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念学的一封信

心念学从我第一次开始听见,就好奇上了这个物种,它到底是什么呢,说的最多的是理性思考,感性表达。


致心念学的一封信_第1张图片


这还得从大年初一说起,起因也是得到上面一个活动,就认识了心念学的主人公。这是什么样一个人呢,居然想做这件事,本能告诉我这可能是一个资深的大师吧。(或者是大咖,明星)想不到是一个斜杠青年。这位主人公有怎样的经历会让做出这样的决定。记得很清楚有一篇文章描述的这样的一句话,我怕风停,风一停,这里就没有声音了,我也怕风起,风一起,身后的脚印就没有了。这也是南极之恋的一句台词。主人公也经常引用这句话,或许有些关联吧。


致心念学的一封信_第2张图片

二,心念学的成长

心念学到底是什么呢,最开始是心里想的,心里念的,冥想所思的一切。这是最原始的答案。真正的开端好像是求道。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估计主人公到现在也没有定义这个概念。不知是偶然还是推荐最早是荔枝上面做分享。到现在差不多有40期了吧。记不清了到底是哪一期的时候就推出了星球,后来的心念学迭代营微信群。对了还有公众号。微信群的人数也从刚开始的十几人到现在的七十多人,期间也很多改变。现在也不能用对与错来衡量它,改变是肯定要有的,至于好不好,时间才是最好的检验标准。长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群里虽然有许多主人公不知道的声音,介于群到现在还稳定,我不想说太多,有时隐瞒是最好的表达。

三。心念学的自我要求

1;输入 (读书)

2;输出(演讲表达)

3;反思(思考迭代)

4;分享(扩大认识层)

三,心念学的方向

1;心里想着,念着,学习,进步,迭代

2;心理学,哲学。宗教学

3;神秘,空灵,快乐,人生意义

四,关于心念学的个人感悟

如果自己从来不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但是也不能一下子用力过猛,使自己快速离开舒适区,这样反而容易让自己受伤。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大脑中的变化也越大,仍在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如果能够触发大脑结构的变化,那么这种学习比起只是继续学习,以学会的某种技能时的学习要高效得多,在过长的时间内过分的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

让自己处于舒适区外又距离甜蜜区不远是比较理想的,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容易被困难所吓到。

我们的大脑可塑性是很强的,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而我们平时更多在做的练习也仅仅是让我们把一项技能熟悉或是入门。要真正的想要在某个领域成为高手就需要更多的刻意练习,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之前所遇到的问题,找到更多的方式不断突破。学习中遇到瓶颈就继续前面这个步骤,不断的克服障碍的过程就是快速成长的道路,快速迭代,小步慢跑。有目的的学习而非盲目或者分散性的学习,刻意练习需要更加专注于一件事情。

有目的-有反馈-持续专注

挑战体内平衡,如果能够做到走出舒适区,并且迫使大脑和身体适应,学习就不再只是执行或某些传统的方式,它会成为一种控制自己命运的方式,也是一种按照你选择的方法,构筑潜力的方式。


致心念学的一封信_第3张图片

引用主人公的一句话,我从未想过去承载万物,但我愿意用我目前所学所得,去包容,去理解,去原谅,去迭代自己。当我迷茫无助时,当我满心欢喜时,当尝尽了所有的酸甜苦辣时,心念学的人就在这里,从未忘记倾听,从未忘记互助,从未忘记分享,记住你并不孤独。

群里也有另外一句名言;现在的人们过于自负,认为只要有理性就能带来一个完美的世界,但我们慢慢地意识到,人并非完全理性,也不是自由的,甚至不是生来平等的。人有很多缺陷,这种缺陷靠人自己是难以克服的。我们的理性会受到情感的欺骗,今日之我的利益和明日之我的利益会很不一样,所以,单靠理性本身就能够带来美好世界,这只是一种很狂妄的想法。从这个角度来说,信仰也好,道德也好,不是经过理性选择找到的,而是出于本能演化出来的。我们强调,宗教信仰不能帮你找到人生的意义,但是可以像辅助线一样,帮你更好地找到答案。我相信心念学会越来越好,一起践行,一起成长。我们都能成为更真实的自己。诗和远方就在眼前,一起来描绘吧!

致心念学的一封信_第4张图片
致心念学的一封信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心念学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