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

一个人实在无聊,拿着手机一通乱点,竟然点出了一段秦腔唱段,遂打开了唱段,悠扬的丝竹管弦就流淌而出,带着唱词,所以第一句就知道唱的是哪出戏了。小时过年时村里的戏台上要唱一个正月的大戏,那时没有电视,手机,中等人家才有收音机,所以我们上学前过年所有的娱乐就是看戏。那时老爸是在外面工作的干部,是文化人,又敲得一手好司鼓。我们几个就成天跟着老爸看戏听戏。

我从小就属于那种不管干什么都特别认真的人,小伙伴们基本上看戏都是为了热闹,在戏场里追逐打闹,或者趴在戏台边上,听一会没意思就又你追我赶,跑来跑去,图的是戏场里灯火通明,图的是正月里看戏的村人空巷。我却不同,每一出戏我都认真仔细的看,我喜欢花旦调皮伶俐的台步,俊美的扮相,清脆的唱腔。喜欢秦腔优美的各种曲牌。那时唱歌的少,我对音乐的认知全部来自秦腔。司鼓一个点敲下去,所有的丝竹管弦就倾泄而出,戏就开场了。

一个正月,每天有中午场和晚场,不走亲戚的话,我们都是在戏场,那五颜六色的戏服是我对斑斓色彩最初的认知,妃色的是闺阁小旦,素色的是青衣正旦,金光闪闪的定是皇家贵胄。

戏里多演绎的是王朝兴衰,忠君爱国,坚贞爱情……寒窑虽苦妻无悔,一心自主觅夫男的王宝钏秒杀了当今多少的拜金女,一曲窦娥冤唱出了国人流传千古的孝道第一,甘愿为婆婆上杀场放弃生命。最后沉冤得雪。抛弃秦香莲的陈世美,葬身包大人的铡刀之下,十五贯也许就是最初的法官审案……角色不一而论,都是劝人向善,爱国爱家乃至爱人。就这样这些戏台上演绎的曲目却完成了对我们的启蒙教育,塑造了最懵懂的三观,也是最传统的三观教育。从戏里我知道了爱情不已财富论,高官犯罪要正法,邻里相帮情义长。

悠扬婉转的唱段让人赏心悦目,慷慨激昂的唱段让人激情澎湃,行云流水的伴奏让人对音乐从此暗恋至今。

劳作了春夏秋的乡亲们,在冬闲里,脱去了粗布旧服,换上了华丽的行头,昨天的大姐扮上了就是王宝钏,祝英台,胡风莲,穆桂英,就是风华绝代的白娘子……做饭的大妈扮上了就是秦香莲,祥林嫂,就是重情重义的王春娥。邻家的哥哥台上就是薛平贵,陈世美,赵匡胤……戏依旧唱着,剧情依旧在演绎着世情百态……

倏忽30年过去了,秦腔依旧流淌在节假日的广场自乐班里,成年后已经几十年没认真的看过一场秦腔了,厚重的黄土层承载了厚重的秦腔,江南的吴侬软语固然柔美,可它只适合流淌在小桥流水的烟雨江南,粗狂大气的秦腔才是我们西北的标志。2000多年的传承让秦声流传至今。我们能在漫天黄土里吼出慷慨激昂的秦音,也能在大雅之堂唱出婉转悠扬的秦声。

“十八年霜染两鬓癍,十八年乡邻常照管”,耳机里秦腔王宝钏的唱段依然在循环,恍惚里我看到了从远古秦音里走来的三小姐。

秦腔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