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银行的策略分析
标签(空格分隔): 风险管理
1 管理目标:增加股东价值
精简机构、优化规模、公司宗旨、目标营销、专注客户、风险管理,在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外市场中,这些都是流行语。事实上,你现在或许正在运用这些概念以增加……,增加什么呢?(增加现金流、提升公司形象及信誉,并且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但这些重要目标之后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事实上,和大多数现代公司一样,银行的管理层只有一个目标使公司所有人(即公司股东)感兴趣,那就是增加股东价值。
一项投资的“真实价格”可以定义为股票市场价值(股价)与公司收益(每股收益)的比值,即市盈率。如果一个公司向投资者证明具有不断增加每股收益的能力,市盈率终究会提高。因此,目标是赚更多钱以提高每股收益,且不发行新股。
2 收益来源
到目前为止,讨论集中在管理层应通过增加每股收益来提高股票价格。现在的问题是,收益从哪里来?
银行盈利主要来自两条途径:一是存贷款利差(远超过总收益的一半),这个差额被称作资金净收入(Net revenue from funds),这暗示了资金的用途;银行收益中较小的部分来自不需要占用资金的非资金收入,包括服务费、佣金和交易收益。银行管理层在符合由监管制定的资本资产比率(相当于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通过上述两种收益增加每股收益。
管理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增加每股收益以提升股票价格。为提高每股收益,银行必须赚取更多收益。因此,新增资本必须来自留存收益,特别是那些制造了更多资本需求的交易所留存的收益。换句话说,必须对资产负债表上新增的资产和负债定价,这样在扣除费用、税收和可能增长的红利之后,还有保证足够的利润形成留存收益,从而可以从资本充足率的角度支持新增资产。
银行需要足够的资本金以维持资本充足率,而任何新增资本必须来自留存收益。如果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大部分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那么新增的存贷款利差必须大到在覆盖了费用、税收和可能增长的红利之后,还能有足够的留存收益,以支撑与资产增长一致的资本增长率。
因此,仅仅赚钱已经不够了。“已经”这个词很重要,因为以前如果你赚了1000万美元,你就是一个英雄。但现在不是了,你的老板会在第一天告诉你,你能多大程度地涉及资产负债表、当你在进行会赚1000万美元交易时你动用了多少资本金,换句话说,你为资产负债表增加了多少需要资本金覆盖的新增资产。
3 股本(Equity Capital)和财务杠杆
资本资产比率也被看做财务杠杆。
ROE=利润/资本
ROA=利润/资产
杠杆率L=资产/资本=ROE/ROA
几个结论:(貌似这里的分析把经济资本和资本、资本资产比和资本充足率等概念有类似的含义)
1、如果杠杆比不变,那么随着目标资本收益率的提高,资产收益率也必须提高以维持监管者制定的资本资产比(资本充足率)。
2、在不降低资本收益率的前提下,较高的杠杆可以允许较低的资产收益率。
显然,银行都希望以高杠杆赚取足够利润,以达到盈利目标、维持资本充足率。然而,这里存在一个折中(trade-off)(Trade-off是经济学的精髓,经济学问题的起点一般都存在一个Trade-off):银行面临低资本充足率与低评级(高风险)、高资本充足率与高资本收益要求的矛盾。
4 资本充足率最佳平衡点(sweet spot)
(Trade-off 续)银行正确的选择应是保持足够的资本,以使交易对手没有理由拒绝与你交易。如果银行的资本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就会陷入交易对手和信用评级的困境。而如果银行相对于这一标准持有较多的资本,则可能不能将其最优化(高资本收益率的困境)。银行应以“最佳平衡点”为目标,也就是只保持足以使交易对手没有理由拒绝交易的资本量。
结论:最佳股本数:足够而不太多(最佳平衡点)。
一方面由于监管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银行自身想要更多的资本,银行现在比1980s有了更多的资本。若银行有较低的杠杆和较高的资本,则每当向资产负债表注入新资产时,就面临着更高的利差要求。
如果银行依赖存贷款业务来维持资本资产比率和提高每股收益,就必须为资产定义个最低利差。举例来说,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假设银行定出的最低利差为2%。这个要求将引出人们常说的策略困境:
- 为提高每股收益需要更多的利润。
- 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需要更多的资产。
- 更多的资产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撑。
- 更多的资本不能来自新发股票。
- 更多资本必须来自留存收益。
- 现有利润的最低利差必须是2%。
- 支付2%的利差的借款人信用评级较低。
- 信用评级较高的借款人不会支付2%的利差。
- 但是为提高每股收益需要更多的利润。
- 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需要更多的资产。
