞争力等等,但是总感觉无法表达所有意思,想来想去现在这个题目表达的意义更广。

 电子通信,嵌入式工程师应对中年危机的上中下策_第1张图片

 

之前谈到的中年危机失业的原因很多时候是行业经济形势、政策等宏观上面的因素造成的,与其蚍蜉撼树地想法办法对抗行业洪流,不如想清楚在危机爆发的时候,你有多少可以自己做主的事情,并且让这些事情为你产生经济效益



打个比方,你早年投资了一线城市的房产,每月有1-2万的房租收入,这个房租收入就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事业,这笔收入可以让中年失业根本无法伤及到你。中年危机真正伤害的是那些失去当下工作,举目四望却没有任何可以自己做主的收入的人。



啥是自己能做主的事情?这其实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受你掌控和绝对不受你掌控的事情。比如之前房租的例子,也有租金下跌或者空置的风险。有人觉得创业当老板就能自己做主,打工就只能任凭别人摆布,其实这也不全对,很多行业的老板(比如金融,外贸)也要看天(各种行情,政策不受自己掌控)吃饭,有些打工者的能够负责公司的核心业务,掌握公司核心客户资源,这也有很大的自己做主的权限。



所以能否自己做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火哥认为,一项能产生收入的事业,你能掌控六七成,就算是能自己做主吧。



作为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和在校学生最大思维差别就是社会人知道自己能做主的事情太少,原因无非两个,一没占有多少社会资源,二给别人打工,要按照别人的想法做事。所以寻找自己能做主的事业,不能拖不能懒,不能等到30岁乃在35岁危机爆发的时候去寻找,而是工作的第一天就要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寻找能自己做主并变现的事业,尤其是在现代的资源导向型社会,大家都明白资源是需要抢的,不去主动寻找能做主的事业,除非你是自带资源的X二代,否则事业绝对不会跳到你的碗里,只有被别人抢走。



说了这么多理论,举几个栗子给大家参考参考:

 

1. 抑制过度消费,做好投资理财

 

火哥在一线城市外企遇到很多从事非核心业务部门螺丝钉员工,遇到职场天花板的中年白领,技术技能也没有与时俱进,却丝毫没有中年危机感。他们的奥秘就是在年轻时,赶上时代的红利,做好了投资理财,现在他们可控的股票,房产,固定收益等各种资产性收益不低于月工资,虽然他们只是公司中不起眼的小职员,但是中年危机来临裁员的时候,他们丝毫不惧。



做好个人理财,虽然你无法控制资产价格的市场涨跌,但是你至少可以自己做主投资什么,相对于很多工程师在公司里只能被上司安排去执行什么任务,个人投资理财自己所能做主的决策反而可能高于自己能在公司业务中所做的决策的分量。



当然,火哥不建议没有任何基础和积累情况下,放弃当前工作,全职做金融投资。因为投资有风险,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你在业务上无法做主,但是能给你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让你能够稳住军心,做一些具有长远规划的投资决策。



当然,火哥说的投资理财不仅仅限于买房,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合理甚至低廉的价格购入有增值潜力的资产。而且近10年,房产收入也不一定是最高的(一线城市2W涨到6W其实也就3倍涨幅),在外企的人,很多都有接触美股,参考美股纳斯达克指数的涨幅,10年差不多7倍,很多高科技美股涨幅更大。

电子通信,嵌入式工程师应对中年危机的上中下策_第2张图片

 

当然,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人性贪婪的资本市场,骗局陷阱比机会更多。所以作为一名理工科出身的工程师,在做个人理财之前,还是需要学习金融专业的本科基础课程,比如:《经济学原理》,《金融学》,《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世界上最简单的会计书》,《穷查理宝典》等一些经典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在投资中做出理性的决策,预防骗局。



另外,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在投资上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优势,很多投资机会和经济周期,中年人等不起,你们年轻,你们可以慢慢学,等得起。你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开阔自己的视野,不用把目光死死盯住一线城市高不可攀的房产。



