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思维走向纵深的开始,只有提出问题,才能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时代所需,因此,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师生一问一答的模式,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其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学生就会主动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以良好的情绪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主动思考、乐于提问、积极讨论,语文教学的效果显然。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提问。比如,1、讲故事。将故事融入到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执教《师恩难忘》时,文中写道作者的语文老师田老师最喜欢给学生讲故事,每堂课都要讲一个故事,他的学生们就在这一个个故事中学习了课文,受到了启发,作者也是在那个时候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兴趣。2、做游戏。学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尤其是在游戏中学习语文。低段的字词教学最适合开火车了,学生们乐此不疲,百开不厌。课文朗读背诵、造句、成语接龙都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展开,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求知。3、角色扮演。每一篇课文可以说是一本优秀的剧本,怎样让孩子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角色扮演是个不错的方法。通过师生扮演、生生扮演,将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孩子们既收获了自信,又收获了知识。此外还可以借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音乐渲染等来营造轻松和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

1、找题眼。看到文章题目,可以先猜想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如学习《中国结》一课,学生问:①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中国结?②中国结是什么样子?③中国结的中国说明了什么?中国结有什么象征含义?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抓中心词句。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①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②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3、揭矛盾。如《孔子与学生》中,子夏问孔子,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怎么样?孔子都说“我不及他”一句中孔子作为他们的老师为什么反复说“我不及他”?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原来,孔子谦虚、低调。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谒动力。

4、比好坏。如《落花生》一课有句话: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学生问:“为什么不用‘果然’而用‘居然’”?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居然”准确表达了我们收获花生出乎意料的惊喜和欢呼雀跃。

5、抓感兴趣的部分。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除了上面的,还应教会学生大胆地围绕课文中插图、标点、课中空白等内容提出疑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浅层次的,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有的是深层次的,具有较高和很高的思考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分辨问题高低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梳理出来。这样逐惭培养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善于在关键处提出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