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点,其实也挺好

焦虑点,其实也挺好_第1张图片

今天早上七点的时候,我被闹铃吵醒,睡眼惺忪的打开手机,惯例式的刷起朋友圈,看到了几条动态。

同学A:澳大利亚的阳光很暖。并配上一张落日图,定位澳大利亚悉尼。

同学B:有没有小伙伴们寒假约着去马来西亚做国际义工呐?

同学C:求万能的票圈推荐个比较好的托福培训班。

默默点了几个赞之后,感觉没那么困了,因为我突然觉得有点焦虑。于是我翻了个身,爬起来去吃早饭。

以前没上大学的时候,总觉得出国什么的离我特别远,现在发现,那些东西就在我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颠颠脚跟,努力一把,就可能实现的目标。

听过一句话,“在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过着你想过的生活,活成你想成为的样子”,很高兴,认识了不少这样的人,他们正在或者即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所以感觉到焦虑,不是因为别人过得比我好,而是自己实在是没有理由继续心安理得的荒废日子。

前两年“上学无用论”甚嚣尘上,尤其是在我们那个小县城,很多或者说是大多数上了大学的人在找工作方面没有什么优势,的确,任何人在大学睡四年都不会比没有上大学的人更有优势。

记得报志愿的时候,亲戚朋友最多的建议就是“不要报这个专业,找工作没啥用的”、“报那个热门的专业吧,听说出来月薪过万”,父母尽管开明可还是免不了俗套,在他们看来,大学的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找个过得去的工作,让我以后的人生不那么辛苦。

的确,我们在世界上生存,必要的物质资料不可或缺,但是生活不等同于生存,我们高中辛苦三年的目的,是但也绝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

今年寒假突然就不怎么想那么早回去,自制力差是我无法回避的毛病,不想再继续荒废一个月。周围同学各有各的打算,晚回去的有在学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的,有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队的,还有的留校创业,或者跟导师完成试验项目的,每个人身上都闪闪发光。而我,就只是想赖在学校,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开始,尽管不一定会有圆满的结果,但是没有开始就一定是没有结果的。

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你会开始感到焦虑,它会迫使你开始想以后的计划,而不会像是一只青蛙,在温水里直到煮熟。而焦虑,并不只是我们的专属,在我们眼里很优秀的人,他们也有各自的焦虑。

有幸认识一位很厉害的研究生学长,明年毕业,已经拿到很不错的offer,年薪近二十万,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出版社的签约作者,每个月的稿费就足以维持开销,抛开这些,他也是一个仅仅二十四五的青年。

可是他同样很焦虑,他焦虑一线城市的房价升的永远比工资快,焦虑立足太难、生活太难。

他很优秀,至少在我的视角里他是这样。他焦虑,可是他不会停下进步。

焦虑是种消极的情绪,但是不可否认,某种程度上它赋予我们生活的重压,让我们一步一步抬起胸膛,让我们不敢停下前进的步伐

有句很火的心灵砒霜说“既然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要勤奋,那你的努力意义何在”。前一句说的是事实,后一句说的是狗屁。比你优秀的人大多比你勤奋,而且比你聪明,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超过他们,是为了比过去的自己、比不努力的自己过的更好。

阶层的跨越向来是一件很痛苦并且很不容易的事情,社会越是发展,阶层之间的鸿沟就越大。你以为你比所谓的“富二代”努力,可实际上当你还在埋头思考怎样找一个好工作的时候,他们的视野已经看向了世界。

听过一个专家说,如果把这个社会划分为100层的话,要从最底层爬上最顶是一件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但是如果你足够拼命的话,从80层上升至70层还是很有希望的。如果你很努力,可是生活还是不断变糟,那一定是在你下层的人比你更加勤奋。能够爬上金字塔顶端的人,不仅有着你想象不到的坚持和魄力,还有恰到好处的时机和拼命的狠劲。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唯一性,他们的成功不可复制。

寒假接了一个家教,每天三个小时,一个小时70,一共辅导10天。朋友打趣说我不如干脆直接去当全职家教得了,虽然是玩笑话,可我还是有点难过。上学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却不仅仅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而且,做家教挣不了很多钱。

现在我经常焦虑,焦虑毕业,焦虑自己一无所长,不过,这样的焦虑,让我荒废的时候不再那么心安理得,让我开始为未来准备,看不清楚未来怎么样,不过现在,我的感觉挺好。

有句话,“我努力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焦虑并且努力,其实挺好,因为它至少让你有了能够悠闲喝咖啡的可能,而不是永远当一个在电视剧里一个回合就死掉的龙套。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点,其实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