A股,港股,美股,债券,石油,黄金,印度股市,巴西股市等全球各个市场,各种投资品,在5年,10年之内,总会出现机会,抓住一次机会,就可以积累一笔不小的本金(以一线城市一套80平的商品房的首付作为一个小目标),本金越大以后的选择的投资机会越多(大笔资金可以做信托,私募等稳健收益理财,1000w资本一年收益60W,胜过大部分高级嵌入式工程师)。



当然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主动去学习去尝试,我相信凭借你们理工科背景和数学基础,自学这些金融知识应该不是难事,就看有没有行动力。做好投资理财可以说是对于没有绝对核心资源的普通人来说,可操作性性最强的应付危机的方法。

 

2. 在你熟悉的情况下,尝试力所能及的创业

 

火哥所说的创业并不是狭义的开一个公司,投资上千万甚至数亿,自己当董事长,管理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甚至坐上大小马爸爸的位置,时不时给自己定一个王爸爸的小目标。



这种狭义的创业对于没有背景和资源的普通人来说几乎是难于登天。实际上,广义的创业就是经营自己的一份小事业,对事业的收入有分配权而不是靠着你的上司给按照市场劳动力行情和工作时间你分配工资和奖金。



这种广义的创业,投资不一定大,不一定要雇佣很多人,可能是花十几万投资一个肠粉店,可能花几万和朋友合伙开一家水果,宠物用品,面点蛋糕店,餐饮店,甚至无本金投入仅靠业余时间经营一个有广告流量的时尚类,育儿教育类微信公众号,一家虚拟用品淘宝店,一个有特色的有流量的抖音,斗鱼,B站账号,在51CTO上录制技术培训付费课程,兼职职业规划师,做一些外包项目等等。



只要你经营的这些事业能带来经济效益,并且你对经济收益有直接分配权,那么你就算是一个创业者,一个老板,区别于普通打工者。



社会上有很多观念认为创业失败率是99%,给人一种恐惧感,让人不敢有这个想法。但是实际上这个观念并没有绝对数据支撑,而且也太古老了,没有考虑到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各种新兴的创业模式,所以年轻人不用因为这个失败率99%的教条带来的恐惧,而放弃尝试的念头,其实现在有很多小投入,甚至只需时间投入的方法,就看你是否愿意去熟悉,愿意去发掘,不要把创业视野仅仅限制在自己的行业,自己的一点点技术上。

 

3. 如果你是创业者,或者在公司核心业务部门,增强你在核心业务方向上的掌控力

 

这种情况有点可遇不可求,但是你在换工作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选择权的。如果你能去的公司是一个行业业绩向上增长的公司,并且你要入职的部门是参与公司的核心业务(注意区分哪些是核心业务,哪些是边缘打杂的工作),并且这项核心业务很通用,同行业有很多公司做相关的业务和技术(比如目前的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那么你要做的应该就是在核心业务的工作领域多花心思。



多多积累,争取到一定的技术话语权,那么你的未来35岁非但不会有危机,反而会是抢手的人才,因为35岁危机主要限制的还是可替换性高的岗位,当然现在大企业分工明确,技术规模化作战,可替换在所难免,但是依然还是有少数人有参与公司核心业务话语权的机会,这样也就跳出了中年危机圈。

 

中策: 不断学习新技能,让你的工作产生资源

 

其实互联网上已经有不少鸡汤文讲述技术要不断学习,走出舒适区,积累人脉等等,但是,火哥在这里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1. 学习要有目的性,时刻要有付出回报比的观念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当然俗话说的是绝对理想的社会(就像古书中儒家所提倡的饶舜禹汤姬昌的理想时代一样)。