- 如此继续……
换句话说,如果银行仅仅通过贷款来实现最低利差,那么有信用的借款人就会不高兴,因为利差将导致借款利率过高。此外,如果银行通过获取额外的存款来扩充资产负债表——银行现有的资产并不需要这些存款,也就是说银行变为负债推动——为保证利差,期利率就必须低于市场利率,而这时存款人又不高兴。
银行通过开展中间业务走出了这一困境。这种解决办法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给达不到最低利差标准的存贷业务补充收益,以使费用和交易利润与银行所能赚得的利差收益之和能达到资产收益的目标。
例子:
假设银行以年利差0.5%的利率贷出了1亿美元,而该银行需要2%的利差来维持资本充足率。也就是说,当银行需要至少赚取200万美元收益时,却只从贷款上赚取了50万美元。于是,为了弥补因定价偏低的贷款补充收益,银行需要从费用收入和交易利润中赚取150万美元的收益。即利差收益(50万)+从同一个客户那里赚取的非利息收入和交易利润(150万)=总收益(200万),ROA=2%。
当两种业务赚取的利润——由从同一客户那里赚取的费用和交易利润增厚的利差收入——混和后,银行赚取了目标利润200万美元,因此达到了其2%的资产收益目标。
5 账户/产品盈利能力
在上面的例子中,费用和交易利润以及贷款的利差收入是从同一客户赚取的。这个例子主要体现了以客户为单位管理和测定收益的必要性,并应以那些信息为基础对将来的账户进行计划和绩效评估。例如,某一客户账户上的美元收益看上去可能是盈利的,但实际上这些利润对于目标资产收益率来说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该账户展开提高盈利性的纠正行为。如果不能改进到妈祖银行目标收益要求,那么,可能就有必要终止与该客户的关系。(这点貌似对我行太苛刻了,貌似又是一个两难困境啊。)这也是说明为什么仅仅赚钱已经不够的另一个例子。
为了维护弥补贷款利差收入的不足,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银行就必须像一间拥有多产品的公司一样,银行产品线需要足够长,而这又要求银行具有足够的主动产品管理能力。由于对产品的描述不断具体、开始在产品投入市场前就进行风险分析,再加上对产品和客户的多年跟踪调查,这一管理机制逐渐形成。
例子(产品盈利性分析)
自行车公司成年人车型销量好利润从1000万升到1200万。事态好到该公司引入儿童车型,公司盈利持续增长到1500万。从目前信息看,该公司新自行车带来了巨大成功,于是管理层决定增加产量。然而该公司有可能在成人车型上赚取了1800万,而在儿童车型上亏损了300万,最后总利润1500万。显然,如果没有产品的盈利性分析,没有意识到儿童车型的亏损的,那么增产意味着更多的亏损。
综上,盈利可通过客户和产品两种方式来衡量,但是不管以什么方式,总盈利都是一样的。账户盈利性分析与产品营利性分析都为管理层提供了所需要的信息,以做出有关与客户间关系、产品开发计划的决策,为提高每股收益的目标服务。
6 银行的转变
银行业已经经历了一场革命。过去,银行只通过发放贷款、接收存款作为借贷双方的中间人。所有的业务都反映在资产负债上,焦点集中在信用/贷款风险,利润来自借贷利差。如今,银行仍然扮演着资金盈缺双方中间人的角色,但这些业务不在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了。原来的存款者现在变成了由资金短缺者发行的债务工具的投资者。为了在继续担当资金盈缺双方中间人角色的同时增加资金收入,银行为交易目的开始将其资产和负债证券化。
例子:
银行给买房者发放抵押贷款时,提前收取1%~2%的手续费,把钱交给买方,将其与其他上千笔抵押贷款捆绑打包形成一个抵押贷款池,发行抵押证券并将其卖给一个大投资者。银行为投资人的每笔抵押贷款服务,因此将相应收取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买房者不再是借款人,而是债务工具的发行人。
相对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这种又被称作资产交易的证券化工具有很多优势。资产交易不影响资本充足率。现在没有不高兴的借款人和存款人了,只有三个高兴的参与人:借款人(发行人)降低了借款成本,存款人(投资人)获得了更高的收益,而银行找到了正确的收益种类。
7 风险管理的转变
以前,银行主要业务是存贷款时,收益来自应计利差,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而现在的主要业务变成了资产交易,收益来自交易利润,价格风险成了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证券化的产生是为了避免触及资产负债表,现在同样用于管理流动性和资产负债表。
小结
银行的转变
旧式银行
贷款给借款人
接收存款
新式银行
之前的借款人变成了发行人
之前的存款人变成了投资者
资产交易
价格风险至关重要
这部分的分析突出反映了银行对交易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品,如期货、互换、远期、期权,再加上与贷款证券化相关的工具)风险的重视,也显示出这一行业已变得越来越复杂。正式基于这个原因,研究与交易相关的风险管理和改进了的新风险管理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些方法可用来帮助银行人员理解业务,确认并评估风险规模,然后限制或控制这些风险。
……
注:本文写于1998年,早于2003版Basel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