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范“携程悲剧”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

读思有礼原创

如何有效防范“携程悲剧”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携程幼教事件一曝光,几乎每一个人,有血有肉有良知的人,都怒了,简直禽兽不如,惨绝人寰,枪毙一百回都不解恨!

我个人,作为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妈,平时连听到孩子哭声都会备感心碎,看到这样的新闻时,心真的有如在滴血,视频到现在一直没敢点开看,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依然锥心的痛,中午本是员工休息时间,和同事聊了会儿天,我却怎么也睡不着,这件事造成的阴影挥之不去.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为什么严惩后依然屡禁不止?怎么防范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无数个问题在我脑中盘旋。

作为一个心理学研究爱好者,对事情追根问底已然是习惯。

每一种犯罪都有动机,而每一种动机背后都有它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而绝大多数的犯罪心理背景后都藏着一个极度缺爱的童年。虐童心理也是一种犯罪,所以也不例外。

心理学界有一个骇人的统计,将近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存在过或大或小的虐童心理,看到这个数据时,我真的难以接受,我们都是多么喜欢小婴儿,但诚实地细细回想,小时候我的确也有过这种潜在的想法,看到可爱的小宝宝,忍不住就想使劲掐一下,他哭了也在所不惜,之前教过一个小学生,他当时三年级,他对我说,在学校活动时看到一个好可爱的幼儿园小妹妹,很想把她绊倒,绊倒了就很开心,他说不知道是为什么。在知乎上同问了这个问题,有这样心理的人的确不在少数,大部分人坦诚很轻微,而症状千奇百怪,细细深究会发现,这些人普遍是一个童年缺爱的群体,或者受到某种儿时行为的影响,有幸在成长中渐渐疗愈。

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幸运,回顾一下03年恶魔女孩李一芮的可怕行为和后几起重大的虐童案件,包括日本的*名案件,这些我们眼中的恶魔却延续了这种心理,他们无一例外都有一个极其扭曲的童年,有人说,他们的父母没有给他们少吃少穿也没有打他,出事了还处处袒护,表现没有异样。要知道的是,虐待并不限于身体,精神上长期遭受反人类情感的言语或表情对待(见我的上一篇《认清你和母亲的相处模式》),也会导致心理严重扭曲,长大后有一部分人因为环境改变和自我觉知得到疗愈,而一小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并不幸运,正常情感非但没有满足,反而继续遭受更严重破坏,比如遭遇歧视排挤或婚变等,进而将这种儿时潜在的反人类情感投射到社会,尤其是手无寸铁的弱小的群体身上,因为只有在弱小者的身上他们才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权威和存在,面对强大,他们的内心其实是极度懦弱的,可怜之人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们对他们过去的遭遇表示可怜,但对现在的发指行为上却绝不能姑息。

事情已经发生,我们无法重来,显然谴责和惩罚也不会让他们真正觉醒,没有爱,他们更多只是害怕强大而暂时收起利爪,所以可以推断地球上的黑暗角落里一定还潜藏着这样的反人类情感的对待和施虐。

作为父母,如何防范?这已是当务之急!

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生命体

1·从言语上

这里包括每天的日常语言沟通,给小孩子搓澡时,睡觉时,接送上下学都是很好的沟通时间,平时很忙的父母更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和孩子交流。如果不知道如何说,这是我的示例,

(1)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过的开心吗?如果宝宝回答是,就可以接着问,是什么事让我的宝贝这么开心?也可以变换几种方式,宝宝,我发现你笑起来特别好看,今天遇到了什么开心事要和妈妈分享吗

?

(2)宝贝,看你嘴角向下,我猜你有不开心的事,是吗?如果你想说给我听,我很愿意竖起耳朵,听你说说看。

用尽量温和的语气,坚持尊重他的界限,不逼问,不干涉,无论好坏都不评判的原则。孩子自然会说出心中所想,慢慢地,耐心地,他会无所地和我们敞开心扉,说出所有的喜怒哀乐。

2·从眼神上

之前讲过,说话时,我们说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以示平等和尊重,如果很难做到,我们至少要做到和孩子每天的眼神交流,多看孩子的眼睛,尤其是不懂表达的父母或年龄尚小的一两岁孩子,因为眼神是最能表现心理活动的窗户,孩子的反常在眼神里一定会有体现,中国传统父母其实对此都很欠缺,和父母的眼神互动是相当于给孩子输送精神养分,如果没有,试试看,你会发现不同的内容。

3·从肢体上

多拥抱孩子,12岁以下的孩子最需要拥抱,尚小的孩子更是如此,一天至少抱三次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孩子愿意,可以按孩子需求来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你最亲近,身体最放松,近距离的接触可以更真切地观察孩子,更会促进他自然吐露心声。

4·从内心里

在家里,霸权主义会让孩子很听话,但他只是屈从权威,并不是真的认可你,渐渐封闭心门,他会屈从于你的权威,也就会屈从于坏人的权威,为了让孩子自由表达不,对一切不公平的待遇表达不。我们应从内心里反思自己是否在教孩子唯唯诺诺,屈从权威。

每天密切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远比比吃饱穿暖学知识更重要,和我一样坚持“放养”原则的父母,嘴上不说出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却要从上述各个方面留意孩子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第一时间发现这样的苗头,坏人也许就能及早正法。

父母如果想进一步更多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每一个真实行为背后隐藏的秘密,可以学一些儿童心理学,个人推荐李雪的《爱与自由》《当我遇见一个人》,观点犀利,独辟蹊径,字字珠玑。时间少的父母,可以选择听一些心理学栏目,喜马拉雅平台上就有不少好的节目,有需要可以私信我。

归根结底,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健康良好,不仅是对整个家庭,更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起到最根本作用。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双手和内心其实都在颤抖,一方面是出于对犯罪分子的愤怒,而对孩子的精神生命的关爱更是我想要呐喊呼吁的。

最后,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从父母做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有效防范“携程悲剧”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