现实世界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行业,同样的付出会得到不同的回到。在金融市场上,也存在很多暂时被低估和被高估的投资品(这也反应人类世界不是绝对理性的),比如巴菲特,查理芒格曾经收购过一家公司,公司市值10亿,但是公司账上现金资产就有15亿,花10亿买下公司,这15亿现金就由你掌控,这就是一种价值被错误估计,低投入,高回报的例子。



同样学习技能也有付出和回报不对等的情况。



首先,就是通用的基础的技术的学习过程有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



这个词是从经济学那边借鉴来的,通俗的讲就是同样是提高10分的学习成绩,从80分提高到90分所需花费的努力将远远大于从50分提高到60分。



技术学习这块同理,比如你做嵌入式Linux,已经掌握了I2C, SPI, Input子系统,USB UVC等基础级开源驱动,但是你想提高自己多学点东西,又去深入学习UART Serial的开源驱动,其实多学这一个UART和少学一个UART驱动其实对你的竞争力和待遇提升都不大,出去面试老板也只会给你评价熟悉Linux基本常用驱动开发,至于到底熟悉4种还是5种子系统,其实没这么重要。



当然如果这时候想突破自己,学习一下Audio音频等高级驱动或者HAL层框架,这样出去再就业,遇到做高级多媒体产品和方案的公司,老板对你的评价和待遇就不一样了。



同理,那些基础的计算机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学习也是一样,可能你工作经验未满三年,每天坚持学习一些基础的算法,刷刷题,对你第一次,第二次跳槽帮助可能很大,但是实际面试中能现场考察的算法也就只有这么多,到了5年,10年工作经验,再靠天天学习基础算法,靠掌握几道算法题去面试,就显得没有竞争力了。



其次,很多岗位的技能,你没有真正从事那个岗位,你是无法深入学习的。



比如WIFI, GPU, H264/H265 Codec等有很多Specification、认证标准和固件的知识,你没有办法从事相关的工作岗位,解决实际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只靠网上搜的资料,根本无法把那些一米多高的Specification文档看下去,哪怕能看完,没有实践检验,你也理解不了多少,不了解实际场景实际问题。与其蜻蜓点水地学习这些有很多specification的知识,不如适当放弃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寻找新方向。



最后,尽量多学习新兴的,前沿的技术(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把这些新技术结合到相关的工作岗位中或者及时转行到新兴领域,这也是付出回报率最高的学习方向。



不要被那种成熟技术基础没打好,没做踏实就不能学新东西的观念束缚。



越是成熟的技术,懂的人越多,你靠自学赶超别人的难度越大,反而这些新的技术,很多人说太浮躁,不要什么都追新,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他们根本不懂也没机会做这些新兴的技术,发发牢骚抱怨而已。



你学习新兴的技术,在你前面领先你3年,5年以上的人非常少,你反而有很大的机会弯道超车,而且新技术刚出来3-5年是非常缺人的,一旦真正缺人,老板招人就会放宽标准,什么35岁年龄门槛根本不是事。

 

2. 和一起共事过的人多交流,让他们了解你,觉得你靠谱

 

很多做技术的工程师认为只要埋头做好手头的事就行了,同事,老板自然会看到你的价值,这个说法对吗?



火哥认为这种情况只存在于以前传统制造业,公司只有1-2个技术研发的情况,你做了什么老板都看得到。而随着大规模科技研发企业的崛起,一家公司做技术的工程师就有成百上千,一个部门就有十几个工程师。由于技术分工细致化,复杂化,专业化,其实你自己部门的同事可能都不太了解你做得工作怎么样的,你擅长什么技术,更何况公司不同部门的其它同事。



而技术工程师重新找工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从信息不对称中筛选出真正的人才,尤其是对于35岁以上,对薪资要求不低的高级人才,如何评估筛选,短短1-2个小时的面试(读2篇技术文章的时间可能都不够),就能判断一个10年技术经验的人是不是合适的高级人才吗?稍有不慎就可能高价招到水货(想想NBA中的水货球员,水货状元也不少,况且还有这么多以前比赛录像可以参考,依然招到水货,何况招技术人员更不透明)。



