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记者李亚飞
2020年我国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南方地区降雨偏多,防汛形势严峻。
6~8月是防汛最关键的时期。今年以来我国有186条河流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局部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
防范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和山洪灾害三大风险是今年防汛工作重中之重。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水利部已要求大江大河、重要支流,以及县级以上防洪城市编制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并于6月底前完成,确保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大江大河已经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说,下一步,将针对防汛体系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全面推进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强化水旱灾害防御行业监管。
近日,就当前防汛形势,水利部门防汛安排,以及下一步如何提高水旱灾害防范应对能力等相关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叶建春。
充分做好防大洪水的准备
《瞭望》:与往年相比,今年防汛形势有哪些特殊性?
叶建春: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汛工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防洪保安全和抗旱保供水的任务艰巨。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这些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会商预测,今年汛期我国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极端事件偏多,区域性暴雨洪涝重于常年,涝重于旱。
根据预测,主汛期6~8月,全国降雨总体呈“南北多、中间少”分布,将会形成5个主要多雨区,分别位于华南北部至江南大部和贵州东部、黄淮至华北大部、东北大部,内蒙古西部至西北中北部、西藏中部西部至新疆南部。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西江、海河部分水系、松花江、辽河、浙闽地区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黄河上中游、淮河、太湖等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
进入6月以来,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降雨过程,6月8日,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先后发生了今年第1号洪水,广西、广东、贵州等地发生了洪涝灾害。
水利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滚动预测预报,及时会商研判,有针对性部署防御工作。先后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Ⅲ级应急响应,派出多个工作组分赴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南指导地方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精细调度广西、贵州境内的龙滩、岩滩、百色等西江干支流水库群拦蓄洪水约25.7亿立方米,最大限度减轻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实施贺江水库群联合调度,将贺江中下游1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5年一遇。
水利部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提醒基层地方人民政府做好转移避险。加强与应急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享水情信息和预测预报成果,及时提供防汛抢险技术支撑,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对水利领域来说,水旱灾害就是重大风险,甚至可能引发全局性的风险。水利部积极主动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坚持防疫和防汛抗旱两手抓,全面加强超标洪水、水库、山洪灾害等风险防范,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工程防灾减灾作用,最大限度降低水旱灾害风险、减轻损失,为实现“六稳”“六保”创造有利条件。
严防死守三大风险
《瞭望》:当前防汛形势的风险点有哪些?防汛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
叶建春:水利部始终把防汛抗旱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深入思考疫情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启示,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和水利工作实际,明确提出防范水利领域超标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等三大风险,努力实现迎战超过工程设防标准的洪水不打乱仗、发生工程设防标准内的洪水不出意外、水库不因工作不到位造成垮坝失事、山洪灾害不出现群死群伤“四不”目标。
超标洪水指超过江河湖库设防标准的洪水,危害性大,是全局性的重大风险。水利部指导督促各地水利部门编制完善江河和城市的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可行、可用、可控为目标,狠抓预测预报、水工程调度、堤防抢护、人员转移等各个环节措施的落实,强化培训演练,确保应知尽知,熟练掌握预案,其底线就是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各地、各流域超标洪水防范准备工作将在6月底全面完成。
我国水库众多,一些水库不同程度存在病险,是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水利部门逐级公布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全面落实小型水库安全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和监测预报预警设施、调度运用方案、防汛应急预案三个重点环节,加强培训,提升责任人履职能力;加强大中型水库汛限水位监管,科学规范开展防洪调度运用,最大程度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在2018年、2019年暗访督查11251座水库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暗访至少1000座大中型和6500座小型水库,督促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安全。目前已暗访了1400多座水库。
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我国每年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的70%左右。水利部指导各级水利部门加强监测预警设备维护,完善预警发布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依托三大运营商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预警服务。督促指导基层地方人民政府完善转移避险责任制体系,按照“方向对、跑得快”的要领,修订完善预案并开展演练,提升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组织开展基层山洪灾害防御人员在线培训,涵盖全部2076个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共1万余人。
同时,水利部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推进各地水毁水利工程设施修复,指导督促各级水利部门修订完善防汛方案预案并开展防洪调度演练。组织七大流域召开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派出由部级领导带队的7个检查组赴包括湖北在内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汛前检查,并以“一省一单”形式督促限时完成隐患整改。与湖北省委、省政府及省水利厅视频连线,专题研究水利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指导防汛备汛工作。
在防范应对当前及以后汛情的过程中,水利部将认真履行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防洪抗旱调度、抗洪抢险技术支撑三项职责,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加密雨水情监测预报频次,加强气象、水文等联合会商,做好中短期和临近预测预报,及时发出预警,为防洪调度提供支撑,为防汛抢险争取时间。
科学实施水工程调度。依法科学精细实施水库、水电站、蓄滞洪区、分洪河道、涵闸等水工程联合调度,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效益。特别是水库,采取洪峰到来前预泄迎洪、洪峰过程中削峰错峰、洪峰过后及时退水腾库等措施,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应急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测防报”与“抗救援”的衔接机制。及时通报实时水情信息和预测预报成果,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的专业优势,派出专家组为抗洪抢险提供技术支撑。
受连日降雨影响,截至 17 日 8 时,淮河流域白莲崖等 17 座水库水位超汛限。这是6 月17 日拍摄的位于安徽省霍山县的白莲崖水库(无人机照片) 周牧摄 /《瞭望》新闻周刊
补短板强监管
《瞭望》:当前我国防洪体系还存在哪些短板?
叶建春: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大江大河已经基本具备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实际发生的最大洪水能力。
但目前防洪体系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一些大江大河缺乏控制性枢纽,洪水调控手段不足,部分河段的防洪标准尚未达到规划要求,部分水工程未经过洪水检验,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低,病险水库数量多,蓄滞洪区启用难。
二是洪水预测预报水平有待提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运行维护有待加强,部分基层干部群众防洪意识不强、抗洪抢险实战经验不足等,尤其是北方河流长期不来洪水,意识不强、实战经验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
《瞭望》:下一步,如何建立完善工程体系和监管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范应对能力,以满足中央要求与人民群众对防洪和供水安全的需求?
叶建春:水利部接下来将坚定不移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方面,加强防洪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关于大力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重大节水供水项目建设,配合发改委推进150项纳入2020~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
这些工程主要包括大江大河堤防建设与河道整治、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蓄滞洪区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行蓄洪空间整治、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建设等。目前水利部已安排中央资金998亿元,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另一方面,强化水旱灾害防御行业监管。制定完善《汛限水位监督管理规定》《水工程防洪抗旱调度运用监督检查办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等,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加大水库安全监管力度,专人、专班紧盯大中型水库汛限水位,实施“线上线下”监管,严禁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持续开展小型水库“四不两直”暗访督查,推动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落实到位。
针对发生强降雨的地区,以值班值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堤防巡查防守等为重点,采用电话抽查、暗访督查和工作组督导等形式,加强对基层水利部门的督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建立督查结果通报制度,督促各地压实防御责任,落实防御措施。通过这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措施,保证水工程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全行业更好地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