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與副手哲學

我有一位在大學教領導管理的同學,在上課時有一位學生提到,如果他就不想當領導者,只想當副手的話,應該麼做?

這是一個相當實際的議題,因為很多人的確是不喜歡領導或指揮別人,寧可好好地做好交辦事項,安安份份的做個稱職的副手就好。

我投身教練式領導也有一段時間,很多人即使聽過,看過書,或者甚至已經上過課的人,還是對於領導與領導者會有認知上的困惑,所以這個議題剛好可以來釐清一下,領導者、領導力以及副手。


就狹義來看,領導者就是要帶領並管理團隊的人(現在可能還分得更細一點,管理還會有各種階層),這種認知是大家廣泛接受的,而身為領導者就需要具備領袖力,那麼何謂領導者,何謂領袖力?

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與其看書還不如看看真正的領袖們的一些心得:

“領導就是要讓他的人們,從他們現在的地方,帶領他們去還沒有去過的地方。”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領導力就象美,它難以定義,但當你看到時,你就知道。''沃倫·班尼斯

““一個領袖人物必須正直、誠實、顧及他人的感受,並且不把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和需要擺在一切衡量標準的首位。否則人們就不會追隨他。”美國現任國務卿鮑威爾

在一些名人的觀點中,我最喜歡的是這個:

“記住,是人使事 情發生,世界上最好的計劃,如果沒有人去執行,那它就沒有任何意義。我努力讓最聰明,最有創造性的人們在我周圍。我的目標是永遠為那些最優秀,最有天才的人們創造他們想要的工作環境。如果你尊敬人們並且永遠保持你的諾言,你將會是一個領導者,不管你在公司的位置高低。”通用汽車副總裁馬克•赫根


就教練式領導而言,領導並不只限於帶領他人,指揮團隊,站在第一線發號施令。如果領導者的使命是帶領一個團隊完成一件事情,那麼讓[這件事情]能順利如眾人所願的完成才是領導者要做的事。這時就給領導力帶來一個新的元素:激發團隊潛力與企圖心,實現願景的能力。

就我的詮釋來說,領導力是一種 #[在需要的時刻站出來,承擔希望與願景的能力]。大到團隊,小到個人,都會有願景,這種領導力,不是只有領導者才需要擁有的能力,這種領導力其實就是一種讓事情發生的能力。

願景不分大小,想要當一個稱職的副手也是一種願景。當學生將領導與副手做一個區隔的時候,他就已經將[讓事情發生]的能力放在別人身上,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

主管與副手都只是不同的職位名稱,不同的工作內容。我認為領導統御與管理有分[道]與[術],很多管理者都相當重視[術]的部分,比如說我的教授同學針對他的研究室發明了一個叫做[最後一人]的要求:

最後一人

1. 被交辦工作時,弄清楚老師(或老闆)最後目標與需求。

2. 嚴格要求自己每件交辦除非被老師(或老闆)停止授權辦理外,都應該處理到目標完成。

3. 過程中,遇到需要決策點,應請老師(或老闆)決策,勿擅自決定。

4. 但請老師(或老闆)決策時:一定要準備充分資訊提供不同方案以及方案優缺點等充分決策資訊方請老師(或老闆)決策。

5. 若老師(或老闆)遲尚未決策,務必主動催請老闆決策!

6. 倘有因時間因素,非得替老師(或老闆)決策時,決策後可與老師(或老闆)連絡的第一時間應與老師(或老闆)主動報告說明決策細節、過程、原因。

7. 老師(或老闆)決策後應繼續主動執行執到目標完成。

8. 執行過程中,務必定期主動回報執行最新狀況。

9. 使命並達,不輕言放棄。

這就是個很好的[術],在這樣的管理下,如果培養出相當的認知,不管是領導者還是副手都可以很成功。

可是如果只知道遵循規則,沒有仔細去體會,形塑自我的認知,那就連[稱職的副手]都稱不上,只是台有生命的機器而已。

那麼要先培養正確的認知(道),才能有正確的管理辦法嗎?

像這樣把道與術分開,去分辨孰輕孰重,誰先誰後的想法就陷入了二元對立的盲點。領導力的觀念與執行方法是一體的兩面,沒有哪個更重要,也沒有哪個一定要先做到。有時身體懂了,腦袋才會懂,有時腦袋先懂了,身體才跟得上。有人先學再做(先上管理學再去管理),有人邊做邊學(很多微型創業就是這樣),都可以。

還是回到主題,領導力是讓事情發生的能力,與職位無關,不是站在第一線的管理者才需要。有這種認知,即使是副手,都是成功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領導力與副手哲學)