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睿 愚
来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2020年,对于安徽来说,绝对是一个拨云见日、大放异彩的年份。
年初,全国GDP的统一修订中,国家统计局将安徽2018年的GDP在3万亿的基础上上调了4000亿元,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安徽一直在悄悄地隐藏着自己的实力。(笔者曾写过《深藏功与名的安徽:2019年的最大黑马》)
年中,安徽省会——“霸都”合肥,因一连串叹为观止的投资成功案例,又一举刷屏霸榜,成了众人心目中全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
网上因此有段子流传,“想当年,合肥人以‘实在’‘痛快’自居,结果天天被芜湖、安庆、马鞍山嘲讽欺凌,如同南京被苏锡常欺负……若干年后,合肥重回人们的视线中,居然是以‘赌城’‘霸都’之名。果然,实在人不好做啊,这个社会分分钟教会你做人。”
闲话少叙,让我们先看看合肥辉煌霸气的投资史:
2007年,合肥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
2016年(微博段子写的是2011年,其实应该是2016年)又拿出100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
2019年,又拿出100亿“赌”新能源,投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投资结果是成功的,但每一次投资的过程都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
投京东方的时候,当时正好是全球金融危机,国外液晶巨头的降价让京东方备受打压,导致企业当年由盈转亏,资金压力巨大,所以京东方落地合肥的消息一传出,周围一片非议。
如今,当年的“非议”已经变成今日的“敢为天下先”。
同样,押注半导体产业,既需要专利技术,更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
最初,“合肥、泉州、武汉+紫光”的“三地一企”的投资方式中,合肥是最不被看好的一处。
彼时的武汉,已经有紫光的一些公司在运营,他们是武汉新芯、西安国芯等,又加上武汉已经争取到“国家储存器基地”项目,先天优势显著。
而泉州、晋江两级共建的晋华,和台湾有一衣带水的优势,加上其技术来源是联华电子,更是有一定优势。
但最终,是合肥又收获了一个“京东方”。
新能源汽车,又是一个需要巨资长期投入的行业。蔚来汽车,中国新能源电动车的代表作,产品上市以来持续大幅亏损,自我造血能力不足,业绩不佳又使得资本市场为其继续输血的意愿降低,不得已,创始人李斌开始频频与地方政府接触,但在不利的舆论压力下,浙江湖州以投资风险过高放弃投资计划,北京亦庄的100亿战略合作也是无疾而终,最终又是合肥抛来了橄榄枝。
4月29日,双方签约,合肥将向蔚来投资70亿元人民币。
随后的5月29日,大众宣布160亿入股江淮汽车和国轩高科,此举让合肥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的谋划展露无遗。
合肥的大手笔背后有着明确的战略意图。
安徽新能源汽车生产及销售量目前占全国整体市场的近13%。但是,安徽汽车产业近年来的成绩并不太理想,2019年全省的汽车产量仅为77.6万辆,占全国的3.6%。所以,在传统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安徽正在试图通过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方式,来实现“换道超车”的战略意图。
在其他地方政府对投资蔚来小心翼翼、举棋不定的情况下,合肥对蔚来的押注无疑又是一次豪赌,这一次能否再次赌对未来,赚得盆满钵满,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当然了,账面上的投资回报只是地方政府投资产业的副产品,政府投资最大的收获是账面之外的回报,比如当地的就业促进、税收增长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带动促进。
比如投资京东方,账面回报100亿是小钱,真正让合肥受益的是,京东方目前在合肥的投资已超1000亿,吸纳当地就业10余万人,仅三条生产线的员工就高达2万人,并且带动70多家配套企业到合肥发展,使合肥成为
全球最大的显示产业基地之一,
并辐射整个半导体行业,无形中产生了不少GDP和税收。很多人都说,是京东方撑起了整个合肥经济。
在各地招商引资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或者产业基金直接真金白银入股企业,其实是各地政府都在做的事情。
尤其是各地政府已经被“营商环境”“绑架”的情况下,越是担心被人指责营商环境不佳的地方,越是要用满足企业一切要求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所以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逐渐从过去的仅给政策,慢慢变成了给政策给地又给钱,还要小心翼翼地“伺候”,生怕客商跟上级领导投诉。
但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钱一旦到了别人的口袋,再往回拿,就很难了,政府的投资也不例外。地方政府投资失败的案例并不鲜见。
还记得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加水就能跑”的青年汽车吗?青年汽车在河南南阳的这个项目总投资83.16亿元,其中南阳市政府平台出资40亿元。
南阳市2019年的财政收入是330亿元,投了青年汽车40亿元;而合肥市2019年的财政收入是1432亿,却仅投了蔚来汽车70亿元。
实力跟不上魄力的话,魄力就会变成加倍的破坏力。
如果你觉得GDP只有三千来亿的南阳是因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那我们换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来看看GDP近万亿的南通的决策判断水平。
2015年,又是这个青年汽车主席庞青年,撮合了号称在美国拥有一系列高端核心技术的赛麟汽车落户江苏南通如皋,如皋市政府大喜过望,全力支持。
2017年3月,南通网的新闻报道是这样描绘的:
“如皋的赛麟汽车项目有两点是国内其他汽车生产基地所不具备的,一方面不再是以市场换技术,而是从国外直接引进全部核心技术,并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在如皋生产的零部件总成和未来将生产的汽车整车可直接销往欧美,这将开创中国汽车在欧美市场批量销售的先河。
赛麟汽车项目总投资178亿元,是省重大项目,也是目前南通单体总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一期投资50亿元,计划明年6月投产,建成后将实现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总成15万套生产能力。
凭借“敢作为、善作为、大作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坚守,如皋开发区大胆发展培育新能源汽车这一特色新兴产业。赛麟汽车高端项目落户印证了如皋正与全球产业前沿同频共振。”
仅仅过了三年,同频共振没振起来,反而引发了一场地震。
