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精要主义》【Part IV 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三步:执行】

文/秋之川

【目录】


R(阅读片段) :


要素十一:缓冲,充足准备带来优势

在工作和生活中只要留一个缓冲,我们就可以减少执行必要任务时的阻力。

设置缓冲区的三个窍门:

1. 作完善的准备;

2. 比预计时间多留50%;

3. 做好情景规划;

要素十二:扫除,锁定你的“最慢行进者”

三步扫除“最慢行进者”:

1. 弄清核心目标;

2. 锁定障碍;

3. 扫除障碍;

精要主义者产出更多、展现更多,其方法是扫除更多,而不是做得更多。

要素十三:进步,小胜的价值

要真正做好重要的事情,必须从小处着手,创造动力。

鼓励小胜的三个技巧:

1. 关注最低可行性进步;

2. 做最低可行性准备;

3. 直观地嘉奖进步;

要素十四:心流,常规造就天才

五招释放正确常规的力量:

1. 彻底检修你的触发器;

2. 创造新的触发器;

3. 先啃最难啃的骨头;

4. 建立混合型常规;

5. 陈规陋习逐个击破;

要素十五:专注,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除了当下,别无其他。

同一时间能做两件事情,但是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

活在当下的三个技巧:

1. 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2. 专注当下,把未来清除出去;

3. 给每一个清单排列优先顺序;


I(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


任何计划都需要留白,这样才具有很高的可执行性。

当你发现你的产物比别人少时,不要急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追赶,而应该停下脚步,审视一下自己的方法和效率,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掉,你的产物自然就多了。

做计划不要贪多,执行计划时要专注于当下。我们可以同时“做”几件事,但是绝对不可能同时“专注”在几件事上。如果非要强迫自己那样做,或者自以为可以那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每天的待办事项都有好几页,而且都是按小时为单位排序的,比如:

07:00~08:00 背新概念英语
08:00~09:00 骑车上班
09:00~10:00 阅读邮件
10:00~11:00 开会
11:00~12:00 编写作业文件
。。。

这种清单有几个弊端:

1、任务与任务之间没有留白,一旦某项任务预估不足,没有按时完成,就会导致整个任务塔崩塌;

2、看上去显得任务繁杂,从心理上就有一种紧迫感或者说焦虑感,刚开始,趁着热火劲头,也许还能完成,慢慢地就会疲惫,焦虑,就会因为一个小任务的延迟,而导致整个计划体系崩溃,心理防线崩溃,然后又恢复原貌,吃喝混日子。

3、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想着另一件事,然后觉得有灵感了或者需要记录一下,就会中断当前做的事,去忙乎那件事了,过了一会,又切回来继续。这样也许会让你有一种多点掌控的小小成就感,你会觉得自己能很轻松地多线程处理事情,但实际上从执行效率和产出效率质量上来看,都打了一定的折扣,因为在任务之间进行切换,也是需要消耗时间和精力的,特别是有一个隐含的很严重的消耗,就是你的专注力。


A2(以后我怎么应用):


上面说的弊端其实早就发现了,也一直在优化改进当中,看了《精要主义》这本书之后,也获得了不少的启发,接下来会继续做一些改进:

1、每天的待办事项清单不超过一屏,不排优先级,不设置时间提醒(会议或有时效性的除外);

2、每天睡觉前浏览一下次日的任务清单,找出最难、最不想做的一项任务,优先在第二天第一时间开始去做;

3、完成一项任务之后,再开始第二项,保持注意力始终聚焦于当下的任务;

4、继续保持按周为节奏频率进行计划和回顾;


【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精要主义》【Part IV 精要主义者养成的第三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