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摘抄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人们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儿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使认知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认识分为两个阶段

  • 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片面、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这是认识的感性阶段,感觉和印象
  • 在社会实践中感觉和印象反复多次,量变产生质变,产生了概念,基于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

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他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说些反对的话罢了。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
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 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践论》——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