天眼查显示,赛麟汽车注册资本为100亿元,大股东为南通嘉禾,以货币认缴方式出资33.4187亿元,持有约33.42%的股份;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旗下的4家外商投资企业以知识产权作价出资,合计持有约66.58%的股份,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4月27日,赛麟汽车前法务人员乔宇东发布实名举报信称,代表当地政府实际出资的国有股东南通嘉禾,实际出资66亿,而王晓麟却用不存在或作价严重虚高的技术出资,结果赛麟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还落在了王晓麟手上。
6月9日,王晓麟致信全体员工,表示自己一心想从美国飞回国内,无奈疫情影响,机票作废无法回国。
目前,赛麟汽车的财务账号已经被供应商申请全部冻结,赛麟彻底陷入停摆。
类似的案例现实中不少,有的见诸媒体,有的则被压了下来,相信很多体制内工作的读者朋友,都有所见识或耳闻。
投资失败,意味着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则一定要严肃追责,对当事人来说,轻则失去体制内前程、狼狈回家,重则失去人身自由、锒铛入狱。
所以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一般不太愿意负责对外投资。投好了,发财的是企业方,投不好,自己要被牵连问责,更何况很多项目不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去投资的。对于这种权责利严重不匹配、风险收益严重不对等的事情,大家一般是消极对待的。
比如青年汽车落户南阳,其实是2012年就开始接触的,2018年才达成协议;又比如赛麟汽车,2015年双方接触,2017年才正式签约。
漫长的谈判时间,是企业方争取利益的时间,也是政府方拖延出资、任期内官员规避责任的时间。
所以需要政府出资的项目,往往需要上面有领导强势去推,但有些“精明”的领导很会规避自己的责任,他并不会直接批示,反而要下面人做好风险调查,确保合规合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云云。这样又进一步恶化了权责利的平衡状态,下面人只剩下责任,只剩下一口悬在头顶上、随时会扣下来的锅了。
行政命令又不能不执行,最终博弈的结果是,执行效率低下,一拖再拖,但这种拖不是无意义的,而是利用拖延,延长决策时间,增加决策的文件和会议,以此绑定更多的官员到这个项目投资上来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
当事人说,我也想豪赌啊,奈何“博弈模型”不允许啊!
其实合肥选择重金投资的行业和赛道,其他省市也曾经一起大手笔投资过、竞争过,但最后的结果与合肥大相径庭、草草收场。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合肥可以独自享受“赌运亨通”呢?
除了运气眷顾,我想合肥还有以下三点值得其他兄弟城市借鉴的地方。
第一,文化包容,宽容失败。
1952年,合肥成为安徽省会城市时,仅有5万人口,如今,合肥常住人口已超过800万。合肥高新区工委书记宋道军说道:“合肥是移民城市,文化非常包容。”
为了构建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用环境留住人才,合肥天使投资容错率达30%。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许多像科大讯飞这类高科技企业能在合肥成长壮大,离不开当地政府对原始创新的忍耐度和对创业者的包容度。
做投资,失败是很正常的,但很多地方上纲上线,10个项目,9个成功,1个失败,审计部门就会抓着这个失败的项目不放,如此一来,基层还有谁敢大刀阔斧地去推进项目?
很多地方开会次次都强调要敢于担当作为,我觉得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大家不敢担当作为。
文化差异确实存在,而且很大,有些地方的人专门盯着别人犯错,然后踩上一脚,有些地方则能荣辱与共,抱团取暖。
第二,产业布局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合肥豪投但不盲赌,而是在产业布局上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比如引入京东方之前,合肥家电产业已经具备相当规模。
2000年以后,特别是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后,合肥抓住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引来海尔、美的、格力、长虹、TCL、三洋、惠而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家电企业在合肥落户,迎来了家电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2011年,合肥家电产业一举突破千亿元,成为合肥第一个千亿产业,也就在这一年,合肥超越青岛、顺德,成为全国家电最大的生产基地。
家电产业离不开液晶面板,而在2000年以前,液晶面板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德国和美国手中。
如果一直使用进口面板,家电造价就会高出对手一截,竞争力大打折扣。其次,一旦发生技术封锁事件,整个家电产业都会被人卡住脖子。
合肥投资京东方的一大协调效应就是国产液晶显示器和电视机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外人看到的是合肥引进了亏损的京东方,看不到的是产业协同的成本优化。
事后人们才发现,合肥的执政者在下一盘大棋。
很多城市今天突兀地来了一个项目,明天又来了一个项目,但是这些项目能不能带来协同效应,能不能产生火花,很多人可能忽视了这一点。当然,也可能是意识到了,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来完成布局。因为上级要考核他的短期政绩,短期没有效益,长期就得不到提拔。
第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
努力做艰难但正确的事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很多区域发展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换一个领导就换一个思路,所以每逢政府领导班子换届的前后,很多人是不做事的,是持观望态度的,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放一放,因为新来的领导很可能一百八十度地转变前任的工作思路。
所以,合肥一以贯之的培育这些产业前后长达20年,历经几任政府领导,保持战略定力毫不动摇,这尤其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2019年,合肥市GDP达到9409.4亿元,离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
从2009年至2019年,10年时间,合肥GDP增幅347.61%,成了省会城市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
5月29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15个新一线城市中,合肥更是首次进入新一线城市名单。
斗转星移,谁能想到当年五万人口的小县城转眼间成为了新一线大都市,速度之快令人感叹。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祝福合肥明天更美好!
THE END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