所以35岁以上求职较高级岗位的工程师,大概率是需要靠以前的同学,同事内推介绍,因为同学和同事可能和你有长时间共事的经历,对你的了解更多,也更信任,才敢包票你不是水货。



所以做技术的工程师,可能待过多家公司,在埋头做事的同时,还要和同事多聊聊天,吃吃饭,让你的同事多了解你,知道你的优点长处,和同事合作的项目一定要靠谱。



几年后,你的同事跳槽到其它公司,需要招人的时候,可能会先想到你,给你创造给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人到中年,找工作还要到处求职于陌生人。



这里顺便提一点,人员流动性低的外企,由于长期没有人员流动,导致在其它公司的同事人脉太少,如果到了中年,大规模裁员之际,反而会发现没有前同事的大腿可以抱,这是外企相对于流动性大的国内公司最不利的一点。

 

3. 什么是工作产生的资源

 

在工作中,嵌入式工程师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牛逼的事情,可是牛逼完之后,如何证明自己牛逼过?如何让别人知道你的牛逼?如何让这次牛逼的行为终生受用呢?其实这就牵涉一个问题,是否把你的工作成果变成资源。



对于医生,教师,公务员来说,他们的职称,行政等级就是他们的工作成果产生的资源,对于土建工程师来说,他们的各种资格证书就是他们工作成果产生的资源,对于大学教授来说,他们的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就是工作成果产生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在社会上证明自己的牛逼,明码标价和别人互换。



但是工程师呢?尽管可以在公司升职加薪,但是你在公司的职级和教师,医生的职称一样,是全社会公认的通货吗?



所以在努力工作,解决牛逼的技术问题的你,有没有想过如何把你之前的牛逼变成社会公认的资源呢?上一节提到的多多交流,让你的同事了解你,可以积累在一个圈子里的人脉资源,这也算是一种有限范围的资源。



但是更多的,我们需要把工作中的牛逼变成论文,变成专利,变成知名的博客文章和开源项目,这样才能让你的牛逼变成真正的资源,来向以后的老板证明你的牛逼,不然短暂的成就感过后,除了收获当月的工资,你的工作并没有给你留下真正的资源。

 

下策: 讨好你的老板,努力拼命工作

 

最后谈谈下策,也就是努力拼命工作,讨好老板,希望凭着天天拼命加班,努力工作就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升任高管,决定别人的命运。



为什么说这是下策,因为你把自己的命运决定权完全交给了你的老板,变成了一种讨好型人格。但是殊不知,核心的利益靠的是交换,而不是别人的施舍。拼命加班超额完成工作,给老板带来的只是高性价比,如果没有其他可交换的价值(核心的业务或者技术专利,客户资源),这种纯粹出卖时间和精力所能交换的东西真的是太廉价了。



这就像富士康生产线的工人,多少人能拼命加班完成任务,可是富士康的管理层又有几个从生产线提拔的?



火哥之前也有遇到靠努力加班,拼命工作升到基层主管的,可是到了基层主管也就上不去了,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好理财和个人提升,尽管他工资收入高于组员,但是他的很多下属靠着投资理财,年收入比上司要高不少。而且努力加班,疏于自我视野的提升和对公司更深度的思考,也没法掌握公司核心技术和业务的话语权,无法给老板提供除了高性价比的执行力之外的其它交换价值,所以升职也就到头了,以后再遇到能够拼命加班的年轻人,有着更高的性价比,替代他也绝非难事。



当然,火哥也不是劝大家天天上班划水,不用加班,而是希望大家能把时间作为一种资产,多余的时间投入到未来能产生更高收益的地方,而不是去讨好老板,仅仅成为一件高性价比的工具,殊不知,再高性价比的工具,也有用坏、生锈的时候。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子通信,嵌入式工程师应对中年危机的上中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