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最后要带的是把你带上。”儿子周五电话里的嘱咐还在耳边。儿子轻易不会说这种话,也许他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我参与了。
考虑到周六的会议比较重要,又早就安排在了日历行程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多方权衡,我选择了电话沟通。
原来是儿子的专业学习遇到了坎:“妈妈,我画不下去了……”“怎么会呢?”“我也不知道,就是画不下去,看到别人一个个追上来我更急,人家都从来没有学过……”我听出了儿子的焦虑,听出了他想保持年级前三的欲望,现在却有能力不及的因素,他对自己充满了深深的失望。
我知道是我在他小时候高要求的印痕起作用了。他看似对名次不在意,骨子里却是一直以画画为他唯一的骄傲,他把这块看得太重了,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我们无意中放大了对他的画画期待,“你一定要上国美啊!”“不要再上演当年考五中的历史啊,专业过了文化分却差了一分落下了……”奶奶每次回家的唠叨,我偶尔语重心长的嘱托,包括他自己对自己的高期待,还有现在这个阶段班级里的竞争氛围,都在无形中转化成种种压力,我们没有像别的家长一样以分数为命根,却在有意无意之间把他的画画推上了风口浪尖……
背负着这种压力,难怪儿子承受不住了。我发现电话沟通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决定面聊。
首先去他的画室寻找线索,我必须了解事情的全貌,包括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否客观。发现儿子很多画作都是上了墙的,如果没有和原作比对,还真发现不了问题。
“乙丁每幅画都会被老师选上啊,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再听听他同学的评价。我发现儿子生活中充满了掌声和鲜花,这会不会也成为一种压力?所以他无法面对自己的不符合高标准?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儿子深谈,但发现儿子在宿舍里似乎不愿意深谈这方面的话题,甚至对我说:“真正的原因我不方便跟你聊,但我跟爸已经聊过了……”地点也不对。
“有用吗?”我只看结果不看跟谁聊。“好了一点。”发现儿子在我面前他需要维护他的“好儿子”形象,说明我这个妈妈的无条件接纳还有很多提升空间,这点要感谢先生,儿子做了再不济最糟糕的事情他都会愿意讲给他爸听,这不得不佩服他爸的接纳胸怀。我同时开始欣赏到他爸的好。
“妈,你放心吧,我会调整好自己的。”儿子看似很阳光地把我的手交到他爸手上,我当时被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他就是怕在人前被别人发现这么大了还和妈手牵手会被别人说成妈宝男……”他爸笑着调侃他。儿子当时就脸色尴尬了,被戳穿的样子。我一惊,发现儿子内心深处的敏感脆弱和真实想法我居然没有捕捉到。而他爸对他是知根知底,不由想起他爸每次都会跟着儿子一起去他喜欢的漫展,一起看他想撩的妹子,原来他爸的每个举动都是让他更好地了解儿子、洞察儿子的基础。再次为他爸的远见、跟儿子兄弟一样的情分折服。
因为儿子的不够敞开,我拼凑不出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卡住了一个月呢?小病不补大病吃苦。在他的焦虑情绪没有严重之前我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我开始和班主任老师、现任专业老师打听儿子的各种状况,不同的反馈信息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儿子。360度收集反馈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儿子性格中先天的注意力劣势、学习时的方法不当、对科任老师的挑剔……答案一点点浮出水面……
当我和科任老师核对信息完毕,最后一张拼图碎片完结,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背负了沉重沙袋的孩子——我们两家三代人的期待:我们看似让他自然成长,只不过是没有让他像别的孩子一样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已;我看似给他设计了一个“救生圈”,却同时给他挖了一个更大的坑——我已经退而求其次了,你再不济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我开始反思自己,反思教育的目的:我是为了让儿子一定要上名校才让他学画的吗?不是,我只是让他多一样生存技能与兴趣爱好;他必须考上名校才能维持好儿子好学生的形象吗?不是,我希望的是他能够独立生存幸福快乐;他如果不够优秀我就不爱他了吗?不是,我一样会爱他,但——我表现出来的貌似是他好的时候我很开心,他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很失落很伤心,他奶奶更是嬉笑怒骂样样来,他接收到的信息应该就是妈妈和家人原来喜欢的不是我本人,而是我优秀的表现杰出的表面,所以他会掩饰他的不好,他会跟我们报喜不报忧;他会喜欢和比他差的孩子一起玩,他想寻找更多的存在感价值感……
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累?
我允许他不够好吗?我能接纳他不愿意上进想要放松一下的他吗?我能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他鼓励他支持他吗?
当我开始这样一遍遍问自己,我开始能够理解儿子的种种行为,也能开始理解父亲对我的种种严格,同时更加清晰我需要去成长的地方,我可以接纳优秀的他,也能拥抱普通的他,爱他如他所是……
我对他的高期待何尝不是对自己高期待的投射?
我愿意放过自己,愿意接纳自己,真实而又完整……
我开始一遍遍做冥想,一遍遍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我发现自己紧绷的神经开始放松下来……
放松了才是潜能发挥的最佳状态……
一下子就清明了,我知道怎样可以支持到儿子的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